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与手段探析
2010-12-09高洪杰徐金庆张辉球冉令华李克良
高洪杰,徐金庆,韩 晔,张辉球,冉令华,马 瑞,李克良
(1.哈尔滨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3.黑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与手段探析
高洪杰1,徐金庆2,韩 晔1,张辉球3,冉令华2,马 瑞2,李克良2
(1.哈尔滨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3.黑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存在的教师团队协作意识不强、重行政管理、轻教学科研以及学校重视程度与规范程度低,凝聚力不高等问题,认为影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因素在于高校的重视程度、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形式以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提出了建设良好的交流合作环境与氛围、明确教学团队的人员责任、优选与培养团队带头人、更新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等途径与手段。
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必要性;途径
Abstract: Heilongjiang high school P.E. teaching team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more administration, less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ow standard degree and less condensed. 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 the core factors which affecting Heilongjiang high school P.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lies to the value degree of high school, the management of high school sports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The author proposed some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exchange co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the explicit teaching team's personnel responsibility, optimal and the raise team leaders, the renewal P.E. teaching strategy and the method, consummate ways and the method unceasingly and so 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P.E. teaching team; Necessity; Ways
CLC number: G80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6-0062-03
高校体育教学团队是建立优秀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的有力组织形式,是培育体育骨干教师的有力平台[1]。目前,我国对教学团队的认识多集中于教学团队的目标定位、功能特点、现状与对策等方面。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研究较少,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特点与师资配备情况,通过建设体育教学团队,确立教师在教学团队中的位置与职能,教师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实现校内外体育资源共享,发挥资源最大效能,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的最佳选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师资配备与建设情况,着重探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运用多种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相关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资料,尤其借鉴非体育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分析探讨黑龙江省体育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共收集各类相关文献100余篇,相关著作4部,研究报告3份,充分了解国内外关于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和研究方法。
1.2.2 专家访谈法 为深入了解与掌握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随机选取黑龙江省高校10所,每所高校选取1位体育管理者,1位资深教授,共20位,进行访谈,收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2 讨论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中,依托教研室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也是全国比较传统的、占比例较高的教学管理形式。按照教师不同专业特长所划分的教研组,在执行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新课标对于高校体育课的新要求,这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达到对高校体育教学多样化、灵活性的要求。概括来讲,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 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按专业特长划分的教研室,使具有相同特长的教师过于集中,在专业上缺少互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对固定,又由于高校不实行坐班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壁垒再加上专业壁垒,教师对于跨教研室、系部自由的流动和组合缺乏自觉性与自主性,缺乏团队的协调沟通。
2.1.2 重行政管理,轻教学科研 传统的上传下达式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形成了教师依赖于学校传达教学任务,被管理被领导的现象,尤其教研室逐渐演变成更注重学校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而在教学、教风、科研等方面的重视、引导与扶持不够,教师在科研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教学相长等方面明显落后于行政管理,教师整体的教学创新能力较低。
2.1.3 学校重视程度与规范程度低,凝聚力不高2007年教育部开始推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但因体育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边缘性,使高校在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中,对于体育教学团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学科,未对大部分体育教师产生深刻影响,加上传统体育教学管理形式的局限,使教学团队在管理、规范与要求等方面过于模糊,形成了高校体育教学团队流于形式,缺乏凝聚力、创新力与执行力。
2.2 黑龙江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西方体育思想和组织形式也逐渐进入我国大学校园。参照西方高校体育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带给高校体育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的变化,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我国高校体育也正在进行转型[2]。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不仅承担着强身健体的重要功能,更是学生形成体育参与习惯,确立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究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是其从事教学活动时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及所体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智慧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3]。据调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完全胜任与较好胜任体育教学任务的达到90.8%,有44.2%教师能胜任理论课的教学,没有完成年度科研工作的占31%,2007年职称评定中外语和计算机考试通过率仅为46.8%,调查对象的科研能力、外语以及计算机水平令人担忧,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方法、内容与途径等方面尚有待改善与提高,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数量、质量及发表档次的综合能力。
2.3 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与手段
2.3.1 营造活跃的交流合作环境与氛围,为教学团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条件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均有较大差异,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提升其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体育师资培训与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具有不同学习背景、教育经历和个性特点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共享智慧。因此确立一种互相合作的体育教学氛围,形成互相交流与探讨体育教学途径与方法的传统,在学校教育情境整体不断更新下,促进学校成为真正民主的、开放的学习型组织,推进终身学习机制的建设,引导教师自愿主动地介入课程实施过程。
2.3.2 优选与培养团队带头人,按能级效应配置团队人员 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和凝聚剂,其水平与能力是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关键。综合素质高、效率显著及执行力强的教学团队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在职称、学历、性别、年龄、学科等方面建设结构要合理,同时,注意成员的学缘结构、性格特征和个人特长,形成教学团队的优势互补。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建设目标与阶段性任务,通过学术报告、讲座、问题咨询、教学行为诊断、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来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实现理论、经验与实践关系的重建[4]。特别是要指导青年教师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开展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从时间和内容两个维度做好个人规划。
2.3.3 更新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增强体育教师培育和鉴别生成性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教学智慧,在复杂多变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预成性体育课程资源,有效识别生成性资源,尽可能因地制宜地多途径、多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同时,对于负载重要教学意义的生成性资源应具备对其“深加工”的能力,避免教学实践活动的表面化、形式化。因此,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横向上拓宽自己的学科知识视野,纵向上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体育教学行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经常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
2.3.4 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更新评价手段与内容 建设体育教学团队需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团队与合作精神,为此必须改变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加强对教师参与学校、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群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等活动的评价,把教师的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关注自己所任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自己所在学科的专业发展,更加注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1)黑龙江省高水平体育教学团队的形成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措施,还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与配合。高校体育教师在自己独特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信念体系和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2)通过营造合作文化、设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规划、遴选团队带头人及合理配置团队成员等方式来有效建设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同时通过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开展教学设计与诊断、开展教学研究等来增强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实力。
(3) 强化指标管理与目标考核,完善教学评价方法。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实行目标管理,将完成任务情况作为考核团队责任教授、学术骨干工作业绩、续聘与否的重要指标。教学团队建设还要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4)合理规划与定位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远景目标。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成员组成,以体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基础,以课程或学科为建设平台,积极开展体育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为完成体育教育教学目标,要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在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等方面做到优势互补。
[1]孙华义.高师院校体育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成人教育, 2010, 276 (1) : 85-86.
[2]陈晓梅.贵州省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2: 103-105.
[3]曹 芳.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2 (5) : 149-150.
[4]谢叶寿.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6) : 87-88.
Reseach on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Building High School P.E. Teaching Team of Heilongjiang
GAO Hong-jie1, XU Jin-qing2, HAN Ye1, ZHANG Hui-qiu3, RAN Ling-hua2, MA Rui2, LI Ke-liang2
(1. P.E. Dept. of Harbin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Heilongjiang China; 2.Harbin Institute of P.E.,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3. P.E. Dept.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7, Heilongjiang China)
G807
A
1008-2808(2010)06-0062-03
2010-10-25;
2010-12-15
黑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计划(项目编号:11532087)。
高洪杰(1976-),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