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加吉林省农民收入的调查与建议

2010-12-26张力

行政与法 2010年3期
关键词:吉林省农民人才

□张力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增加吉林省农民收入的调查与建议

□张力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在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问题。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吉林、白山、松原四个地区部分市县为样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 “帮助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民农业收入”的建议,以期对省委、省政府制定全省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吉林省;农民增收;城镇化

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趋势,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牵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收入问题。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在农民增收问题上应该有所举措、有所建树。为此,笔者对吉林省长春、吉林、白山、松原地区的部分市县的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认为解决吉林省农民增收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整产业结构,全方位提高农民收入

⒈帮助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目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部分,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考虑提高农业收入,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增长率下滑的局面,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生产尽快复苏。扩大内需应当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资金、信息、人才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鼓励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出口农产品加工;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饲料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合同关系,提供技术指导、种植信息;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市场和运销体系,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这既可以提高其收入,又可以扩大其就业机会。

⒉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粮食生产是吉林省的优势,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把粮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充分发挥吉林省精饲料丰富和廉价劳动力较多的优势,瞄准国内外中高档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精品畜牧业。遵照示范带动、区域发展的原则,建立畜牧业生产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和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即品种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疫病防治标准化。不断加大市场运行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吉林正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卓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吉林正方建立的集种鹅培育、肉鹅养殖、饲料加工及鹅肥肝生产和肉鹅系列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生产加工基地,从设计到产品出口全部按国际标准。该公司现带动辉南3000多农户建立了可容纳30万只白鹅的养殖基地,可使农民年增收450多万元。带动国内其他省、市、县地区饲养白鹅70万余只。现该公司已开发正方飘一代牌系列鹅分割产品30余种,其中拳头产品鹅肥肝全部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吉林卓越是集种鸡饲养、种蛋孵化、饲料生产、肉鸡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在辉南县建有可容纳500万只卓越肉鸡养殖基地,建有高标准化养鸡大棚100栋,每栋年可饲养肉鸡6万只,带动柳河、梅河、磐石、东丰等附近县市饲养肉鸡近200万只。这两个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开发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企业卫生防疫体系,为生产高标准、高科技含量产品提供了保障,为农民大力发展精品鹅养殖业和肉鸡饲养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市场保障。

⒊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传统农业附加值低,过于依赖自然条件,没有办法为农民提供高回报,甚至不能保证农业安全。建立现代农业就是要建立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将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现代农业形式多种多样,如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等。吉林省各地区可根据本地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及人才优势等建立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⒈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切实发挥信息中介组织的作用。一是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在建立农业信息咨询网络上发挥主导作用。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手段向生产者及企业提供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等客观有效的信息。目前,吉林省一些县(市)已建立了信息中心,并开办了决策参考、农副产品价格、供求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等十几个栏目,使信息直接与广大群众见面,许多特色农产品也多次接受国内外客商的查询并与之签订了购货合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切实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信息聚集和传播优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聚集了大批农业科研人才,有各类图书情报资料、电子互联网络、最新科研论文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掌握着当今农业市场、科研最新动向、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等高层次、高科技、高质量的信息。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信息资源,促进我省农业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吉林省发展效益农业的质量位次。三是充分发挥农技协会的信息网络作用,发挥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利用其与外界联系广泛、接触信息丰富的优势搜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信息,为吉林省效益农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服务。

⒉取消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各种限制,鼓励农民外出打工,直接提高农民劳务收入。外出打工收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现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占农村劳动力比重都较高,如2006年,甘肃为21.4%,宁夏为20.6%,四川为18.4%,安徽为18.0%,河南为17.7%,江西为15.5%,吉林为27.2%。与政府扶贫资金支出率相比,农民通过劳务输出所得收入不存在“滴漏”现象,几乎完全为个人及家庭所得,而政府扶贫财政资金或信贷资金常常被地方政府截留,形成较大的财政漏洞。

为了促进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输出,政府应当取消对农民工在城镇打工就业的各种歧视性限制,如户口身份限制、工作岗位限制、工作待遇歧视、子女就学限制。应主动为其提供各种打工就业信息和职业信息,强化对他们的就业技能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

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现代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就业能力、身体状况等,直接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培育现代农民。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应对农民素质进行全面提升,使之逐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可见,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城镇化进程

⒈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近年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不断下降。2006年,吉林省农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为24.6%,成为新增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吉林省在加大投资资金密集型企业的同时,也要注重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农村基础设施,这既可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又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或劳务性收入。此外,应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如:兴修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兴修农村道路和桥梁;兴修农村电网和铺设自来水网;治理水土流失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农业的基础设施齐全,还会使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短期收入。

⒉多层次发展小城镇,加速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中期是人口向城市(镇)聚集、工业高速扩张、产业升级换代的明显阶段,也是农民收入来源主体发生重大转移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将进入快速裂变期。农业裂变,即农村经济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农村裂变,即农村城市(镇)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农民裂变,即更多的农民将实现就业非农化,变成农牧场主、变成市民、变成工人、变成商人、变成民营企业家。这是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战略性的“裂变”。在“三农”裂变的过程中,农民裂变,即农村人口就业非农化是核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是,一方面向畜牧业转移;另一方面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再一方面引导农民发展劳务经济,吸引和鼓励农民走出家门,进城进厂务工经商,安家落户。农民转移的主要空间和根本出路是城市(镇),城镇化是农业人口非农化的根本出路。因此,必须加快城市(镇)化进程,要立足于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镇)的集聚效应,推进农业人口城市(镇)化和就业非农化,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化农业为工业和服务业”、“化农村为城市”、“化农民为市民”。选择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是目前关注较多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综合性大城市规模较大,就业机会较多,能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对人们有更强的吸引力。只有大城市快速发展,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才能最终改造农村及传统产业。因此,在考虑城镇化发展战略时,应坚持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的方针。要创新城市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生产要素聚集为支撑,以抓好产业兴镇为动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手段,同时认真解决资金等制约因素,切实积极推进城镇化,为第一产业的裂变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及农业人口非农化提供更大的空间,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⒊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吉林省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综合服务,精简机构和人员,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乡县财政自我保障能力。继续探索多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其组织、服务、带动功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利用率,形成村镇建设新格局。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⒈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扶植的力度。长期以来,相对于城市而言,吉林省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相对不足,致使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公正的保护,城乡差别的问题还在许多领域存在。笔者认为,从整体和长远来看,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解决城乡差别问题值得推广。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要逐步增加农业财政资金,适当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比重。

要建立全面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解决农村资金供求矛盾。要多方筹集支持农业、直接向农户贷款的资金,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以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应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性金融机构组成的、既相互竞争又各有特色、具有内在互补功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不同的金融需求。要统筹城乡税收,国外许多国家都没有单独面向田赋的税种,所有的税收均纳入城乡一体的税制管理,农产品税赋几乎为零。2002年,浙江省尝试了减免农业税,结果农民收入大增,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前列。因此,吉林省应从全局出发,坚持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方向进行税制改革,切实从根本上扶持弱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⒉搞好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要明确界定土地承包权的性质,赋予农民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如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继承权、抵押权等,这样,既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农民的产权保护,也有利于农民的心理稳定。在充分发挥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推进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要进一步出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施细则,鼓励农民离土离乡,把小片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便于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要保证离土农民确有效益跟进,无后顾之忧,进一步缓解人地间的矛盾。

农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相衔接,已经成为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大力发展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各类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近年来,吉林省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上,要形成更加明确的政策导向。在政策上要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必须遵循的原则;维护农户经营主体和财产主体的权益,坚持进入退出自由,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民办、民管、民利”,不搞行政干预。

⒊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也是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消除农民贫困的重要途径。政府应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增加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提供基本教育服务,保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政府在使用资金方面应做出重大改革,将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委托给非政府组织,如青少年基金会、妇联等,直接用于补助贫困人口子女的书本费、学杂费、乡村教师的生活补贴、乡村校舍建设、设备投入和其他费用。对贫困地区应采取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如寄宿制学校、女童班、中小学的民族班。改革中小学教育内容,使之适应和贴近当地实际。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列出一定资金作为农村开办与农业生产及乡村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职业学校的费用,保证农民每年能够得到一次培训,逐步提高其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普及率,政府应资助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成为当地实用的技术人才。

五、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⒈强化开发培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能力。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是一举多得的大事,其直接受益者是受训人,间接受益者则是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建议将现有的市州、县市农业培训机构建成“市州、县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并承担各级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将各个培训机构延伸到乡镇的人、财、物进行重组,在每个乡建立一个集培训、鉴定、劳动力转移、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与县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相连的 “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中心”。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充分依托大中专院校,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要明确培养内容和重点,从实际出发,以实用科技和实践技能为主,或者说农村实用人才需要什么,就组织培训什么。同时,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注意培训农民的农业标准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农产品贸易知识、企业股份制改造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等。

⒉优化扶持政策,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作用。在制定扶持政策上应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完善资金扶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是强者,但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他们又比较脆弱,因此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在引导和规范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行为的同时,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主要是制定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准入、税收、价格、外贸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形成便捷、通畅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用舆论宣传及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办流通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启动缺少资金的问题,应多渠道增加投入,提高投资效益,建立财政投入、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和民间自筹等多元化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将每年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支持承担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任务的机构。同时,要逐步建立起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开发农业示范项目等等。

⒊规范组织管理,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健康发展。吉林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管理上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二是落实农村实用人才扶持政策;三是做好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工作;四是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协会的管理。为此,各有关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和配合。农业部门、人事部门、劳动、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都要结合各自的职能主动做好配合工作。应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全省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全面了解农村实用人才所需、所想,以确保国家出台政策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对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十分关注的事情,如培训、评估、民间组织协会、创办经济实体等均要完善和出台规范的管理办法或暂行规定,以确保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

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党政治、经济的生命线,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增加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综合手段,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而推动吉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1]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N].人民日报,2007-12-01.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十七大报告,2007-10-15.

[3]榆树市委.农民经营收入的调查[J].调研与决策,2008,(5).

[4]张力,孟凡仲.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问题研究[J].吉林省行政学会重点调研课题,2008,(10).

(责任编辑:王秀艳)

On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on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in Jilin Province

Zhang Li

In China,farmers income problem,not only is a matter of global economic problems,is also a major political issue,but also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difficult problems.Therefore,it is only b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income of peasa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sustained, stable and healthy growth.In this paper,Jilin Province,Changchun,Jilin, Hakusan,Matsubara to some cities and counties for the four sample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combined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Jilin Province,the actual situation,put forward on the "help farmers to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the steady agriculture,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reas such as the proposed increase, with a view to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develop the province'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decision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Jilin Province;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urbanization

F304.8

A

1007-8207(2010)03-0041-04

2009-12-20

张力 (1955—),男,河北武强人,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省行政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吉林省农民人才
人才云
登泰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