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2010-12-27何振基

理论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民主马克思主义

何振基

(陕西省人口计生委,西安7006)

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何振基

(陕西省人口计生委,西安7006)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实事求是精髓,深入剖析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问题,才能解决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问题;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党内庸俗思想作风,探索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形式和方法;遏制特权,防止腐败,必须让人民监督公仆,共产党才能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内民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做出新的部署。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深入探讨当前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创思想作风建设新局面,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试对几个重大问题谈点思考和认识。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实事求是精髓,解决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问题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了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1]。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列主义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中,虽然我们走过弯路,但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纠正错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事求是走中国自己的路,取得了今天中国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建党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党的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我们就顺利,就发展;什么时候脱离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们就停滞和犯错误。面对新世纪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永不僵化和停滞,必须勇于变革和创新,在思想作风上永葆生机与活力。

可是我们现在有一些党员,他们不会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来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在发展了的中国和繁纷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看不到主流和本质,模糊了认识,找不到方向,以至于产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各种外来的纷繁思潮没有了鉴别和抵御能力。他们认为今天中国的发展是搞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上物欲横流;认为国家今天强大了,但国内矛盾尖锐;认为老百姓富裕了,但人心却失衡了,所以产生新的阶层对立;认为今天的商品充沛了,但文明却失落了等等。透过这些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党的干部忙了工作,缺少学习,忙于应酬,缺乏思考,缺少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和认同,乃至于忙昏了头,忙晕了向,忙成了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客里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刻苦学习阅读,没有潜心钻研、独立思考是学不到真经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不懈追求的毅力也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书本,而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活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今天的实际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要让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掌握实践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把握我国目前存在的发展和问题,分析把握当前市场经济下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规律。既要看到我们在经济和社会进步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看到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艰巨复杂和繁重的任务。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主流和非主流,本质和非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学习,自觉解决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问题,切实做到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着力提高理论修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必须反对和克服党内庸俗思想作风,探索正确运用新形势下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形式和方法,鼓励党员干部讲实话、讲真话、讲诤言,聚合起每个党组织的活力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发挥党员的事业心责任感,释放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聚合起强大的内部活力。我们党的历史上已经创立了民主集中制、全党服从中央、党员权力保障、党内监督等一系列制度。但由于历史的演进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党内民主遇到了新的问题:有的地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决策阳奉阴违;有的“一把手”践踏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说了算;有的地方批评和自我批评根本搞不起来;有的践踏党员权力,打击报复;有的会上一套、会下一套;有的只要民主不要集中,个人意见第一;有的不受监督,贪污腐化;有的搞无原则纠纷或者搞庸俗的一团和气;有不少党员干部,从反面接受“文化大革命”教训,不敢坚持真理,不敢坚持原则,该说的不说,当和事佬;或者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搞自由主义;对人一套,对己一套,言行不一,使党内自由主义的庸俗化严重;只说好的,不说问题,民主生活会越来越流于形式;党员干部会上发言与会下讲话不一样,知行分离的现象日趋严重等。

这些问题表明:一方面,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找到了复活的土壤,权力与利益结合加剧了封建主义的抬头;另一方面,对开展党内积极思想斗争的错误认识和接受文革消极教训,使得党内自由主义、庸俗作风出现浓厚情况。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运用斗争哲学成了诲莫如深的理论触点,加上现实中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对党员干部观念的冲击和利益观念的催化,这些都构成了党内民主生活的重大阻碍和抵触。

邓小平同志讲:“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2]。党内自由主义和庸俗作风,极大地消融着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庸俗之风盛行,假话虚话、应酬委蛇,阿谀奉迎、奢侈浪费,弄虚作假、不要监督,独断专行,不要批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化问题应运而生,脱离群众,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铺张浪费;深入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要从制度和措施上保证党员民主权利,让每个党员敢讲实话、真话(包含允许讲错话);要努力总结我们党历史上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正确经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发扬民主的新形式新方法。要从理论上提高对党的斗争哲学的认识,正确归集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思潮,科学分辨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加以正面引导,同时敢于同错误认识和行为开展斗争。探索新时期的党内整风的形式和方法,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批评和错误思潮批判的科学路子,以有效手段发展党内民主、社会民主,以党内民主聚合各级组织的活力和张力,推动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完善,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

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必须遏制特权,防止腐败,让人民起来监督公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政权,这是历史发展的定律。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一文中说:“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3]。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一无所有,在率领人民夺取政权的血与火斗争之中,我们依靠人民,同甘共苦,英勇牺牲,才夺取了胜利。今天,我们已经执政六十年,且拥有了七千六百万党员,但却面临着可能脱离人民,失去人民的最大危险。我们夺取了政权,但千万不能把政权当作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我们代表人民执掌政权,但千万要记住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今天,在我们党内的确存在与人民要求,与执政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许多问题,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已有不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漠不关心人民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吏治腐败,党员干部腐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干部特殊化倾向明显,利益集团已有闪现等等。这些问题虽不是主流,但却极大地阻碍了党员干部的视线,影响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效力,导致了部分人心的失衡和社会现象的扑朔迷离。客观地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借鉴扬弃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时代,一个革命理想与利益驱动相冲撞的时代,一个革故鼎新、矛盾冲突迭起的时代。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肮脏的血”必然出现,一些与革命理想相冲突的思潮和观念相互博弈,一些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叠加等等,这些存在必然能从当代我国社会中找到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理由。而保持历史的清醒,永远代表人民利益,就成为了执政党须臾不可忘记的责任。毛泽东同志在进城前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说我们:“绝不学李自成”,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警告[4]。今天读来,显得是多么的亲切和振聋发聩。

我们要研究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吸取各国执政党得失的经验和教训,永远不变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宗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从体制和制度上努力减少和预防腐败,但应当说人民群众还是不满意的。遏制和消除特权与腐败,必须运用马克思巴黎公社的公仆理论,必须保持我党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传统,必须按照十七大《决议》要求,大兴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真正把执政党的党风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严格教育管理干部,不断加大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严惩治吏治腐败,创新制度建设,尽早出台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司法和党内监督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改进新闻媒体监督,让人民群众能够和敢于起来监督自己的公仆,“周期率”才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失效,我们党才能永远与人民站在一起。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

D26

A

02-7408(20)05-0064-02

何振基(1954-),男,陕西南郑人,陕西省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要从事党的建设研究。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民主马克思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