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博纳:最有权势的美国共和党人
2010-12-24张锐
张 锐
在率领着共和党人将民主党从众议院的主导席上无情拉下马来并夺回控制权之后,约翰·博纳在11月17日众议院共和党举行的党内选举中十分顺利地获选连任党首。虽然按照规定众议院众议长要由全院选举产生,但由于新一届国会中共和党在众议院占绝对优势,因此博纳于2011年1月从民主党党首南希·佩洛西手中接过众议长的权杖已经没有丝毫的悬念,届时博纳将成为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的华盛顿极其重要的“三号人物”。
一个“爱哭鬼”
在美国国会山,共和党领袖约翰·博纳是个好动感情的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讨论立法时,博纳会当众动情地流泪;在参加学校活动提到孩子时博纳还不常哽咽;在为华尔街救援辩护时,博纳也是泪眼朦胧;在谴责民主党抛弃伊拉克军队时,伯纳更是掩面而泣;而在出席2010年中期选举结束后共和党人的庆祝会时,博纳又是泪光莹莹……。然而,博纳爱哭并不是故意作秀,而是源于他的本能。按照博纳的党内密友解释,有两种情况博纳最易动情,一是提及自己的家庭出身,一是阐述自己的价值理念。
现年61岁的博纳生于美国东北部俄亥俄州的小城雷丁,是德国和爱尔兰的移民后代,爷爷安迪1938年在当地开了一间小酒吧并传给了博纳的父亲艾尔和母亲玛丽经营。博纳有12个兄弟姐妹,9男3女,他是老二。为了帮助父母分担沉重的养育负担,8岁开始,博纳就在自家的酒吧打工。每天天不亮,弟弟妹妹还睡着,他就和哥哥去酒吧,他的工作是擦地。母亲起床后,把咖啡煮开,边听收音机边给所有的孩子准备带到学校吃的午餐,并在纸袋子上写下每个孩子的姓名。而后,她逐个把大家叫醒。这时候,孩子们就开始争抢卫生间。博纳说,小时候一家人生活虽然贫困,但很快乐。大家学会了分享所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件玩具,兄弟姐妹们都一起玩。
低矮、潮湿、拥挤——儿时自家居住的小屋至今还在博纳脑中留有清晰的印象。由于只有两室一厅,小时候博纳只能和兄弟们挤住在一间卧室,其他三个姐妹们住在另外一间,父母则睡在客厅的一张折叠式沙发上,晚上拉开睡觉,白天全家还得坐。由于至今博纳的妹妹琳达还住在当年的老房子里,博纳因此能经常回到老家去寻找往日的记忆。
与家里其他几个兄妹相比,博纳幸运地读完了高中,但毕业时正遇越战高潮,博纳选择了参军。然而,由于博纳参加的是海军,两个月后因健康问题而被迫退役。随后,博纳在辛辛那提市的泽维尔大学半工半读,成为家里第一个读大学的孩子。但是,一个本科他读了7年,因为要打好几份工,才能赚到钱付学费。许多年以后,博纳就此总结道:“假如你想要什么,就得去干活”,而且他常用这句话告诫弟弟妹妹。至今,他还有10个兄弟姐妹住在老家,其中两个人失业,其他人都在做服务员等体力工作。
大学毕业之后,博纳进入当地一家小型包装塑料企业,最终通过努力成为这家企业的总裁。33岁时,博纳进了本地的镇委会,从此踏上了从政的道路。而对于自己为什么弃商从政,博纳今天的表述是“我一辈子都在追逐美国梦”。十分有趣地是,2010年11月17日博纳被再次正式确认为共和党党首时,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懂得逆境求存
出生于普通家庭而毫无背景,并且没有在名校接受过所谓的精英教育,但最终却攀上了国会山的政治顶峰,博纳的政治生涯传奇被美国主流媒体称为“出身草根阶层靠自我奋斗成功”。特别值得注意地是,在长达20年的众议院苦心经营中,虽然屡经政治生涯危机但博纳都能化险为夷。分析人士认为,博纳作为政客结合了商人的精明,是政治中的生存主义者——被动时能卧薪尝胆、委曲求全,得势时态度强硬、咄咄逼人。
35岁时当选为俄亥俄州的众议员应当是博纳国会政治生涯的起点,而对于这一职业的选择,博纳的解释是“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政府是如何阻碍创造就业、扼杀繁荣的。这促使我与政府打交道,并最终进入了国会”。当然。令博纳当时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在州议员的位置上干了一届就被推选为国会众议员。也就在当选国会众议员的第一年,博纳与其他6名共和党众议员发起了“国会花费丑闻”调查。当时一家专为议员服务的储蓄所允许议员任意透支支票,这是明显的特权行为。博纳抓住这件事不放,最终查出350多名国会议员与此有牵连,其中77人不是辞职,就是不再竞选连任。从此博纳就名噪共和党和民主党。
让共和党人对博纳的政治才能产生进一步认识的是在1994年博纳成为当时众议院少数党(共和党)领袖金里奇的主要助手之后,当时博纳参与制定了名为“和美国的合约”的竞选计划,一举帮助共和党成功夺回失去了40年的众议院控制权。而在金里奇的提携下,1995年到1999年,博纳成为国会众议院共和党大会主席。然而,由于共和党在接下来的国会选举中败北,博纳也随后丢掉了众议院共和党大会主席的职位。但是和金里奇选择辞职不同,博纳选择留了下来。
小布什入主白宫之后,博纳看到了共和党的希望,在共和党领袖的邀请下,博纳委身出任众议院教育与劳工委员会主席,也正是在这一位置上,博纳与民主党人合作并推动通过了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改革法案《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按照该法案规定,全美2到8年级学生每年要进行英语和数学统考,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博纳也对此深感自豪:“这是我20年从政最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2006年共和党领袖汤姆·迪雷洗钱丑闻的暴露,共和党在当年的中期选举中再次失去众议院的控制权,也正是在共和党此时遭遇非议和诟病的背景下,博纳被选为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成为众议院内头号共和党人,而且直至今天为共和党挽回了面子与自尊。当然,作为即将上任的国会山众议长,博纳所赢得的地位可以说有目共睹。按照美国国会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日常工作中,议长控制着众院的议程安排,而且由于任何与拨款有关的法案均须先由众院提出,议长实际上掌控着美国政府的财政大权。不仅如此,众议院还享有提出征税法案的特权,另外,美国宪法规定,一旦总统因故无法履行职责时,众议院议长是继副总统之后的第二继位人。
不过,与博纳按部就班所获得的权杖相比,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新议长究竟会给国会带来怎样的变革与新风。据悉,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对于博纳的坦率且长于倾听的工作方式都非常认同,甚至有人说,博纳有一种技巧,即使发表了不同意见,也不会让别人觉得讨厌,正是如此,博纳与民主党前议长佩洛西和众议院民主党领袖霍耶至今依然保持非常好的个人关系。难能可贵地是,也许是受出身背景的影响,博纳待人十分友善,而且特别尊重底层人的权利,因此,对于众议院的改革,博纳迈出的第一步可能是增加工作的透明性和包容性。博纳承诺,公众将可以密切监督立法进程,例如在投票前通过网络公开草案3天。当然,除了与民主党领导人保持不错的私交之外,如何协调好众议院内部两党之间的关系更是博纳正在仔细研磨的问题,对此,博纳作出的最新表态是,他将开放众议院,给党派间的争执降温,并且改变国会的运作方式,加强与民主党的沟通,尽力找出中间路线方案。
与奥巴马过招
在美国政治生态中,国会众议院议长若与总统不属同一党派,其作为国会中的反对党领袖,往往是总统最主要的政治对手。因此,博纳主政众议院之后,美国政坛上的“府院之争”也将正是拉开帷幕。当然,博纳也放出了“愿意和奥巴马总统合作”的正式口风,奥巴马也打电话给博纳称“今后将尽力寻求两党的共同点”,但博纳却开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奥巴马必须改变自己政策的方向。
客观地分析,由于在传统上民主党主要代表雇员和工会的利益,而共和党则更多地代表企业和雇主的利益,强调自由竞争,因此,博纳主政众议院后“府院之争”将不可避免;不仅如此,由于共和党人的最终目标是要在2012年将奥巴马赶下台来,而且在民主党执掌白宫的背景下共和党也只有不到两年得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就迫使博纳必须在许多方面于奥巴马面前采取特立独行的方式。
实际上,作为政治倾向上被认为是坚定奉行共和党传统“小政府”理念的铁杆保守派(这一点从博纳历年来的投票记录上可以看出——95%的投票都和共和党保持一致),博纳对于奥巴马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早已十分不满,为此,博纳一度站在国会大厅的门前大声疾呼:“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如今华盛顿每花1美元,就有37美分是从我们的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而基于同样的理由,博纳反对奥巴马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日前发表于《华尔街日报》的题为《我会带来哪些改变》的文章中,博纳明确表示自己在任期内将不会通过类似经济刺激这样动辄数千页的“综合性”议案。对此,英国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博纳面临数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以及一个难以创造新就业机会的虚弱经济,他必须决定在继续刺激经济方面与奥巴马决裂。
由于前任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实施的减税计划于2010年底到期,因此,在是否延长减税政策上博纳将与奥巴马展开“第一战”。一方面,博纳坚决支持永久性降低针对所有收入阶层纳税人的税率,其中也包括最富有的阶层,另一方面,奥巴马对延长减税计划表示坚决反对,称这将导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1.3万亿美元。不过,作为一轮全新的博弈,目前博纳已经占据了上风。据悉,奥巴马已表示愿意考虑将税收减免政策暂时对富人阶层适用,但拒绝适用于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个人以及总收入水平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
推翻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是博纳不久之后行将上演的另一台大戏。2010年3月,民主党控权的众议院以219比212的投票结果批准了奥巴马抛出的医保改革法案,但共和党议员当时全部投出了反对票。这一被奥巴马政府看作是1960年代以来美国国内最大的政策变革将动用9380亿美元为此前无医疗保障的3200万美国人提供医保。然而,中期选举之后,博纳挂帅的共和党及时向选民作出了迅速削减联邦政府公共开支1000亿美元的承诺,因此,作为一种策略安排,博纳将首先从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开刀,而且博纳已经明确表示,新一届众议院会立即废除医改法案,包括已经实施的部分。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博纳不能率先找出一个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众议院直接废除医改法案的可能性并不大。
进一步观察发现,作为奥巴马政府及民主党所推行的政策的尖锐批评者,博纳对于白宫所倡导的碳排放限制和交易政策也颇有微词,认为这将伤害他所在选区和其他地方的就业增长。同时,博纳对气候变化也持怀疑态度,宣称“认为二氧化碳有害我们健康的观点近乎可笑。”资料显示,在奥巴马和民主党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也称气候法案)。不过,这一法案在参议院审议中举步维艰,在几易其稿、内容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至今仍迟迟未过参院之关。值得注意地是,中期选举前奥巴马对于气候法案中所包含的总量管制和交易机制条款已经专为那些对国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企业设计了“后门”——抵消政策,即允许不能直接减排的工厂通过在其他方面作出努力来获取同等的碳信用额度。尽管如此,共和党人仍然没有作出任何的让步,因此,在如今控制了众议院之后,不排除博纳会率领着共和党人向气候法案重新“发难”。
当然,除了在政策价值观取向上与奥巴马存在着鲜明的分歧外,共和党内复杂力量的博弈也使得博纳试图寻求与奥巴马合作的空间很小。目前博纳的副手埃里克·坎托对议长一职虎视眈眈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而且在中期选举中,代表新兴保守主义势力的“茶叶党”为共和党胜选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茶叶党”目前没有正式领导人,组织也看似松散,但其在美国驴象传统政治格局中所显示出的搅局能量已经有目共睹。据悉,在入选参众两院的议员中,约有43%得到了“茶叶党”不同形式的支持与资助,当然博纳也在其列。这就意味着,如果博纳不能满足茶叶党的需求,他将有可能职位不保;而且在多数共和党人将奥巴马看作篡位者的情况下,博纳也很难与奥巴马展开密切的合作。
“亲华”新议长?
与前任众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等激进派完全不同,同时与共和党内的一些右翼明显相别,博纳在政治上属于保守派,而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采取的始终是一种鼓励和积极的姿态,因此,无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对华贸易,博纳的态度都比较客观和理性。正是如此,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博纳主政众议院会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应当承认,自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相反对立性的成分在不断增加。除了不断加大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力度与频率外,在人民币升值问题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国会也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也就在日前,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10年年度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且向财政部施压要求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
但是,与奥巴马政府和绝大多数国会议员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纳对华态度比较软化的一面清晰可见。2001年7月美国众议院表决《反对延长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关系》议案时,博纳投了反对票;2010年9月,美国国会对民主党众议员蒂姆·莱恩提出的“要求针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强硬立场”的议案进行表决,当时虽然不少共和党人站在了莱恩一边,但博纳依然明确说“不”。不久,博纳代表共和党阵营发布了名为“向美国承诺”的计划,将焦点集中在就业、政府开支、税收以及社会等问题上,而拒绝涉及人民币汇率问题,为此,在博纳的家乡俄亥俄州,一个名为“蓝色美国”的组织公开指责博纳对中国汇率问题的立场违背美国人的利益,并号召当地选民反对博纳。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博纳之所以在人民汇率问题上坚持自己主张,除了其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恪守的亲商界立场。资料显示,博纳来自俄亥俄州第8选区,该选区农业和工业都比较发达。他之所以反对逼迫人民币升值,是因为汇率制裁不会给当地美国企业带来明显益处,而且农场主担心中方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会惩罚美国的农产品出口。由此可见,博纳的主张在相当程度上所反映的只是其身后利益集团的意志。这就意味着,除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博纳出于一己之利而不会像其他国会议员那样声色俱厉之外,如果白宫对华政策并不触及博纳的实质性利益,就很难说这位共和党的新主人不与奥巴马联合上演“双簧戏”。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传统上共和党人注重坚持自由贸易的思想可以减少中美经贸的摩擦成分,但由于美国共和党更注重军售与国家安全,特别是一贯看重对台关系,而且主张提升对台关系。这样一来,在博纳主政的众议院,诸如对台军售等议案上可能会较易通过,而只要台湾这一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时常侵扰中国,中美经贸出现相应的新摩擦概率就会大大的提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靠“茶叶党”支持新上来的共和党议员比较具有对抗性,他们整体上对中国并不友好,特别是中部州新当选的共和党议员,虽然主张自由市场,但在中国问题上比较意识形态化,这对美中关系不太有利。事实上,在施压人民币升值方面,美国的共和党与民主党一直有较大的共识,只不过处理手段不同而已,而且目前奥巴马政府也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继续敦促人民币升值,在这方面,奥巴马政府极有可能与国会展开“跨党派合作”。因此,众议院的易主和博纳的升任究竟能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多大程度的改良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