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
2010-12-26闫涛
□闫涛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浅议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
□闫涛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应该包括经济增长驱动力、资源配置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支撑力以及超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关系四个部分。促使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而对于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评价体系,主要来自于三个视角:包括经济增长的实效、经济增长的潜力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超大城市;增长模式;影响因素;增长模式评价
超大城市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不仅对城市本身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关于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增长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式评价与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且相应的实证分析也还较少。本文试图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望能对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有所启发。
一、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内涵的界定
通常认为,经济增长模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的使用方式,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是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城市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模式应当在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框架之下。但同时,又应当具有中观层次的一些特点。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城市或国家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和路径选择的描述,应包含几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在判定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时,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即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这种动力来自内部,还是外部?根据经济增长动力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增长模式分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劳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一般认为,在出口、消费和投资的三大经济引擎中,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的出口拉动率较高,那么就可以认为经济动力来源主要来自外部,反之,则是来自内部。如果一个城市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较高,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反之,如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就可以认为其是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
其次是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市场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于资源配置起着基础作用,政府主要承担监管、服务和宏观调控职能,其职责在于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行,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的计划者和执行者,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这种体制下,不存在真正的市场。根据市场和政府力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增长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前者的特征主要是依靠市场运作,引导资源流动,民营经济发展较好;后者则以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较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较大,国有企业发展占据优势地位为特点。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经济增长模式,都并不排斥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只是二者在经济增长中的力量有所不同。
第三,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支撑力。在这一层面,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分为集约型增长和粗放型增长。集约型增长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真正有效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则是主要追求GDP或地区生产总值在数量上的增长,通过过度投资包括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粗放型增长在我国十分普遍。盲目投资、土地资源滥用、矿产资源破坏性开采等行为,都是粗放型增长的缩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GDP指标的过分追求。事实上,GDP并不能全面地刻画和衡量经济的状况尤其是经济质量,有些GDP增长并不是有效的,甚至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最后,是超大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与国家通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同,城市与周边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能脱离所在的区域进行发展。特别对于超大城市而言,不论从能源原材料的需求,还是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说,都离不开区域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区域的支撑能力对于超大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未来发展潜力正是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超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和在区域中的位置是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它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动态的过程。本文认为,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超大城市的历史沿革。超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城市形成,到中小城市,到大城市、特大城市,再到超大城市,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城市形成了其特有的历史传统,并且在其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历史风貌和自然条件。城市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矿产资源、交通环境等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成为今天城市形态和自然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起点。其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特色工艺和传统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这些产业通常是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禀赋,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集聚。再次,城市的功能定位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城市的历史功能定位可能在发展中得到强化,围绕其功能优势,形成积累和集聚效应。最后,构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其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二,超大城市的发展现状。首先,经济禀赋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不可能脱离经济禀赋而随心所欲。任何适当的、成功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对经济禀赋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力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前提之上的。其次,超大城市现有的经济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最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城市将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尚未形成自主增长能力的城市,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还需要依靠外源性增长模式。居民收入不高,消费不振的城市,投资可能还会是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了经济结构升级条件的城市,可能更侧重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度,实现内生性增长。
第三,超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将会左右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政策引导。现阶段,我国政府和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力量仍然比较强大。而城市的功能定位除自然和经济的条件外,政府的主观愿望也很重要。政府往往会根据对城市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经济增长模式向预期的方向调整。功能定位是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甄选的参考依据。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将自身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样的功能定位下,粗放型增长模式显然是不适当的。又如,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经具有了内生增长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努力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的活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简而言之,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与城市的功能定位相匹配。
三、关于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评价
在界定了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概念内涵,明确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之后,还需要解决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价值判断问题。从上文中可以看到,经济增长模式要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么,在打上城市特色的烙印之后,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就不具有可比性了?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合理性和效率是否就无法作统一的衡量?如果比较仍然是可行的,就必须建立一套经济增长模式的评价体系。
从经济增长的实效来衡量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所谓经济增长的实效,包括总量和结构两方面指标。城市生产总值、经济效益、要素生产率、生态环境质量等都属于总量指标,即用于衡量城市发展某一方面的总体情况。产业结构、内需和外需的结构、投资和消费的结构等属于结构指标,即用于衡量城市发展某一方面的结构特征。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当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又能够实现经济结构的改善。牺牲结构,片面追求总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取的,必将在将来付出结构失衡的代价。
从经济增长的潜力来衡量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有利于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改善,还应当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以东莞为例,东莞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导向,以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为优势,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增长实效。但随着经济发展,低成本的优势难以持续,“东莞模式”开始陷入困境,转型压力日益加剧,其原因就在于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透支了城市未来增长的潜力,导致城市前景不容乐观。
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来衡量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是持续的过程,某个时期的超常发展可能带来经济的一次飞跃,但很难成为常态。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是竭泽而渔,而是在中长期提高城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潜力,使得城市在未来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能够保持和强化竞争优势。为此,经济增长模式选择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周边地区的支撑能力和资源能源的保障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增长。
关于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本文主要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应当包含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资源配置方式、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支撑力以及超大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每个城市在这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划分,并加以综合考虑;二是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受到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的影响,是历史的、现实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三是关于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评价体系,可以从超大城市经济增长的实效、潜力和可持续性来对不同超大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和价值判断。
[1]高雪莲.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吴敬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4]李坤望.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5]窦祥胜.论经济增长模式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2,(03):9-13.
[6]薛治龙.经济增长模式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10-11.
[7]洪阳.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J].未来与发展,1998,(02):7-11.
(责任编辑:张雅光)
On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in large cities
Yan Tao
Large cities economic growth model components should be included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resource allocation,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ing pow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 cities and surrounding areas in four parts.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large cutis's economic growth model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history,present status and functions.For large urban economic growth model evaluation system,mainl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effectiveness,including economic growth,economic growth potential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growth.
large cities;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factors;growth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F29
A
1007-8207(2010)04-0038-02
2010-01-28
闫涛(1980—),男,内蒙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