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感构筑国际旅游岛的宏图大业
2010-12-26董三仁
□董三仁
物候变迁,南国春早,青鸟低回,万象更新。刚刚结束的新闻发布会余音尚在,期盼多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终于获得了国务院批准。
重大的历史机遇再一次呈现在了海南面前。不过,年前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就清醒地指出,国际旅游岛不是中央“封赏”出来的,也不是中央政策“恩惠”出来的,归根到底是要靠全省上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只有大批具备了敢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的人,才可以成就海南的事业。寻找并发扬海南人的精神血统,提振海南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冷静判断当前海南的发展形势,把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转化为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中,让现代海南成为一个敢于试验、敢于负责、能担当大任的“大美海南”,这样的思考、这样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把纸上的政策,转化为公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对于沉浸于喜悦中的海南,思想深处的洗礼和动员,或许还远未展开,与中央要求的差距依然很大。因而首先要做的是,必须正视先前舆论上对“国际旅游岛”申建过程中“官热民冷”的指摘,切实做好对“国际旅游岛”政策的不教条主义、不故弄玄虚的准确解读,并开展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此后,要注意的三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确保“土地红利”在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上得以回归,而非蒸发?如何形成集团力量,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和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如何多做少说,用最短的时间让游客、本地居民和国家看到建设的真切成效,进而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路漫漫且修远,无论从国家战略的良苦用意,还是从现代海南的发展蓝图,乃至于海南各界、各人的命运变迁上说,这都是一次梦想与艰卓同在的探索和发现之旅。只有深切的、义无反顾的责任感,可以构筑“国际旅游岛”的宏图大业。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发愿、启程,我们命运与共,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