APP下载

将错就错——巧用“错误”开展教学

2010-12-28王来生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个数原子错误

王来生

(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3)

众所周知,教材、实验、录像、课件、动画、教学环境、学习氛围等等都是实现新课程目标,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其实很多的资源则来源于课堂,其中就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作为教师, 绝不能用追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智力等方面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 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1:在3A+3B=C+4D 反应中,已知68g A 与4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4g C,若A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8,则D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在讲这道题时,我故意喊了一位上课正在开小差的同学上黑板做。 这位同学解法:

当他把解法在黑板上写完了,当时大家就七嘴八舌强烈指正他: (1)没有设未知数、没有答; (2)168 要乘以3,x 要乘以4 等等。 于是我就说,这位同学的解法虽然存在错误,但最起码解题格式还是工整的,值得表扬。 下面我们仍然请他自己来纠正,此时我发现该同学脸胀得通红,不停地摸头,吞吞吐吐的说出了忘了设未知数、没有答,往下就停住了。 然后我说道:请坐下,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随后就有同学陆陆续续把正确答案说出来了,我眼睛的余光一直关注着他,在随后的时间里他听得格外认真。 这位同学有所收获,其他同学在指正他时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没做过失败实验的科学家”。 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理解学生,不训斥、不挖苦。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思维才活跃,实践能力才强。在课堂上学生错了可以重答; 答得不完整可以再想;不同的意见可以争论。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敢说、敢问,勇于创新,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例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 氧气,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关于该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含有C、H、O 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 两种元素

C.分子中C、H 原子个数比为1∶3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题目一出来,马上有人说:选B;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接着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那给的数据不就没用了? ”在问题的诱导下,大家积极主动地讨论,很快找到了两种判断的方法:(1)先求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和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6g,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该化合物的质量为8.8g+5.4g-9.6g=4.6g, 则 可 知 其 中 含 氧 元 素 的 质 量 为4.6g-2.4g-0.6g=1.6g;(2)先求8.8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 和5.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8g,它们的和11.2g-9.6g=1.6g, 为该化合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如何求化合物中各元素之间的原子个数比。 学生获得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的引导。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在他们急于想知道答案时,给出了方法:各元素之间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从而大家得出正确答案是A、C。 这样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解决了问题,培养他们发现的意识。

三、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3:在FeO、Fe2O3、Fe3O4、FeS、FeSO4中哪种物质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有学生给出按化学式死算的方法, 但大家说太烦,能不能有简单点的方法。 又有一位同学说分子中铁原子多说明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立刻遭到一致反对,出错的那个同学有点不服气。 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同学讲讲自己当时的思路,他说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分子上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所以铁原子个数越多,其质量分数越大。 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中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中, 发出了闪光点,离正确答案只是一步之遥。 我马上抓住了这个闪光点,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你考虑了分母的大小了吗? ”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硫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当于氧原子的两倍,这样按铁、氧的原子个数比来求,比值越大则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显然容易的多了。

这时,掌声想起来了。 虽然他最开始的思路出了错,但在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在他情绪感染下,其他同学的思维开始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很快又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见解,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因这个学生的错误,占去了这堂课一部分时间,虽然没有完成该节课原来安排的教学内容,但是我认为学生得到的更多。 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其实,与上面这些实例类似的情况,每个老师都遇到过,但不同的处理方法却得到不同的效果,就错因势利导,学生才能碰撞出这么多的智慧火花。 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宽容心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多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个数原子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原子可以结合吗?
原子究竟有多小?
带你认识原子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