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博十国城市经验谈我们有很多故事讲给中国听

2010-12-13小康张旭上海报道

小康 2010年6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阿联酋

文|《小康》记者 张旭 上海报道

上海世博会或许会成为日渐式微的世界博览会复兴的一个转折点。这不仅是因为与其相关的那些“之最”和神奇的事情,比如投资200多亿元打造的壮观华丽、2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展规模,以及不到一年完成

阿联酋馆

新闻官:曼苏尔·拉迪 (Mansour Lardhi)

阿联酋展馆的外形犹如沙丘,我们希望以此表现阿联酋的沙漠文化。这个建筑的设计师是Foster & Partners团队,他们的另一件作品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沙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就像阿联酋的城市。如果你看到那些展现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面貌的影像和图片,你会发现很多变化正在阿联酋发生。阿联酋是一个开放、宽容的国家。我们是百分之百的穆斯林,但我们对其他宗教同样尊重,在阿联酋城市的街道上,离清真寺不远的地方可能就有基督教教堂。如果妇女愿意的话,她们完全可以不戴头巾并且穿西式服装。而且事实上,现在阿联酋女性工作的比例已经超过50%。

阿联酋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我们也致力于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和全球变暖问题如今已成为我们建设城市时的重要考虑。我们的主要城市,比如迪拜,就是世界上碳排放水平最低的大都市之一。所有这些能源转园区建设的世博速度,还因为这样的中国式热情或许会让世界重新思考世博会的价值。

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中国贡献的启示比解释更多。究竟怎样的城市才是更好的城市,从而能够使人化成的财富则大都被投资于改善基础设施,或者说用于人民。

世博会为我们展示阿联酋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使更多人了解阿联酋,我们特别安排了一个名为“梦想之旅”的抽奖活动。我们向参观者提出十个关于阿联酋历史、文化的问题,能够全部答对并有幸中奖的游客可以免费赴阿联酋旅游一周。现在们享受更好的生活?这样的问题旨在探寻答案,更为唤起源自不同文化的声音。

世博,中国展示软实力,同时各参展国也以世博为平台,试图为中国民众和潜在的中国投资者展露有吸引力的国家形象。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参观者试图赢得这个奖项,而这也正是我们与中国的世博外交和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个人体会而言,上海世博园的建设速度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很了不起;我很喜欢中国的丝绸,而且正在考虑是否带些丝绸回阿联酋,这项生意看起来很有前途。

卡塔尔馆

馆长:穆罕默德·奥尔-布鲁徐(Mohammed Saeed Al-Blouchi)

卡塔尔馆主要展示的是卡塔尔人过去和现在的生活面貌,以及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卡塔尔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是,夏天入海采集珍珠,冬天迁居至沙漠。发现油气资源之后,我们的国家开始变得富裕起来,但被我们视为珍宝的并不是富裕本身,而是由此提高的教育、医疗、科技水平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有一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其设计者是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三号展区里的一些艺术品就是取自这座博物馆。

我很喜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对卡塔尔而言,绿色才会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卡塔尔馆想要传达给中国朋友的信息其实就是绿色城市的价值。

除了上海,我还去过北京。我喜欢北京的紫禁城和这两个城市的很多博物馆,因为参观博物馆可以使我了解中国,就像人们可以通过参观世博了解世界。不过,世博园的安检似乎多了一些。作为佩戴特殊证件的代表团成员,我从世博园外进入展馆尚需经过三四次安检,那么游客又会如何?我想,游客们来到世博园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里,也许不必对他们过于紧张,而且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中国人。

此外,来到卡塔尔馆的很多中国游客都要求和我们照相,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对阿拉伯人的穿着感到好奇,但是却从没有人问过我“你们为什么穿白色的长袍”,或者“你为什么戴这样的头巾”。没有问题并不是件好事,我希望中国朋友能够通过世博这个机会多了解卡塔尔和整个世界。

土耳其馆

馆长:森佳尔·岳兹索伊大使(Ambassador Sencar zsoy)

我们有很多故事要讲给中国游客听。我们想告诉参观者在公元前7000年前后,土耳其就已出现人类定居点,而人类最早的城市规划图也是在土耳其发现。土耳其是不同文明的融汇之处,就像我们国家地处欧亚两个大洲之间;我们的城市,如伊斯坦布尔,则既有现代化的新城,也有百余年未变的旧城;甚至在这座展馆里,你还可以品尝到中餐、法国菜和独特的土耳其冰淇淋。我们试图用这些证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自古就被土耳其人的生活所印证,而美好城市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多元。

我可以用土耳其的旅游业来说明这一点。最近几年,到土耳其的国际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尽管2009年全球很多大城市的旅游业遭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但是土耳其入境游客数量却比上一年增长了大约2%。

通过世博会,我们希望让中国参观者了解土耳其是一个值得旅游和投资的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我相信在未来二、三年内还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属于第三世界,而是第一世界国家。我们很看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与经济合作。

世博会对上海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成就。由于世博会的召开,上海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上海人很幸运,我认为在2030年以前,他们不必再为基础设施问题担忧。

尼泊尔馆

馆长:比那亚克·夏(Binayak Shah)

我们的场馆由尼泊尔传统建筑和一座佛塔组成,我们想表现的是我们对尼泊尔技艺、历史和生活哲学的敬意。

你可以在尼泊尔馆里看到很多木雕作品,甚至建筑本身都是木雕的。掌握如此精湛技艺的工匠曾经创造了尼泊尔城市过去的辉煌。如今,年轻人都希望成为工程师、影星或体育明星,而不愿像他们的祖辈那样传承雕刻艺术。我们希望通过尼泊尔馆的建筑告诉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这样的技艺值得保护和珍惜。

我们想传达的另一个信息是,佛诞生在尼泊尔的蓝毗尼(Lumbini)。事实上,尼泊尔人的生活哲学主要源自佛教和印度教,而我们生活哲学的核心就是保持内在的快乐。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告诉我只能从善,不可作恶。所以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尼泊尔的大多数人比较贫穷,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甚至没有鞋穿,但他们并不感到特别苦恼,而是坚持与人为善,并为此以及来生的幸福感到快乐。这样的哲学,正是我们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角度,只有每一个市民都快乐,整个城市才是美好的,乡村同样如此。

世博会对我们和中国来说都是个机会。尼泊尔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很好,但是经济联系并不紧密。我们参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与中国的商贸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吉尔吉斯斯坦馆

馆长:特米尔贝克·埃尔季诺夫(Temirbek Erkinov)

吉尔吉斯展馆的标志是是一个巨大的蒙古包。建造蒙古包的材料是木头和羊毛毡,这样的建筑既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有冬暖夏凉的效果。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是个山地国家,时常有地震发生,所以与高楼大厦相比,蒙古包更稳定、安全一些。

现代城市肯定不会是由蒙古包组成的,但我们想通过蒙古包传达一种理念,即建设美好城市需要从祖先那里汲取智慧,比如人的发展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

我们追求的另一种和谐是传统与现实的平衡。在吉尔吉斯馆里,象征高科技的投影设备展示的是描绘吉尔吉斯史诗《玛纳斯》的图像;参观者可以从一台电脑上通过蓝牙技术下载吉尔吉斯族的传统牧歌。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但我们的国家还很年轻,所以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关照同样强烈。

在来上海之前,我们曾经让吉尔吉斯的孩子们畅想未来城市的样子,并且把他们的想法画出来。我们希望这些画能为我们以及其他国家提供一些启示,因为未来的智慧对于现在也很重要。世博会结束之前,我们会把这些画分发给世博园里的各个展馆。

世博会举办期间,所有展馆的负责人将共同召开六次会议,借此交流经验并提出问题。我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因为我们参加世博和这些会议的目的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告诉我们的政府,我想这为吉尔吉斯斯坦将来的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新加坡馆

新加坡旅游局副署长、副馆长:潘景开(Poon Kenghoi)

新加坡馆的主题是“城市交响曲”,为了呼应这个主题,我们特意将展馆设计成音乐盒造型。新加坡的发展经验证明,城市生活这部交响曲是否动听,关键在于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能否实现和谐与平衡。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近500万国民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混血族群组成。这四个族群的和睦互助对于新加坡建国以来的发展成就功不可没。我们的展厅里有一个名为“都会协奏曲”的设计,如果四名体验者在各自的平台上同步跳跃,那么音响设备的感应装置就会启动并播出一段美妙的音乐。我们想要借此说明,在新加坡这样的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团结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加坡还是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城市发展就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然而这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对自然的保护,从而寻得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举例而言,新加坡几乎没有淡水资源,所以我们的水供完全依赖高科技,通过海水淡化和日常废水净化创造新生水,这两种新生水完全可以饮用,而且水质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还要高。

城市发展有时候需要改变自然,但人们还应该尽可能地尊重自然。新加坡是个热带国家,为了降低城市的温度,我们想到的办法不是增加空调,而是提高绿化。现在新加坡的新式楼宇顶层大多被设计成花园,这样既可以节约土地,又能美化环境,还可以为城市降温。我们的展馆里也没有空调设备,但我们感觉很凉爽,原因就是建筑本身的设计使风能够在馆内循环。

我曾经多次来上海工作,并对上海格外喜爱。我觉得上海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这一次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发展以及市民素质的提高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如何通过教育使体现为市民行为的城市文明进一步提升,在我看来,应该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一个课题。

智利馆

公共关系经理:玛格丽特·孔特拉斯(Margarita Contreras)

智利馆为所有参观者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城市?我们的答案中会提到壮观的高速公路、美轮美奂的建筑,但这一切都应该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智利馆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呼应就是建设“关系型城市”。

我们的展馆里有一面屏幕墙,墙上的每一个小屏幕都在放映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看着这面墙的感觉,就如同我们每天早上推开窗户看到对面公寓楼里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的邻居,可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因为我们没有沟通。现代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我们用一个智利女孩茫然的表情来传达我们对城市的反思:我们期待看到,在人类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一些联系。

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我们还在馆内的特定位置“挖”出了一口井,如果将这口井贯穿地心,那么井的另一头可能会出现在智利的一家电视台里。这口井的底部是一个屏幕,上面实时播放着井那端智利人的工作场景,而井底的一个摄像机则可以把上海世博会智利馆的场景传送到智利的电视台。你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能看到你。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建立起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通过上海世博,我们获得了这种联系。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阿联酋
ADNOC第一艘低碳氨船从阿联酋运往德国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阿联酋出口市场增加到230个
阿联酋打造能源枢纽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管道预制工厂化在阿联酋ASAB3 项目中的应用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