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中国的利与弊
2010-12-26戴维·皮林
●巨大中国的利与弊
中国最深刻的特点就是这个国家太大。这听上去毫无新意,然而,中国的巨大规模有助于解释关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事情。
13亿的乘数效应,使中国所做的几乎每件事,都显得出奇重要。在某些方面,巨大的规模使中国面临的障碍和所能创造的机遇都变了味。
有些情况下,中国的规模是一个明显缺陷。不妨以人民币争议和中美贸易顺差为例。实际上,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常规的经济腾飞之路。与之前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一样,中国依靠外部需求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但与那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中国早早“被发现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与美国发生严重贸易摩擦时,其人民生活水平已几乎赶上西方。如今中国惹恼美国国会,可是中国的人均收入——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才不过是美国的1/7。倘若中国的规模只有目前的1/10,那么谁也不会留心中国货币的汇率。
在其他领域,规模也于中国不利。中国对石油、铁矿石、矾土、木材等商品的庞大需求,对这些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很大影响。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渴求,在商业和外交上也产生影响。使自身陷入棘手的外交政策领域,这有违中国的本意。
至于这个世界有没有足够资源——不管价格多高——来满足中国庞大的需求,也存在切实的问题。要是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过日子,那么不仅夏威夷衬衫和花哨的裤子会严重供不应求,而且,据“地球观察研究所”估计,全球石油日产量必须提高2000万桶,谷物及肉类产量则必须提高2/3至4/5之间。
中国发展到今天,规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融入城市劳动大军,中国将有机会把他们转化为本国产品的购买者,从而摆脱至今仍困扰日本的“出口依赖症”。巨大的规模,意味着中国做什么事都会引起波澜。但正因如此,中国更有可能安全驶出前方风高浪急的水域。
[戴维·皮林 英国《金融時报》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