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建资源整合思想发展脉络的探析

2010-12-27许涞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12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领导党组织

●许涞华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建资源整合思想发展脉络的探析

●许涞华

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党建资源,发挥党建资源的集约化效应。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党建资源整合思想,有一个初步形成、不断发展、加强探索、逐步深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资源整合;思想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充分整合党建资源,发挥党建资源的集约化效应。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党建资源整合思想,有一个初步形成、不断发展、加强探索、逐步深化的过程。

一、党建资源整合思想的初步形成

党的三大以后,毛泽东担任中央局秘书和中央组织部长,明确提出要壮大和巩固党的组织,必须“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1],凝聚党建资源。党的五大后,毛泽东提出要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广泛吸收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中先进分子入党,并“在一切工人组织、农民协会及革命的知识阶级团体里,组织我们的支部和党团”[2]。毛泽东在他起草的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中专门讲了党建资源的质量问题:“党员的质量之差和组织之松懈,影响到红军的领导与政策之执行非常之大。”[3]毛泽东认为党的组织路线的首要问题是党员发展的路线:“党员发展的路线,以战斗兵为主要对象。同时,对非战斗兵如夫子勤务兵等,亦不应忽视。”[4]“党的领导权的取得,单靠在工人阶级中的活动是不够的 (这是要紧的),共产党必须在农村中、士兵中、贫民中、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中,以至一切革命同盟者中,进行自己的活动,为这些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使他们相信共产党不但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开始思考军队党建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在红军中建立了第一批党支部,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论断。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指出“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6]连队的党代表同时担任连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和群众中所树立的威信,使得成为党组织能在连队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各种资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根据军队的建设经验,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到决定党的整体战斗力的高度来认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广泛运用于各类党的基层组织,确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应成为整合社会基层资源的战斗堡垒的思想。随着湘赣边界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也普遍建立起来,毛泽东强调党要注意发挥政府的作用,调动行政资源的效用,“以后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党的主张,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 ”[7]

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8]毛泽东很早就注意到整合和发挥企业党建资源的优势,1942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指出,一个工厂内的行政工作、党支部工作、工会工作分裂开来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三者必须统一在这样一个共同目标之下:成本少,产品好,销售快,这就是行政、党支部、工会的共同任务。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集中阐述了党的领导科学对于加强党建资源的重要性,一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二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如果“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只是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的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9]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领导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每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1]在土改过程中,毛泽东认为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整顿,才能保证土地改革的进行,吸收土改中的新生资源,“全党必须明白,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 ”[12]

建国后,毛泽东对按照社会基层组织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对其在整合党建资源的不同作用和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认为,在全面整党阶段要注意建党问题。1950年5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发出了《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提出在全面整党阶段,要注意建党问题,“城市及新区建党必须采取慎重的方针。城市着重在产业工人中建立党的组织。乡村须在土改完毕始能吸收经过教育合乎党员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13]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了要主动整合党外资源,“单有党还不行,党是个核心,必须有群众。 ”[14]

二、党建资源整合思想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党建资源整合放到整个党的建设环境之中,放到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环境中,与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来考虑。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鲜明地指出,建国后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自由主义严重,不受约束。邓小平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来凝聚党建资源,“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议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15]党的组织和干部对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领导时要克服“命令主义”的错误,“不少党的组织和干部,在作出决议、指示以前,既不同群众商量,在执行决议、指示的时候,对群众又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而是企图一切靠命令行事。犯这种错误的同志,他们在主观愿望上也许是想把工作做好,但是,在实际却是把工作做得很坏。”[16]并提出了靠党内资源的作用加以纠正和完善的方法,“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研究他们的经验,及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17]

邓小平强调党组织、党员、群众在党建资源整合中的紧密联系,“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18]“党是依靠全体党员和全党的各个组织,来联系广大的人民群众的。”[19]党组织要经常地对党员进行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将党自身的力量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就一定好,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20]邓小平纠正长期以来我党对于知识分子成份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但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己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21]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认为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注意不够,没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放松基层党组织建设、削弱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的倾向;二是上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不力,使基层党组织不能适应新形势,工作被动;三是上级党委领导不力,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一些党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使得党在企业中发挥其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好地凝聚和整合各项资源,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要对工厂管理制度实行改革,使党委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这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更好地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22]邓小平认为党建资源作用的发挥,具体体现在完成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上,从数量到质量都要落到实处,“一个工厂的党委,总必须保证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成本方面完成计划;保证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管理民主;保证所有管理人员有职有权,能够有效率、有纪律地工作;保证全体职工享受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保证能够培养、选拔和选举优秀人才,不管是党员非党员,凡是能干的人就要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如果能保证这些,就是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得力。”[23]党组织要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和本单位的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干部和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形势和国情教育,帮助、指导并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根据各自的特点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来整合优势资源,充分了解和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要求,“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活动,一块说笑,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24]

三、党建资源整合思想的成熟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既从共性的角度又从个性的角度论述党建的方法与实施问题,来推进党建资源的整合力度。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建资源发展运行越来越重视其独特的规律,突出了根据不同实际,实行分类指导,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平衡发展。一是农村党建资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工程”,没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就没有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真正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5]二是国有企业党建资源。企业党组织要起政治核心作用,“要探索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依法选择、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要加快培育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26]要有一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制度。三是高校党建资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系级单位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与之互动,不包揽行政事务,“党委都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全面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干部,同时支持行政领导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力戒包揽行政事务。”[27]四是社区党建资源。江泽民在1999年考察上海社区党建工作后发表了重要谈话。他认为,社区党建是在街道党建、单位党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经济组织党建与社团党建的基础上,通过街道党工委的综合协调作用,将社区内的所有基层党组织较为紧密地联结、整合起来,以便形成、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与推进社区建设的合力。2002年5月,江泽民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街道社区、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党的建设的工作力度,不断拓宽党的工作覆盖面。”[28]五是军队党建资源。党员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是连队党支部,抓好连队党支部建设,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从而解决自身建设能力和领导连队自身建设能力不够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六是关于非公领域的党建。“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要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私营企业主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29]七是其他类型的党建资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党的知识分子吸收和团结。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其他类型的基层党组织,也要按照各自的不同情况,制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整合基层党建资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 “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提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论断,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江泽民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0]“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31]这不仅充分调动了非公有制从业人员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拓宽了我们党的群众基础,壮大了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更加明确了新时期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而为在整合非公有制党建资源提供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四、党建资源整合思想的深化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党要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利用执政资源,盘活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32],各级党委、政府应全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活局面。”[33]通过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内和谐是党建资源整合的基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明确了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意义,提出应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促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不断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内在需要。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党内民主了,才能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资源由内而外的整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34]

具有生机活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新时期凝聚党建资源的新要求。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

类基层组织建设。”[35]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36]采取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按照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取得新突破,真正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众组织和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309.408.

[3][4][13][14]毛泽东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一卷88.第一卷88.第六卷37.第七卷87~88.

[5]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1~62.

[6][7][8][9][10][11][1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一卷64.第一卷73.第二卷618.第三卷898.第三卷899.第四卷1162.第四卷1253.

[15][16][17][18][19][20][21][22][23][2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二卷271.第一卷223.第一卷228.第二卷368.第一卷225.第二卷268.第二卷86.第一卷340.第二卷270~271.第一卷289.

[25][26][29]人民日报.1999-7-21.1999-6-27.2000-5-16.

[2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96.

[28][30][3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10.609.

[3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06.

[33][34][35][36]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50.336.339.339.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周奕韵

D26

A

1009-928X(2010)12-0029-04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领导党组织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