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理概况与区域差异”专题复习

2010-12-27鲁爱华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3期
关键词:考查区域分析

鲁爱华

一、考情探究

1孝点回放

2009年高考涉及中国地理内容的考点统计(如下表)。

从分值比重上看:中国地理考查分值比重较大。和世界地理考查相比。中国地理考查是区域考查的主体。

从知识考查上看:自然地理考查主要侧重气候、地形、河流成因及影响分析:人文地理考查侧重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内容。

从能力要求上看:客观题考查主要体现综合性,要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主观题考查主要侧重区域性。既要会描述和阐释地理事象,还要会论证和探讨问题。

2命题趋向

(1)围绕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成因、特征、影响设题。如考查我国南方气候的特征、雨带移动时间规律,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系、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等。

(2)提供部分文字、图像、图表信息,要求考生进行准确空間定位,然后再综合分析。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选取地理味儿浓的资料,围绕工业、农业、人口、交通、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探讨区域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的问题。

(4)着力考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一般选择比较的方法,在考查视角上具有微观化的特点。

二、专题突破

1思想定位

中国地理学习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熟悉区域地图;二是掌握基本知识;三是分析区域问题。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整合,能够运用高中系统分析的方法解释初中各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能够针对中国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区域分析,提出国土整治的措施。

(1)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时。要关注区域地理要素,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去探究区域的地理要素有哪些、在区域发展中有哪些作用。(见右图)

(2)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时,要建立初、高中知识的联系,主要探究人类活动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见下左图)

(3)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区域发展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右图)

2核心考点

(1)我国四大分区的地理特征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3)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3能力关注

(1)空间定位能力

可以借助中国地形分布进行定位,如下图。

(2)区位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下册主要介绍了区位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学习中国地理时,我们要尝试将区位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中国的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线、商业、旅游业的分析上来,而且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分析南疆商品棉基地优势自然条件,我们不仅要考虑周全(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还要考虑西北地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殊优势条件。

(3)区域要素分析

按照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对区域进行分析,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探究其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农业基础、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历史、习惯、人口等。明确区域要素,是进行区位分析的基础。例如分析南方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概念理解能力

地理概念在地理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不能准确应用知识。例如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但在中国地理学习中,影响我国降水的季风应该指的是夏季风,我们通常所说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按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划分的。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不受夏季风影响;拉萨市受夏季风影响。但不受冬季风影响。

(5)区域比较能力

中国地理涉及内容较多,特别是各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快速归纳并有利于记忆。区域对比类问题是当前高考区域综合命题的常见方式,学习时如能将相似区域或具有相似地理特征的不同区域作以对比,可提高对教材的整合能力,有利于形成区域的整体印象。例如,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和云贵高原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但其原因是有差异的,总结如下:

①黄土高原:自然原因——地形:千沟万壑,坡面陡峻;地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侵蚀;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最主要的破坏方式为毁林开荒,还有樵采、战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露天煤矿的开采);过度放牧,使植被减少。

②南方低山丘陵区:自然原因——低山丘陵区土层较薄且质地疏松;坡度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人为原因——人类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尤其是强取薪柴,造成植被破坏严重,进而导致水土流失。

③云贵高原:自然原因——本区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地形崎岖,坡度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生态环境脆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乱砍滥伐、陡坡开荒等造成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三、精析精练

1典例剖析

【例题】(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解析:“区域+问题”是高考综合题设题的主要模式。本题围绕西北内蒙古高原局部地区。重点探讨地形、河流、气候、农业、工业等核心问题,着眼于对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描述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第(1)小题,首先要在图中找到有哪些地形区——阴山山脉、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然后表述地形区的分布状况,表述时要注意明确地形区的位置和分布特点。第(2)小题是限定河段的河流流向的表述和水文特征分析,表述河流流向时要注意是从哪儿流向哪儿。该河段的水文特征,实际上指黄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含沙量、冰期、凌汛四方面进行表述。第(3)小题要注意河套平原东西延伸的范围,根据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河套平原绝大部分在年降水量线150mm~400mm。变化特征是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第(4)小题侧重农业的区位分析及环境问题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是农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限制性因素),但河套平原能够成为内蒙古的粮、油、糖的生产基地,是因为通过引黄灌溉,解决了天然降水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土壤盐渍化、浪费严重,下游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第(5)小题土默川平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

业转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有政策的影响。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多风沙,生态脆弱。影响乳制品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城市生活中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在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奶制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参考答案:(1)陰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是150mm-400mm,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低);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2原创新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公顷,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国家对黄河水量进行统一调度,使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1.5万公顷湿地得以再生,芦苇面积增加到5.5万公顷,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2009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二图甲为黄河三角洲分布图,图乙为东营市气候直方图。

(1)黄河位于构造强烈沉降区,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约有80%淤积在陆上及滨海地区。逐步形成了现代的黄河三角洲。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试分析其原因。

(2)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请结合图乙,指出东营市的气候类型并具体分析该地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点。

(3)试分析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形成像长江三角洲一样的城市群?

(4)河口海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河口海岸地带又是经济发达、人口集居之地。试分析黄河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1)黄河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人海泥沙减少;中上游工农业过度引水,使黄河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冲刷力减弱;中上游兴修水库,拦蓄泥沙。

(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3)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多洪涝灾害,致使三角洲区域总是无法建立和发展城市;开发历史较晚;有大量盐碱滩、芦苇荡,不利开发;黄河的航运价值较低;筑港条件不好,不利于发展海运。

(4)人海泥沙量急剧减少;人海污染物质显著增加;滨海湿地丧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对低海岸构成严重威胁。

猜你喜欢

考查区域分析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分割区域
分析:是谁要过节
擦桌子
回头潮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区域发展篇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