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生态学理论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2010-12-21周莉萍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减排生态学改善

周莉萍

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宜居城市的内涵与生态学的本质均是以人为本,通过“发展—减排—改善”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山水园林的优势,改善生存环境。以长江上游、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示范区、重化工基地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提出“宜居长寿”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兼顾,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线、面结合, 构成纵横交叉、重点突出、四面网络的规划布局,使系统内部形成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生态学;发展;减排;改善;山水园林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111-02

引言

宜居城市建设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宜居城市建设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第一要发展。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要求以一定经济实力为基础。但发展绝不是传统的粗放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从源头上解决重污染;第二要推行节能、减排。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污染降到最低;第三要充分发挥山水园林的优势,改善生存环境。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达标排放并不是不排放,在办公室里一人抽烟感觉并不明显,十人抽烟感觉就大不一样,这就是重化工基地污染效应原理,所以还要改善,从根本上消除生存环境中老污染和新污染,利用生态园林的功能,吸收消化排放的污染物,改善生存环境。

一、充分发挥山水园林的优势,改善生存环境

宜居城市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这就是园林艺术的精华。

1.调节小气候。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垂直绿化植物在降温节能的同时还补充了城市空间的水分含量,有效减轻城市干热岛及干热街谷效益。因此,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是减轻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2.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削弱温室效应的产生,吸收二氧化碳(CO2),放出氧气O2),维持碳氧平衡。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3)吸滞粉尘。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根据国外资料,云杉成林的吸尘能力可达32吨/公顷.年,圆柏为36.4吨/公顷.年。

3.改善水环境质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大面积的森林能够显著地缓解区域性水源短缺,每100m2的有林地段要比相同面积的无林地段多蓄水2.0x104kg。在有森林保护的水库,水温较无森林保护的低得多,水温造成的热污染可使水产生不正常的气味,影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引起水中细菌等各种变化。植物通过体内新陈代谢利用污染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收、分解而净化水体;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富集作用,将其吸收的物质进行转化或转移。

4.缓解城市疾病,解决城市老龄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1)森林、田野里存在“大气维生素”。阴离子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变得均匀,血压下降,精神旺盛,提高人体免疫力。2)绿色调节作用。满目的绿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大脑皮质层、视网膜组织具有调节作用,尤其能减少日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使人感到眼目清亮。3)杀灭毒菌。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柏可杀死空气中的白喉、结核、霍乱、痢疾、伤寒等病菌,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 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4)对人体器官有益。植物除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外,还会散发出一种芳香的萜烯类气态物质,这种物质被吸入人的肺部后,可刺激人体某些器官,起消炎、利尿、加快呼吸器官纤毛运动的作用。森林疗法适应症: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

5.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緊密联系。

循环经济是对新污染源的控制,解决的是源的问题;生态园林学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对已排放的污染物的吸收,是对旧污染的改善,是一种利用生物处理系统净化环境的途径,在许多地方已经得到推广应用。

二、根据长寿实际提出城市园林生态学理论

长寿区位于重庆市中部,总面积1 423.34平方公里,主城区滨临长江北岸,依山伴水,居长江上游,是重庆的老工业基地。长寿区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重庆市重化工基地,区内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属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了落实胡锦涛书记对重庆的“314”部署,既要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又要着力解决好来自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当地老百姓对当地环境质量污染的投诉等民生问题,发展成宜居的大城市;根本方法是采用科学的城市园林生态学理论,来指导宜居长寿的建设。

1.加快森林长寿建设。在老城区拓展绿化空间,进行立体绿化,创新建筑物立面绿化和屋顶绿化,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在两山一带森林屏障选择可净化大气中化学污染物,去除大气飘尘,降低噪声的植物,减少老化工基地排出的恶臭气体对周围居民的污染。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园区晏家河种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水环境修复的同时,起预警作用,可保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北部新城园林新区示范点建设?,解决城市生态绿地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从城市规划入手,建立城市生态用水网。开展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的生态绿地节水灌溉基础理论研究,为森林长寿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转变用水方式,优化用水结构,因地制宜,针对重点行业、企业,完善计划用水管理,减少取水用量。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布设北部新城污水的循环再使用管道,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加强污水再生利用,在工业生产、城市生态景观、公共建筑、绿化及市政环卫和生活杂用等方面扩大使用再生水。

宜居城市是居民对城市的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与居民的个人属性,即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对“宜居城市”的评价和宜居建设的重点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评价;体现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其内涵不仅要看城市发展的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城市是否能够满足居民在不同层次上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因此,宜居城市的建设应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设立公众信箱,让公众参与重大项目、规划的建议中。

三、结论与建议

1.破解重化工基地与打造宜居城市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在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功能,改善生存环境。

2.城市园林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生态园林具有调节小气候,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疾病和美化景观等功能。

3.“宜居长寿”建设应注重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线、面相结合,构成纵横交叉、重点突出、四面网络的规划布局,使系统内部形成有机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易等著.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徐慧风等编著.城市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3]韩阳,李雪梅等著.环境污染与植物功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卿东红.环境危机与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5(4).

[5]章俊华著.思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崔广柏等著.滨江地区水资源保护理论及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7]陈华林,王远会,何叶.从立体绿化发展现状探讨其在重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前景[J].南方农业,2008,(8).

[8]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9]苏德荣,韩烈保,尹淑霞,史小丽.解决城市生态绿地灌溉用水的途径[J].节水灌溉,2005,(4).

猜你喜欢

减排生态学改善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中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环境影响评估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冷藏车减排的可行性研究
船舶动力节能减排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