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

2010-12-21谷永新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总体性马克思主义

谷永新

摘要: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理论丰富,其中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一种“总体性理论”。这种总体性就体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说涉及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建。

关键词:总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074-03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核心问题之一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问题,做为一种辩证的方法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运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个既把马克思主义看做为一个有机整体,又以整体性的方法、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总体性的辩证法

柯尔施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把全部社会历史运动看做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为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和思维观念领域共同组成了这个过程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中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实践的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是同一个世界。它们的统一就是在于这两个部分都是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自己的劳动和思维中不断再产生和发展自己的整个现实。这样柯尔施就把意识、思想同现实结合起来,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理论和实践看做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因而就提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关联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总体性,并且强调了意识革命在这一总体性中的重要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理论上的批判和实践上的推翻在这里是不可分离的活动”,而这就是“新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精确的表达”[1]37。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一种“总体性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把社会发展作为活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把社会革命作为活的整体来理解和实践的理论。”[1]38这种总体性就体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关于社会生活的一般科学理论,也是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与费尔巴哈的抽象—科学的唯物主义和所有其他抽象的唯物主义——无论是早期的还是晚期的,也不管是资产阶级的还是庸俗马克思主义一一相对照,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首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换言之,它是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它的理论认识了社会和历史的整体,而它的实践则颠覆了这个整体。”[1]38另外,柯尔施强调了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关系。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是如何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在他看来,马克思虽然曾说过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必须将它倒转过来,也就是将其加以批判和改造。改造并不是简单地用“物质”的绝对存在取代所谓“精神”的绝对存在,而是使辩证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外壳,并把辩证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即赋予它唯物主义的基础。柯尔施说:“辩证法从它的被黑格尔神秘化了的形式向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合理形式的转化,实质上意味着它已经成了唯一的理论—实践的和批判—革命的活动的指导原则”[1]52。因此,他认为黑格尔所谓的概念的实践任务只在他的“思维活动”里,即纯粹观念的领域,也就是说在黑格尔那里,实践仍只不过是他虚构的“绝对理念”。这种客观精神自我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仍然只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因此对于黑格尔来说他所要表达的主旨就是说明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而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实践的人和感性活动”的领域里进行的,对他而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2。柯尔施在对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实际上确立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主义理论作为当前时代的社会意识的特别形式,甚至构成这种历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的阶级斗争的唯物主义理论甚至是社会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唯物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表现与杠杆”[2]。实践活动内在地就包含着理论理性的表达,而且它是实践的一个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柯尔施认为构成整个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全部诸意识形式就不能仅仅通过思想而消灭。因此他明确提出:“这些形式只有在迄今为止通过这些形式被理解的物质生产关系自身在客观—实践上被推翻的同時,才能在思想和意识上被消灭”[1]51。也就是说理论批判的活动和实践革命的推翻在这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活动,而是具体地和现实地改变资产阶级社会的具体和现实世界的活动。这种体现总体性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实来源于德国的意识和存在同一的思想。

柯尔施认为:“意识和现实的一致,是每一种辩证法,包括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1]75在柯尔施看来资产阶级社会诸意识形式中还包含有如艺术、宗教和哲学这些更高的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都具有客观现实性,它们的真实性同国家、政治、经济和法律都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体,并且这个总体形成了适应于其经济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精神结构。因此,柯尔施认为正是资产阶级否认这种“意识和现实的一致”,最终体现资产阶级常识的天真的实质上是一种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柯尔施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之所以成为可能,就在于肯定意识和现实的一致性并成为社会革命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总体性的革命原则。

二、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

柯尔施主张,必须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历史。在这里,尤其重要的是,依据“理论与实践统一”辩证统一的总体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由历史过程决定的、理解为是该历史过程的一般表现。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3年前后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壮大的,革命理论建立在实际的阶级斗争基础上,反映无产阶级意识形式,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初理论形态完全被深刻的哲学思想所渗透,因而表现为一种把社会革命作为活的整体来把握和实践的理论。

第二阶段,从1848年6月巴黎无产阶级的流血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一阶段中,工人运动走向低潮,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和扩张阶段,在理论上的表现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经历了重大变化。理论的总体性遭到了第二国际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分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和实践进一步分离,理论变成独立于革命运动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纯粹理论批判,没有自身的革命内容。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并延续到一个不确定的将来。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一种把社会革命作为活的整体来把握和实践的理论。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也要向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学说的回归。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的总体性被有意识地重建。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他是完全以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的总体性原则为标准的,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从统一到分离再到统一的这一辩证发展阶段。这是柯尔施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观点的独创,这种总体性理论不论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还是避免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科学实证主义的解说来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和既定的公式,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条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才可能取得成功。其次,脱离辩证法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均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传统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倒退到旧的唯物主义立场。只有从总体性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最后,他总体的革命观基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突出强调意识形态批判,主观意识革命的重要性,这体现了柯尔施对马克思哲学的继承,揭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的、革命的、活的、整体的社会革命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阐释。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意义问题: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并坚持真理,是关于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认识的真理体系,也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改造,特别是人类社会改造的真理体系。这里面就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科学,还是改变世界的科学;不仅担负着科学地认识世界的职能,而且担负着改变世界的职能。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目的、方向是进步的,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所以,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不仅理论上是科学的,而且是实践的,不仅对世界是批判的,而且对自身也是批判的。由此看出,要准确地揭示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方法论上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贯彻总体性,即必须在科学与实践、科学与价值的结合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认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就其存在形态来说有两种:一种是成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文本形态,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这种文本中提炼、概括和表述出来的理论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撰写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著作、教材。这种著作、教材对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掌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综合概念,不是个别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也不是这些不同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简单相加。所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在其理论内容上既包含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又包含其他学科的。它打破了传统学科划分的界限,特别是打破了传统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模式,而作为独立学科存在。仅仅通过“三个组成部分”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理论体系的。打破传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模式,又打破传统学科划分的束缚,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以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构建一个独立的并作为整体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要求提出了。卡尔·柯尔施针对以考茨基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在行动上割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实践之间的联系的倾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柯尔施认为这不是一个纯学理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无产阶级事业的命运和马克思主义命运的问题,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基本精神的理解的问题。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哲学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处于这一体系的高端,柯尔施向我们展示的这种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甚至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经验有了一种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且使我们获得一种方法论的启示。他的这种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经验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原则和视角。紧紧抓住哲学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揭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革命的本质,这为我们关于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建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德]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M].熊子云,翁延真,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9.

猜你喜欢

总体性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经验的碎裂和意义的困境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重申“总体性”,以及爱与疗愈的文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从总体性视角看葛兰西的“有机”概念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