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以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比较为例
2010-12-10张颖慧李南筑
张颖慧,姚 芹,李南筑
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
——以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比较为例
张颖慧,姚 芹,李南筑
通过上海与纽约、伦敦、墨尔本这3个公认的国际体育赛事知名城市的体育赛事发展的比较,分析得出上海的体育赛事发展在赛事数量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主要的差距体现在:固定赛事少;赛事的级别不高,影响力相对较弱;赛事本土化程度不高;群众体育赛事发展较弱;体育赛事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
上海;体育赛事;城市;国际比较
体育赛事发展到现在,赛事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城市的发展为体育赛事发展提供支持与保证;体育赛事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实力越强的国家或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往往规模越大,级别也越高。体育赛事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上海自1983年承办第一届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到现在形成F1、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现为ATP1000上海大师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汇丰高尔夫冠军赛和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这六大标志性赛事的格局,体育赛事发展的成绩喜人,表现出量的扩大以及质的飞跃。体育赛事作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给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上海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与赞誉。立足国内,上海的体育赛事走在发展的前沿,但放眼世界,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上海与国际上真正的知名体育赛事城市在体育赛事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2007年,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体育咨询机构Ark Sports做过一项研究,它综合评价了20个世界都市的体育赛事发展的硬件、软件部分,最后得出,世界都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指数评选排名前八位为墨尔本第一,巴黎和悉尼并列第二,柏林列第四,接下来依次是:伦敦、马德里、纽约、北京、东京、开普敦[1],上海并不是其中之一。
上海目前已确定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体育也正致力于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这就要求上海体育赛事的发展应具有国际眼光,具有国际前瞻性,以国际的水准来要求自己。因此,本文拟通过上海与一些公认的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城市,如纽约、伦敦、墨尔本进行体育赛事发展方面的国际比较,分析上海与这些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借鉴其经验,找出相应的对策,为更好地促进上海体育赛事的发展,加快上海成为国际知名体育城市以及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文选取了3个公认的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城市纽约、伦敦、墨尔本作为比较对象,就体育赛事发展状况与上海进行比较研究。
1.1 比较的对象
本文综合走访的学者、赛事运作专家、体育部门有关人员的建议和意见,选择了纽约、伦敦、墨尔本这3个城市作为与上海比较的对象。纽约、伦敦这两个城市均为世界性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体育赛事发展成果显著,是上海未来努力的方向。墨尔本虽不是世界性的国际大都市,却凭借体育赛事独树一帜,成为国际知名的体育城市,因此,它在体育赛事发展上的成功经验也非常值得借鉴,本文也将其纳入比较的范围。
从科学的角度看,体育赛事的国际比较是十分困难的,主要在于可比性问题。纽约、伦敦、墨尔本这3个城市中,上海与纽约最为相似,两者均为本国的经济中心,均属于移民城市且均地处本国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不同的是纽约的人口明显少于上海,而且纽约不仅是本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全球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伦敦则同为本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中心。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沿海和移民城市,但人口不足400万,与上海相差较大。因此,本文将上海与纽约的比较作为重点,通过现状的对比说明问题。
1.2 比较的内容
城市的体育赛事包括国际性赛事、全国性赛事、全国性以下赛事,由于全国性以下的赛事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对它的搜集及统计工作困难较大,体育部门也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主要对城市间的国际性赛事和全国性赛事进行比较,重点搜集了4个城市在2008年度举办的国际性和全国性的赛事信息,在能够查询到的情况下也搜集了部分全国性以下的赛事信息。以这些信息为主要依据,本文从赛事数量及分布、运动项目的数量级分布、群众体育赛事、赛事品牌竞争力、赛事文化、赛事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上海与其它3个城市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并对比较的结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赛事信息的来源
在信息来源上,上海的赛事信息是由上海市体育局竞赛处提供,包括国际性和全国性赛事。纽约市的体育赛事是通过纽约市体育委员会(New York City Sports Commission)的网站查询获得,该组织是纽约市主管体育的政府部门。由于该网站提供的主要为纽约的年度性赛事信息,因此,本文整理的是2008年纽约的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年度赛事及全国性以下的年度赛事。英国的体育管理体制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群众性体育赛事,在英格兰体育委员会网站(http://www.sportengland.org/)中的“伦敦”板块未能找到本文所需要的赛事信息,最后通过查询伦敦旅游局的网站(http://www.visitlondon.com/cn/)获得。但由于该网站提供的赛事信息不完备,本文尽可能的通过其他的相关网站获取赛事信息,包括英国旅游网(http://www.totaltravel.co.uk/)、伦敦观光网(http://www.viewlondon.co.uk)、伦敦在线(http://www.londononline.co.uk/)、伦敦网(http://www.londontown.com/)等。墨尔本的体育赛事信息主要是通过维多利亚大型活动管理有限公司(Victorian Major Events Company,简称VMEC)的网站获得。该公司是协调墨尔本体育赛事的机构,其网站有比较完整的赛事信息,本文通过它获得了2008年墨尔本举办的主要国际性与全国性赛事。
2 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
2.1 上海与纽约的体育赛事发展比较
纽约被认为是国际著名的体育赛事之都,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2008年,纽约市举办的固定赛事,即每年定期举办的赛事中,至少包含37项国际性赛事,40项全国性赛事,其中美国网球公开赛和纽约马拉松赛是影响最大的两个赛事。与上海进行比较,纽约的体育赛事在以下3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2.1.1 固定赛事多,赛事时间分布均匀
在赛事数量上,2008年上海共举办了45项国际性赛事,54项全国性赛事。由于搜集到的纽约体育赛事均为固定赛事,所以两者在总量上不能直接比较。但经初步统计上海2008举办的国际性赛事中仅有24项为固定赛事。因此可见相对纽约来讲,上海的固定赛事较少。固定赛事是指能够在城市长期举办的赛事。作为城市,把体育赛事固定下来,有利于进行持续长久的包装和营销,城市的体育品牌会更长远更稳固,同时也更利于城市对体育项目的培育。目前上海自己培育和创立的传统品牌赛事不多,大多数为舶来品,较有影响力的固定赛事有:网球大师杯赛(现为ATP1000上海大师赛)、F1大奖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金山)、世界攀岩分站赛(静安)、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卢湾)、环沪港国际自行车赛(东亚)、环崇明岛国际自行车邀请赛、苏州河国际龙舟赛等[2]。
在赛事的时间分布上(见表1),纽约的体育赛事总体上较为均匀在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中,其中6~7月,9月以及12月是纽约的体育赛事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其举办的固定赛事的数量都在8项以上,其他的月份也保证了至少4项的年度赛事,并且国际性与全国性赛事相互穿插。上海的体育赛事也称得上是全年不休,但往往出现“扎堆”的现象,赛事大多集中在4~5月,及9~12月。而且分析发现,在2008年上海六大标志性赛事无一例外都是在9~11月间举行,这使得赛事在一年之中“大涨大落”,难以形成稳定持久的体育氛围。赛事的时间分布涉及赛事的时间结构问题,也是涉及城市的赛事的资源分配问题。
表1 纽约与上海的体育赛事的时间分布对比Table Ⅰ Comparison between Time Distribution of Sport Events in New York and in Shanghai
2.1.2 赛事本土化程度高,群众体育赛事活跃
纽约赛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赛事本土化程度高,市民的参与热情很高;群众性、传统型的体育赛事非常多。在纽约,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自行车、田径、跑步或行走,纽约城区内隔三岔五就会出现篮球赛、自行车赛或跑步比赛等,市民参与的热情都很高,5月的自行车月更是全城总动员。在该月,纽约市将举办超过200项的大小赛事,以呼吁每一位纽约市民成为每日骑自行车大军中的一员。纽约的群众体育赛事往往都有运动的主题,这些主题不与国家或城市政府的大事或号召相关,更多是与社会的公益事业或者市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如2006年创立的梅捷·琼斯篮球联赛(Maggie Dixon Classic)于每年的11月份举行,这项赛事被命名为梅捷·琼斯,是为了纪念首次执教并率领A r m y女队杀入美国大学体育总会篮球锦标赛并夺冠,之后因病不幸逝世的主教练梅捷·琼斯,表达纽约市民对她的缅怀之情[3]。又如纽约青少年联盟母亲节跑步赛(New York Junior League Mother’s Day Race£º A Race To Erase Domestic Violence)是为了呼吁消除家庭暴力。纽约还有一些极具特色、风趣的体育赛事,如纽约市掰手腕大赛(NYC Big Apple Grapple XXXI),不仅在纽约非常受欢迎,还吸引了各个国家的选手来参赛[4]。纽约赛事广泛的群众基础对纽约的城市精神、市民素质的培育,城市风貌的展示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利于团结全市市民的力量推动整体赛事的发展。反观上海的群众体育赛事,往往缺乏吸引力,与市民保持了一定距离,不利于团结市民的力量发展体育赛事。
2.1.3 赛事的品牌竞争力强
纽约重大赛事的特点是赛事的规模大、影响广、级别高。纽约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赛事分别是纽约国际马拉松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见表2)。从上海的重大体育赛事表现的总特点来看,也可以归纳为规模大、影响广、级别高9个字,其中“规模大”主要是指参与的部门多、人员多(观众、工作人员等);“影响广”主要是指向世界传播的范围广;“级别高”主要是指国际单项最高级赛事[2]。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赛事分别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和网球大师杯赛。巧合的是这两组代表性的赛事在运动项目上正好对应起来,认识两个城市在体育赛事品牌竞争力上的差距也正好通过这两组代表性赛事在品牌历史、赛事影响、举办时间、参赛人数、观众人数上的对比表现出来。
表2 上海与纽约的代表性赛事的对比Table Ⅱ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presentative Sport Events in Shanghai and in New York
由表2可以看出,首先在赛事的品牌历史上,上海的两项赛事无法与纽约的赛事媲美,美网的创始时间比我们早了123年之多,而且综合纽约赛事的整体情况,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赛事远不止这两个,如环五区自行车赛(Five Boro Bike Tour)于1977年开始举办;贝尔蒙特有奖大赛(the Belmont Stakes)起源于1866年。这些赛事在长期的发展历程和与城市的互动中形成了深厚底蕴的赛事文化,它们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是城市文化的体现[5]。上海的体育赛事起步较晚,在这样真正的“体育城市”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其次,在赛事级别和规模上,上海的两项赛事也无法与纽约的两项赛事相提并论,尤其是2008年纽约国际马拉松赛能吸引的现场观众人数竟超出上海马拉松赛的10倍,足可见该赛事的受欢迎程度和品牌号召力。再次,美网和纽约国际马拉松赛都是纽约的自主品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也是上海的自主品牌赛事,但上海网球大师杯赛却不是。虽然2009年终于盼来了ATP1000上海大师赛来替代这一赛事,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上海近几年举办的一些国际性体育赛事,基本上所有权都不属于上海,赛事合同期满就将易地举行。从某种程度上,上海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赛事[2]。
2.1.4 上海与纽约的体育赛事比较分析
对比纽约体育赛事在这几方面的优势,上海在固定赛事数量、赛事时间分布合理性、赛事本土化程度、品牌竞争力上存在实际的差距。赛事的品牌竞争力属于规模问题,规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赛事的总量及不同种类的赛事的数量;二是指赛事的平均规模,上海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级别虽然也算比较高,但与纽约相比,赛事的品牌竞争力逊色很多。固定赛事少、本土化程度不高、时间分布不均匀属于赛事的结构问题。结构的问题有的是历史造成的,如固定赛事,在赛事发展的早期,赛事往往是固定在一个城市。而现在,综合性体育赛事一般是非固定的,单向赛事,尤其是国际性顶级赛事落户于一个城市的难度越来越大。例如上海从1998年举办喜力网球公开赛,2002、2005-2008年又连续举办了5届网球大师杯赛,直到2009年才使得A T P 1000网球大师赛落户上海。因此引进赛事更要早期规划,寻找机会才有可能,长期看培育本土的自主品牌赛事也是增加固定赛事比例的一个渠道。其次还是规划的原因,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申办或者争取某项赛事的永久举办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实现,规划的任务就是要提前选择合适的赛事并为之作长期的战略准备。当然,赛事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不论是数量,还是赛事的平均规模都应与城市的需要与实际相适应,落后于城市的需要就会成为城市的负担,超出城市的需要和实际也不利于城市和自身的发展。因此,这一比较结果更多的是为我们参考所用,上海需要怎么的赛事规模,如何进行城市整体的赛事规划需要充分的社会调研和严格的论证。其中,社会的接纳度和的民众的喜爱度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2.2 上海与伦敦的体育赛事发展比较
英国是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摇篮,也是四项世界十大最受瞩目年度体育盛事的主办国。英国的有四大体育赛事:温布尔登公开赛、全国越野障碍赛马赛、伦敦马拉松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其中前三项以及英超联赛部分赛事均在伦敦举行。伦敦是世界上举办过两届奥运会的4个城市之一,同时也即将成为唯一一个举办3届奥运会的国家。作为世界头号商业中心的伦敦也是世界著名的体育赛事城市。相比较上海,伦敦在以下两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2.2.1 运动项目的分布更为合理
2008年,伦敦举办了约34项主要的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其中国际性赛事22项,全国性赛事12项。34项赛事共包括17个运动项目,其中奥运项目占9项。上海2008年举办的99项国际国内赛事共包含了38个运动项目,其中奥运会项目占18项比例,可见奥运项目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在运动项目的数量分布上,伦敦的赛船和赛艇是最常进行赛事的两个项目,进行的赛事数量均为6项,其余的运动项目大致为1~3项。上海的运动项目的分布起落较大,赛事进行的频次最多的是赛车,包括F1赛车、房车赛、摩托车赛等,共有17项赛事,其次是篮球,共有8项篮球赛,接下来是足球、高尔夫、象棋等。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运动项目只对应1~2项赛事,这样的项目共28项,占全部项目的2/3以上。在伦敦,赛船和赛艇既是赛事最多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伦敦传统赛事。但是在上海对应赛事数量较多的运动项目中,能够体现上海本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赛事很少,像羽毛球、龙舟、风筝、桥牌这样能够展示本土文化、具有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对应的赛事数量却只有一个。此外,伦敦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奥运项目,同时又是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同时深受伦敦市民喜爱的运动项目对应的赛事也比较多。上海的运动项目面比较广,其中奥运项目的数量也不少,但项目总体比较冷门,吸引力相对较低。
表3 伦敦与上海的运动项目分布比较Table Ⅲ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ports Distribution in London and in Shanghai
2.2.2 赛事文化底蕴深厚
与纽约类似,伦敦拥有悠久和丰富的体育历史,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也发源于此。如创始于1877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每年吸引近30万人观赛。一年一度的伦敦马拉松大赛自1981年诞生以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之间从1829年开始,每年4月初春暖花开的时候,进行高校赛艇对抗赛,全世界近四亿观众都乐于观看该赛事。这项比赛也成为伦敦的经典活动之一,成为伦敦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再如全英越野障碍赛马会、考斯帆船赛周也都是伦敦有名的传统赛事。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以及伦敦人对体育的热衷,伦敦的体育赛事在逐渐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之相比,上海的体育赛事文化尚不深厚。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历史较短,人们的体育意识比较薄弱,体育赛事文化受到各种社会、经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上海致力于引进新的国际性大赛,这些大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风格和文化背景,上海需要时间去完成适应、吸收赛事文化,然后形成自身独特赛事文化的过程。
2.2.3 上海与伦敦的体育赛事比较分析
运动项目的分布实际上也是运动项目的结构问题,包括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外来项目与本土项目的合理布局以及不同种类运动项目的赛事的合理数量安排。城市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培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地理因素、群众基础、市民的需求、赛事市场的成熟度、运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等等。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也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的运动项目布局也是一个需要从城市整体赛事发展大局上考虑的问题。不同的运动项目代表了不同的运动文化,将运动文化、赛事文化融入城市文化,以及将城市文化体现在运动项目上,最终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积极互动是城市选择和培育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合理的项目布局的发展目标。
赛事文化是一个积累、传递、再积累的过程。上海与伦敦在赛事文化上的差距,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上海起步较晚,文化积累的过程不够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深化赛事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对体现城市自身传统文化的赛事的挖掘不够。伦敦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赛事多是发源于伦敦,在伦敦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赛事,这些赛事逐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上海更多的是借用舶来品来实现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本土文化的运动项目对应的赛事少,难以打造能够体现上海本土特色的赛事。
2.3 上海与墨尔本的体育赛事发展比较
墨尔本一直被誉为世界上举办体育赛事的最佳城市,以“体育赛事之都”闻名世界。2008年墨尔本共举办了21项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且大多为职业化项目的赛事,如网球、高尔夫、自行车赛。墨尔本体育赛事发展的成功经验中,以下两点非常值得关注。
2.3.1 赛事-旅游资源整合模式成熟
赛事吸引了人群的集聚,也带了来旅游商机。墨尔本是将赛事与旅游资源充分整合的最佳案例。它建立了一个以举办传统赛事和申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为核心的赛事——旅游模式(Event-Tourism Model),此模式的目标就在于通过体育赛事为当地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大量的媒体宣传,并在时间和空间上调整赛事的平衡[6]。
值得注意的是,墨尔本市旅游与赛事的结合是双向的。旅游业繁荣的同时反过来对赛事进行必要的支持。维多利亚省旅游局有一个“维多利亚省活动计划”,该计划本着让活动(包括赛事)最终成为有影响力的,能自我维持的活动的理念,向其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和建议。如在2007年10月的一轮财政资助中,有17项地区性活动接受了1500澳元至7500澳元不等的资金[7]。
而在上海,旅游的产品往往比较单一,各种报纸的旅游板块介绍的旅游项目一般都以观光为主,很少见到有关赛事的信息。但是随着体育赛事带来的国际国内游客越来越多,上海的旅游业也逐渐意识到了体育赛事的重要性,将赛事组合进旅游产品中,但是发展历史很短,还处于起步阶段。如2004年F1登入上海后,春秋国旅首先推出了F1中国站“观赛+旅游”模式的新概念旅游产品,还在欧洲、美国开展了“F1+中国旅游”特色组合产品的宣传,组成了近千人的特别观赛和旅游的欧美客人[8]。这是一次有效尝试。
2.3.2 体育赛事管理机制的完善
墨尔本的体育赛事管理机制与上海不同,它并不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而是由一家维多利亚政府牵头成立的维多利亚大型活动公司(Victorian Major Events Company,简称VMEC)进行协调。1991年成立的VMEC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和评估现有的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及其申办程序,并根据墨尔本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资源进行国际体育赛事的申办,并不参与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5]。
VMEC在墨尔本体育赛事发展中扮演了参谋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它在对赛事进行专业的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赛前的决策和规划,赛中的协调,以及赛事整个过程的服务。这样一个组织的存在,使得墨尔本的体育赛事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保持了赛事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健康的发展,有助于赛事资源的整合,避免了重叠和不必要的竞争。而上海的体育赛事管理水平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上海的体育赛事的申办往往是各干各的,赛前也没有专业、系统的研究与评估,赛事主办方与社会各相关机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没有理清,离墨尔本这样和谐的发展模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3.3 上海与墨尔本的体育赛事比较分析
现如今体育赛事的功能现在早已超出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围绕体育赛事形成了公关策划、物流、餐饮、旅游、场馆搭建、通信等一系列产业链。体育赛事与其他产业的资源整合在国外已比较普遍,除墨尔本之外,纽约市体育委员会也与纽约市旅游会展局实行资源整合,它是纽约市的官方营销、旅游和会员组织。通过这种整合使得城市的体育和赛事营销能够在共同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营销和会员组织的机会。又如新加坡旅游局在2008年F1显著拉动旅游经济之后,2009年继续以F1赛事为平台,利用赛事举办各种配套活动,包括娱乐文化表演、大赛主题活动以及美食购物优惠等,还举办了F1摇滚音乐会,这是F1赛事举办以来首次同时举办大型摇滚音乐会。这些活动为人们沉陷了一场“F1娱乐盛宴”,进一步巩固新加坡“娱乐盛事之都”的地位[9]。
实际上,国内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体育赛事与相关产业资源整合的优势和潜力,很多的学者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但是在现实中还未找到一个适合的利用模式,墨尔本的体育赛事——旅游整合模式未必能够适用于上海,但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
关于如何管理体育赛事,当前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城市的行政管理部门或多或少都使用一定的行政手段介入其中。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赛事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大、中型赛事具有的正外部性和必须使用部分公共资源。具体的分析,赛事运作通常是采用市场的方式,而赛事的规划和引进则有政府介入,但各国各城市的介入方式和成都都有较大的区别。墨尔本是由政府直接或组建非营利性的机构履行城市规划和大型赛事引进和协调的职能,通俗讲是城市对城市的赛事群总体进行管理,它有明确的赛事规划;有的城市则只是介入个别赛事进行管理,上海目前就采用这一方式。总体上看前者系统性好,要达到的目标比较明确,难点是赛事规划属于软项目规划,有一定的难度。后者则随意性大,当赛事不多时矛盾不突出,赛事多后赛事之间、赛事与相关的运行环境之间会造成矛盾,甚至冲突,导致资源的浪费。
3 小结
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赛事发展领域,上海是后起之秀。上海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基础,开放的赛事经营理念,依靠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别人需要更长时间完成的发展任务。但与公认的国际体育赛事知名城市相比,上海体育赛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上海需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迎头赶上,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与他人齐头并进,或者超越对手。
通过上海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体育赛事发展比较与分析发现,上海与这些城市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1)固定赛事较少,上海每年举办的临时性赛事居多;(2)赛事的级别不高,品牌竞争力较弱,而这些城市举办的国际性赛事多数为该项运动的顶级赛事,影响力很大;(3)赛事本土化程度不高,上海的体育赛事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不够紧密,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薄弱,市民参与的程度相对较低;(4)运动项目分布欠合理,赛事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同时通过比较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体育赛事发展模式,即从墨尔本的体育赛事-旅游整合模式和由政府直接或组建非营利性的机构履行城市规划和大型赛事引进和协调的职能的体育赛事管理机制中借鉴经验,解决上海体育赛事-旅游资源利用不足、体育赛事管理存在随意性等问题。
造成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历史的原因,如它们都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早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体育赛事发展较早,民众受体育教育的影响较早,体育意识更强。而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的国家,尽管上海在我国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但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些历史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还有一类原因是与我们的工作有关的因素,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又快、又好地缩小这些差距。这些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在上海的体育赛事管理体制缺乏从城市的高度对整体赛事进行管理,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产生了许多制度性的矛盾;二是由于上海体育赛事缺乏规划,没有建立起一个与城市相容、具有合理的赛事规模和赛事结构的赛事群。
因此,在客观认识自身差距的基础上,上海体育赛事的未来发展需要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下,寻求更适合的赛事管理和运作方式;二是思考如何更好的发展群众体育赛事和本土文化体育赛事,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赛事;二是处理赛事结构问题,包括国际或国内赛事与群众体育赛事协调发展,保持国际性赛事与本土赛事的合理布局、固定赛事与临时性赛事合理比例、运动项目合理分布等问题。
[1]时翔.世界都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指数评选北京列第八[E B/O L].http://www.beijing2008.cn/83/02/article214030283.shtml.2007-04-05
[2]邱伟昌,王才兴等.上海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7,(2):23
[3]Milwaukee, WI.Mortara Instrument to Support C.A.R.E.Foundation's ECG Screenings at Maggie Dixon Classic[EB/OL].http://www.mortara.com/htmdocs/news/index.php?id=64.2008-12-8
[4]The New York City Sports Commission.NYC Big Apple Grapple XXXI[EB/OL].http://www.nyc.gov/html/sports/html/big_apple_grapple.html.2008-06-25
[5]周良君,陈小英,周西宽.上海市体育竞赛表演业竞争力的核心——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巴黎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研,2007,28(2):45
[6]沈佳,姚颂平.大型体育赛事的战略管理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6):22
[7]Tourism Alliance Victoria.Tourism Alliance Victoria Annual Report 2008[EB/OL].http://www.tourismalliance.com.au/0-home/documents/TourismAlliance2008 Annual Report.pdf.2009-06-05
[8]桓德强.独家专访:中国F 1赛事旅游状况未脱离起步阶段[E B/O L].http://www.racingchina.com.cn/News.asp?id=1593.[2006-09-07].
[9]李满.新加坡:办好体育赛事 发展旅游产业[N]. 经济日报,2009-10-2
(责任编辑:陈建萍)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port Event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nd That in the World---- Compa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New York, London and Melbourne
ZHANG Ying-hui, YAO Qin, LI Nan-zhu
(Shanghai Institute of P.E., Shanghai 200438 China)
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port event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nd that in New York,London and Melbourne, three world-renowned cities for world sport even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event quantitie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main gap lies in less regular sport events, lower event level, weaker event influence, less localization of the sport events, weaker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 events and lower level of sport event management.
Shanghai; sport event; cit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G80-05
A
1006-1207(2010)01-0021-06
2009-12-18
张颖慧,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赛事.
上海体育学院 赛事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