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现状分析——以部分高校学生问卷调查为例

2010-12-27何一成米亚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何一成,米亚岚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现状分析
——以部分高校学生问卷调查为例

何一成,米亚岚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结果显示:由于信任互动关系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和服务比较滞后,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教育主体性意识不强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工作实际上处于尴尬的“围城”境地。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做好各方面“人”的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瓶颈;出路

高校作为育人成才的府第,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完整的人,或者说塑造学生的健全和谐人格,始终是它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塑造人、培养人、转化人的社会性活动,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使学生具有健全和谐的人格,其中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的心理咨询正越来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如何呢?笔者试图通过对高校部分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咨询工作提供某些参考。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工作状况有一个比较直觉的了解,我们编写了《高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问卷调查表》,共40题、5个方面:1.高校学生对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认知;2.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求助方式的认知;3.高校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认知;4.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心理咨询的内容、形式和工作人员情况的认知;5.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的认知。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时间约25天。共发出问卷600份,实际收回592份,有效问卷(答题三分之二以上者)574份,有效率达到96.9%。调查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包括理、工、文等专业。具体情况是:大一学生222人,占总数的38.7%;大二学生121人,占总人数的21.1%;大三学生133人,占总人数的23.2%;大四学生98人,占总人数的17.0%。其中,男生296人,占总人数的51.6%;女生278人,占总人数的48.4%。为了保证调查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我们在编制问卷时,经过了拟题、修改、测试、再修改、定稿等环节。由于是不定项选择,个别选项百分数相加可能大于100%。此外,我们还随机采访了一些高校相关负责人和自己的50位同学。数据统计,则是实行手工统计和Excel统计相结合的方式。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工作现状如下:

1.高校学生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认知

这一组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学校是否做过心理普查”问题的选择,“认真普查”的为34.0%,“敷衍了事”的为41.1%,“不普查”的为24.9%。关于“有无正规心理咨询机构及专业心理医生”问题,选择“不清楚”的为60.5%,“比较正规”的为5.2%,“不正规”的为8.4%,“无”的为25.9%。关于“是否知道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方式”问题,选择“知道”的为3.3%,“不知道”的为96.7%。关于“有无开设心理健康课”问题,选择“有”的为16.1%,“无”的为62.5%,“不清楚”的为21.4%。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应引起重视”问题,选择“要认真对待”的为93.4%,“无所谓”的为6.3%,“根本不用在意”的为0.3%。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方式,但都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关注。

2.高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求助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加,并且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表1所示,在57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大一学生222人,占总人数的38.7%;大二学生121人,占总人数的21.1%;大三学生133人,占总人数的23.2%;大四学生98人,占总人数的17.0%。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明显差异:一年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首先是适应新环境,占了该年级学生的37.8%。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先是恋爱,他们度过了大一这个适应期后,对学校的环境和生活已经渐渐适应,人际关系也趋于稳定,再加上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一系列情绪变化都可能是由恋爱问题演化而来。大四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就业或考研等事关个人前途的现实选择,他们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则主要是由此引发。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在大学生这个特殊成长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些现实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表中发现,人际关系都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心理问题中占第二位的东西,在大四学生中也排在第三位,可见这个问题在高校学生中具有普遍性。

面临这些心理问题,高校学生的主要求助方式是什么?见图2。

图2 遇到压力或烦心事向谁求助?

如图2所示,高校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有62.5%的人以向朋友求助作为首选,其后依次是亲人和同学。但是,也有27.0%的人憋在心里,不愿意向外声张,这是一个潜伏着的不安全信号。这种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而且一旦爆发出来就难以收拾。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能主动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只占1.4%,也就是说他们大都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注意。

3.高校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认知

从调查的数据看,高校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认知水平还不高。例如:他们关于“是否遇到过心理问题”的问题,选择“经常有”者为7.2%,“偶尔有”者为74.9%,“没有过”者为10.1%,“没有想过”者为7.8%。关于“是否会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问题,选择“会”的为6.8%,“不会”的为50.4%,“视情况而定”的为42.8%。关于“是否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过”的问题,选择“有”的为3.8%,“没有”的为96.2%。关于“每隔多久会去心理咨询中心一次”的问题,选择“一周”的为1.4%,“一个月”的为3.1%,“一个学期或更久”的为11.2%,“从来不去”的为84.3%。关于“对同学看心理医生所持态度”的问题,选择“表示理解”的为90.2%,“持否定态度”的为1.1%,“无所谓”的为8.7%。关于“导致大学生不去作心理咨询的原因”,选择“费用”的为17.1%,“不相信能解决心理问题”的为30.7%,“怕别人认为自己心理有病”的为39.1%,“怕自己的秘密被别人知道”的为32.1%,“无心理问题”的为9.2%。关于“大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您认为主要是哪方面的缺失”?首先选择“健全的人格”的占59.4%,其次是“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为42.5%,最后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36.3%。

这就告诉我们,高校学生在心理问题这个概念上是很模糊的。有些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问题。尽管其中有90.2%的高校学生对他人主动求助心理医生的行为表示理解,然而当自身遇到压力或烦心事时,能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仅占3.8%。高校学生不去看心理咨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39.1%的人怕别人认为自己有病;第二,32.1%的人怕自己的秘密被别人知道,即怕泄密;第三,30.7%的人不相信能解决心理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心理咨询费用”的考虑,“没有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高校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很不够,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非常之少。

4.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容、形式及人员情况的认知

这组调查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是否知道心理咨询的内容”的选择,“知道”者为5.2%,“不知道”者为94.8%。关于“你认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有哪些”的问题,选择“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的为44.6%,选择“心理疾病患者”的为48.6%,选择“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人”的为25.1%。关于“你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的问题,首先选择“健康咨询”的为67.9%,其后依次是“职业咨询”的为50%,“教育咨询”的为29.3%,“生活咨询”的为39.1%,“其他”的为9.6%。关于“你对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哪些期望”的问题,选择“面对面的个体心理咨询”的为43.1%,选择“团体心理咨询”的为8.0%,选择“网络心理咨询”的为33.8%,选择“朋辈心理咨询”的为28.9%,选择“热线电话咨询”的为18.5%,选择“书信咨询”的为18.6%。关于“心理咨询的主要特点”的问题,选择“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的为20.6%,选择“关注学生实际”的为53.3%,选择“形式丰富多样”的为16.4%,选择“保密性强”的为21.9%。关于“你认为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存有什么问题”的问题,选择“心理咨询的内容有限”的为17.4%,选择“参与心理咨询的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为29.1%,选择“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不完善”的为52.3%,选择“心理咨询的形式单一”的为21.3%。

那么,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实际状况如何呢?见图3。

图3

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队伍主要由专职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组成,其中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分别只占8.7%和7.6%。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持何种态度”的问题上,高校学生予以“肯定”的仅为12.2%,有83.3%的同学表示“不了解”。正因为如此,健康咨询、职业咨询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方面首选的内容,反映了他们殷切希望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能够真正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渴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机统一。

5.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的认知

此项调查数据表明:高校学生对“是否喜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选择,“喜欢”者为16.9%,“不喜欢”者为63.2%,“不关注”者为19.9%。关于“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什么问题”,有45.7%的人认为“脱离大学生实际”,28.1%的人认为“课程时效性差”,32.1%的人认为“授课方式陈旧”,19.7% 的人认为“教材建设滞后”。关于“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发挥多大作用”的问题,选择“不知道”的为20.2%,“非常重要”的为53.0%,“有点作用”的为20.3%,“形同虚设”的为6.5%。关于“将心理咨询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的问题,选择“能”的为73.1%,“不能”的为7.3%,“不明显”的为19.6%。关于“心理咨询从哪个层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选择“科学性与实践性”的为11.5%,“指导原则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的为68.5%,“心理是思想的基础,从根源上加大力度”的为32.6%。他们大多数人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没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与对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不够重视、工作队伍不健全,工作机构不完善等密切相关。

由此看来,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之所以不太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和战斗力,并不是当代大学生缺乏政治热情,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没有必要,主要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课程教学严重脱离了受教育者的实际,内容陈旧、枯燥,方式方法简单等。由于心理咨询强调对“人”的重视,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前提,所以53.0%的高校学生认为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73.1%的高校学生认为将心理咨询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加强其针对性和生动性。

由于诸方面条件的限制,这种调查恐怕还达不到“解剖麻雀”的要求,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的情况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1.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瓶颈

在这次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随机采访调查了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和五十多名同学,其中半数人“不知道本校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或者基本上“不知道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至于在心理咨询的对外宣传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根本没见到”,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情况表示“不了解”,甚至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表示不信任、不敢轻易去咨询等。对此,高校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的人员感到非常委屈:“最近几年,我校加大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投入,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并采取了相关的咨询手段,比如开展面对面的个体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以及开设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不仅介绍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还开展了网络心理咨询等等。”这种情况说明,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围城”的境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想要帮助学生,却未能真正走入学生中间;大学生们需要心理咨询,却不认可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这是为什么?

首先是信任互动关系没有建立。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同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一种由相互信任为基础而产生的咨询与被咨询的互动关系。这种信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认知前提之下的,然而就我们调查的数据看,有60.5%的大学生并不清楚学校“有无正规心理咨询机构及专业心理咨询师”,25.9%的人认为学校没有正规心理咨询机构及专业心理咨询师。从高校学生不去看心理咨询的原因看,有32.1%的人是怕自己的秘密被泄漏,30.7%的人不相信心理咨询真能解决心理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之所以很难展开,主要是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认知度不高,从而导致对其信任度不高,也就是说没有建立二者之间良好的信任互动关系,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

其次是宣传、推广以及服务上比较滞后。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情况知之甚少,反映出高校心理咨询的宣传、推广大都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在对高校学生的随机采访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对“入校后,做过几次心理普查或相关心理测试”作出否定的回答,其余的人则表示“新生入学时做过,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可见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的追踪服务是远远跟不上需要的,实施过程中也只是触及到表面而没有深入学生心理去,当然不会对大学生们产生深刻影响。

再次是高校学生自身教育的主体性意识不强。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应该积极肯定咨询主体——大学生个人价值的高度发挥,因为咨询主体的主体性意识不高,在咨询过程中就比较被动,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这实际上又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问题,搞好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发挥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的重要途径,高校各级领导部门必须引起重视。

2.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出路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心理健康、完整的人,应该遵循大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把大学生个体心理活动的知、情、意、行四方面统一起来,使每一个体不断地探索自我、提升自我,努力达到“己和”的境地,从而实现“人和”,才会有“和谐”的教育局面,前提就是要充分做好各方面“人”的工作。

第一,立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推广和服务工作。前述高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上尚未建立良好的信任互动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以大学生的需求为根本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推广及服务工作。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所面对的主体是大学生群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及时做好相关的调查,根据大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其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咨询效果。从调查的情况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明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概念,消除高校学生心理干预的无奈。比如,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报告会、心理漫画大赛、心理成长营、心理健康工作坊、心运会、心理剧、心理家书、心理电影观赏、走出校园、回馈社会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增进他们的人际沟通,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氛围,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第二,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根据调查的反馈信息,目前高校无法引进人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不能解决学生心理咨询师的正式编制。这是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硬件完善问题,也是搞好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前提和资源保障,需要相关部门予以充分重视和合理解决。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培训班,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临床实践、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经验交流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等方式,使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不断掌握新的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咨询、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水平,适应高校以“育心”为主的“育人”目标的需要。

第三,关注特殊个体,加大心理危机的紧急排查力度。这里所指的“特殊个体”,可以理解为曾经患过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或出现过心理障碍并已治愈的大学生等类似情况,学校需要给予多方面的人文关爱。由于高校学生群体心理特质的不稳定性、可塑性,以及群体生活的客观原因等,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明显,学校在关注特殊个体的同时,也要加大心理危机的紧急排查力度。在题为“如果你周边的同学存有心理问题并出现了不良的状况时,你是否会受到影响”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7.8%的学生选择“会”,28.9%的学生选择“一点点”,23.3%的学生选择“不会”。这是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尤其对大学生的心理触动非常大,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必须及时做好紧急心理排查工作,以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力,将潜在的危机性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陈秉公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观念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教育的综合教育实践。”[1]心理咨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秉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目标,而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也是教育模式,它是在意识层面进行工作,突出了工作的教育性和指导性,所以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特点。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心理急剧发展与完善建构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更应注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的引领和重塑,特殊时期还可扩展特殊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比如,针对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在疏导事件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可及时地开展大学生生命观的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死的结构,而是一个活的过程,是心理矛盾不断产生而又不断解决的过程,是心理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转化过程。”[2]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需要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目标、手段和途径,帮助学生真正懂得助人而快乐、受助而成长、互助而和谐、自助而成就。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实际、具体、细微,真正贴近学生的心灵。

[1]白艳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34.

[2]肖二平,燕良轼.生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115.

Analysing Current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According to a 600 Questionnaires’Survey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Henan

HE Yi-chang,MI Ya-l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According to a 600 questionnaires’survey,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se current psychological counsultation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udents.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psychological counsultation is in an embarrassing“ siege” position in the practical work due to lack of the interaction of trust, the lagging of publicty,promotion and servi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lack of students’education of self-awareness etc.The author,from the new perspective,advocates that doing a good job in all aspects of“human”way to improv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bottleneck problem;way out

G641

A

1000-2529(2010)01-0048-05

2009-09-15

何一成(1947-),男,湖南江永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米亚岚(1983-),女,河南郑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文 一)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