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
2010-12-26李军
□李军
观点摘登
应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
□李军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瞬间摧垮吞噬了舟曲人民的家园。大灾面前,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将应急管理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以减少人类因生存和环境造成预料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和危害。
首先,要健全统一协作的自然灾害信息动态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制度。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社会的抗灾自救能力就会经受严峻的考验。要切实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获取、准确分析,提高发布信息的能力,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向,未雨绸缪,临危不乱,及时建立公共安全的预警和决策分析机制,对各种预发的自然灾害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其次,要建立应对灾害体系,提高民众抗御灾害自救能力。第三,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基层、从领导到群众,具有区域和行业代表性的、真实高效的重大事件和复杂情报传递与预警机制,实行纵向领导,横向联系的组织网络。第四,要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紧急状态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应对机制、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机制,做到在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面前迅速反应、果断处置。要研究制定统一的国家紧急状态法,把各种突发事件的管理纳入到统一的程序和制度中。
应急机制关系民生,关键时刻最能体现政府价值,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机制已成为维护发展大局的重要工作。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形成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的机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