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校体操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学校体操教育未来发展
2010-12-08蔺文革孙思哲
蔺文革,孟 辉,孙思哲
(1.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部,吉林长春130012;3.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中美学校体操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兼论我国学校体操教育未来发展
蔺文革1,孟 辉2,孙思哲3
(1.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部,吉林长春130012;3.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德国学校体操传入中国和美国百年之后,都经历由于学校体育改革而带来的变化。通过对美国学校体操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审视,希望为今天的学校体操改革提供借鉴。同时分析了我国学校体操未来的发展优势,提出了促进我国学校体操健康发展的基本建议。
中美学校;体操教育;改革
1 中美学校体操教育改革的可比性分析
1.1 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可比性”
“可比性”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相似性,包括两个相比较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必须具有的概念的对等性、测定的对等性、语言的对等性、比较单位的对等性、标本的对等性等。考察“可比性”就是要认真分析这种相似性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只有在对等条件下进行比较才具有科学性、可靠性意义。中美两国由于在社会制度、人口密度、经济状况、发展历史、体育基础、体育观念等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也会反映到各自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不加分析的、机械的对比,会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性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笔者在研究之初就首先考虑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可比性”。
1.2 中美学校体操教育改革的“可比性”
1.2.1 渊源相同 体操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起源于古希腊,后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形成现代体操,被世界各国学校教育所采用,中美两国学校体操教育也都源于此。美国于19世纪20、30年代将德国器械体操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国在19世纪70、80年代通过不同的渠道,将德国的兵士器械体操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1.2.2 发展阶段相近 从19世纪20年代引入体操教育内容至20世纪20年代对学校体操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革,其间学校体操教育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时间。自19世纪70、80年代将德国体操引入学校教育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近百年时间。
1.2.3 体操教育的价值相同 从学校体操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来说,学校体操教育对两国学生及两国体操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同样的教学特征和核心项目价值,对学生身心锻炼的全面性价值以及参与世界大赛夺得锦标的社会学价值都是两国学校体操教育所致力追求的主要目标。
1.2.4 改革环境相似 从学校体操改革所处的体育教育改革的环境来说,中美两国所处的改革环境与基本改革理念也大致相似。从社会环境来说,19世纪末,美国由于机械的发明,工、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本激增,经济高速发展,逐渐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大致相同,经济的发展会对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文化环境上来说,虽然我国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而美国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特征,但就体育教育的改革理念和要实现的目标来说又是趋同的[1]。
综上所述,对中美两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两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的异同,还可以通过分析美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当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地发展提供借鉴。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3.1 学校体操教育 指现代学校体操教育,包括器械体操如单杠、双杠、木马、跳箱(山羊、支撑跳跃等)、垫上运动(技巧)等的教育活动。
1.3.2 美国体操教育改革 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新体育”思想的影响,伴随着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而进行的学校体操教育改革。
1.3.3 我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 指始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全面教育改革而进行的学校体操教育的改革。
2 中美两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比较
2.1 改革前学校体操教育状况比较
2.1.1 改革前美国学校体操教育状况 19世纪20年代德国体操被引入美国学校,并在公立中学广泛推行,体操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从此确立起来。至19世纪中期,德式体操联盟、基督教青年会相继成立,体操运动在美国有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美国学校教育对体操教育的重视使美国掀起体操教育的热潮,美国学校体操教育也随之进入兴旺时期,主要表现为:①许多学校都将德国体操列入到学校正课的教学规划之中,使之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到1861年,全美已拥有150个德国体操协会,拥有会员10 000人之多。②大力兴建体操馆,加强体操教学的设施建设。到1890年时,仅公立中学就有94所学校建造了体操馆[2]。③创立体育师范学校,大力培养体操教师。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体操联盟体育学校、萨金特体育学校、春田学院国际训练学校等。到了19世纪80年代,全美国已有34所体育师范学校。一些州立大学还成立了体育系并开始授予体育专业学位,从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体操教师,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发展[3]。④随着各种体操的传入和各种体操流派的产生,美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内容也开始出现了分化。1891年,美国教育部门对全国272座主要城市的学校体育状况作了一次调查,有41%的学校用的是德国体操,29%用的是瑞典体操,12%用的是法国的德尔萨特体操,18%用的是这些体操的综合式——“美式”体操[4]。美国学校体操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⑤学校体操教育促进了竞技体操水平的提高。美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发展为竞技体操的训练与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从而促进了美国竞技体操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成为美国奥运会传统的夺金点:第3届夏季奥运会上,美国体操队几乎包揽了所有奖牌而跨入世界体操强国的行列,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1932年的第10届夏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美国体操队获得5枚金牌、6枚银牌和5枚铜牌[5]。
2.1.2 改革前我国学校体操教育状况 现代体操传入我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兵操、单杠、双杠一类的器械体操,70年代英国人、德国人在上海成立了体操协会,积极倡导这项运动。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体操,当时体操内容比较丰富,就其来源而言有德国体操、日本体操、丹麦体操、瑞典体操以及被冠以各种人名的体操[6]。20世纪20年代开始,器械体操取代了兵士体操的地位,单杠、双杠、木马、跳箱、吊绳、垫上运动逐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一阶段为我国学校体操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1953年学校体操以现代竞技体操教育的方式由前苏联传入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体操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学校体操教育的兴旺期,主要表现为:①体操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促进了学校体操教学与训练的普及和体操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②体操比赛频繁,促进了体操的发展。自1959年至1965年的3次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几乎全部是中、小学学生。到1966年时,我国男子体操技术无论在难度、编排、质量方面,还是在比赛临场经验上,都已达到或接近了日本、苏联的水平[7]。③培养了一大批体操人才。伴随着学校体操教育与训练实践的发展和体操运动水平的提高,一大批富有经验的体操教练员与教师成长起来,积累了丰富的体操教育与训练经验。④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体操教育与训练理论研究成果,出版了一大批体操教育与训练的教材。⑤广大体操教育工作者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改造、自制了许多体操运动器材和保护器械,创编出了许多符合教育与训练实际情况的器械体操、徒手体操、技巧动作。
2.2 学校体操教育改革的背景比较
2.2.1 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为基础,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新教育”(或者称进步教育)思想改革运动,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儿童对“直接生活经验”的获得,主张要把教育的重心从教科书、教师或任何别的地方转移到儿童[8]。杜威还高度评价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9]。
受美国“新教育”思想影响而产生的美国“新体育理论”是当时美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新体育理论”认为:传统的德式体操和瑞典体操未能很好地完成体育的任务,需要对体育的目标和手段重新进行诠释[1]。于是美国学校体操教育和相关的身体训练被赋予了广泛的含义,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体操教育的改革。
2.2.2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部组织了大规模的青少年学生体质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质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198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掀起了中国学校教育全面改革的浪潮。
在体育教育改革方面,许多新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终生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休闲与娱乐”等,促进了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教育改革的热情,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在这些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失误,一些改革举措也引发了非常激烈的讨论。
2.3 中美学校体操教育改革举措与改革后状况比较
2.3.1 美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举措与改革后状况 ①美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举措:美国学校体育规划中完全去除了学校体操教育,代之田径、球类和各种形式的舞蹈、娱乐等活动内容,许多体操教师改行或失业,甚至连体操器械也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消失了。②改革后状况:1943年,美国兵役体检部门报告,全国有三百多万青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服兵役;1953年,美国首次用高科技检测手段对美国中学生身体关键部位的肌力状况作检测,结果显示:美国受试的4 264名学生中,不及格者占57.9%,不及格的发生率美国可高达80%[10]。
在国际体操大赛方面,美国学校体操改革后,竞技体操训练与比赛成绩不断下滑,终于跌至历史谷底。从1936年的第11届夏季奥运动会至1976年的第20届夏季奥运动会,美国体育代表团几乎没有获得过一块奖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的洛杉矶23届夏季奥运会,即美国在对学校体操改革进行反思和纠偏后,又经历了将近30年,体操运动才得以重新回归世界强国之列。
2.3.2 目前我国学校体操教育改革举措与改革后状况 ①我国学校体操改革举措:1982年9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体操成套动作的测试项目。体操课程也被赋予了更宽泛的含义(体操类课程)而吸纳了许多新的内容,传统的体操教学课时被压缩,许多高校体育专业取消了学生体操考试的通级制度,体操教学也由以前的两位老师变为一位教师授课,体操教师也纷纷转行;中小学体育几乎取消了体操教学,许多学校还拆除了体操器械,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持续下降。②改革后状况: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我国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连续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一些重要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如肺活量、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等呈持续下降趋势。我国参与体操业余或专业训练的人数近20年来急剧减少,全国目前体操注册人口不到3 000人,与同期美国相比差距甚大(仅在美国向体操协会报名参加体操比赛的运动员1980年是30 275名,2008年增加到90 000多名[11])。从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来说,这样的体操人口不足以支持我们成为体操强国,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瓶颈和隐患之一。
2.3.3 美国对学校体操改革进行的反思 20世纪50年代,美国接二连三地出现大规模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引起了美国教育家和体育家们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他们总结了忽视体操教育的主要原因是:①体育教育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错误地移植了杜威的体育哲学思想。②社会发展给体操运动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业余活动兴趣的转移,造成人们普遍性的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减弱,只有少数人乐于从事体操的练习,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③体育项目的多样性、流行性、趣味性、教授的难易性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观性、随意性,使体育教师更愿意选择流行的和容易教授的体育内容。
2.3.4 美国对学校体操改革进行反思后的举措 美国倡导把体操作为快速增进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在学校的体育中,而且在全民健康运动中,体操都被视为“要高度重视的优良体质运动”。各种体操俱乐部、培训班应运而生,也吸引了一大批外国的体操人才(如我国的李宁、杨明明、乔良夫妇等)。十几年过后,美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果然出现了全面的、大规模的明显改善。从此以后,美国更加重视学校体操教育,许多中学和大学不仅有完善的体操设备,而且建有体操队,增加了校际间的各种体操交流、表演和比赛活动广泛开展。如今,美国体操俱乐部有数以千计,体操人口数以百万计,体操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
2.3.5 美国对学校体操改革的反思给我们的启示 ①体育教育改革不能忽视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体育教育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殊教育形式,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寓教育于各种身体练习过程之中,这是体育教育改革必须遵守的前提。这种“身体的各种练习”必须在三维空间内具备一定的量,才能充分实现体育教育促进人身、心等发展的价值。这种身体练习除了具有趣味性外还有一定的难度、挑战性,甚至是危险性,这也是体育的魅力之所在。体育虽然包括一些游戏和玩耍,但游戏与玩耍绝不是体育的全部。这是美国在总结体育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时所特别强调的。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一直在横向地借鉴教育领域内普遍原理和其他学科发展的经验、纵向地借鉴国外经验,没有形成符合中国体育教育各发展阶段的独立性特色理论。例如,我国“举国体制”的体育发展战略就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需要对它进行完善和补充,但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国特色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持续深入地探索,在改革中决不能“言必称希腊”,将不同学科或者国外体育教育的理论、策略、方式、方法等视为圭皋(已在国内大量的比较体育研究和论文中显现出来)。③当我们还没真正认识体育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深刻领悟体育教育的各项内容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重要意义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彻底理解在长期的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合理性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还没有发现作为西方体育运动之母——体操已经失去了其存在价值的时候,我们的某些改革措施必须先深入研究、后谨慎实施,不能急于求成甚至是草率行事。④学校体育课程方案没有充分考虑学校体操教育的特殊性。从难到易、从简单到复杂的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不但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也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的规律。但体操项目却略有不同,就像婴幼儿的爬行动作不需要刻意教授一样,青少年儿童的很多运动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从生理学上讲,青少年时期相对力量、柔韧性都比较强,身体重心较低。从心理学上来讲,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没有动作失败的预期,因此恐惧心理较弱,练习动作较为积极果断;从体操教学实践来讲,少年儿童体重较轻便于教师的保护与帮助。因此,体操教育的相关内容适于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安排。
3 我国学校体操教育未来发展优势分析
3.1 对体育课程规定性的重新认识
由于体操项目自身的原因,再加上体育教育改革取消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使体操教育在学校体育中成为了一项不该回避却在极力回避的体育内容,有了规定性才会有体操教学的强制性和连续性。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关于对修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的文件中,出现了“根据不同水平目标对运动机能的要求,对基本内容的教学时数弹性的规定,以利于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的相关论述,而体操就是基本教学内容之一。
3.2 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的连续性
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基地。笔者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7所专业体育院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有体育院系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体操教学受到冲击和影响(如很多学校体操专修班无法开班,体操课也受到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课的挤压,教学时数减少)但体操普修课都保持完好,体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的实施情况良好,这为中小学体操教学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3.3 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为了弥补国家锻炼标准中取消体操内容带来的消极影响,为进一步加大体操运动的普及力度,增加体操人口,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竞字([2005]172号)文件关于重新修订《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通知,专门成立了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推广小组,对《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进行了全面修改,并计划把举办“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的比赛作为普及和推广大众体操的重要赛事,成为学校体操教学、业余训练和比赛的推动力。
3.4 一大批有责任心的体操课程教师的奉献
作为学校体操的教学与训练光荣的传统——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被我国体操教师和教练员代代相传,他们为体操的发展默默奉献,为体操的辉煌而骄傲,为学校体操教育的衰落而忧心忡忡。2009年暑期,他们中的一部分老师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委员会体操教育与训练分会的邀请下齐聚连云港,商讨学校体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这也是未来我国学校体操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3.5 我国体操在世界大赛中的优势地位
我国体操自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在历届的体操大赛中(特别是在世界体操的三大赛事中)成绩斐然。2008年的奥运会又以前所未有的佳绩傲视诸强,成为奥运会的奖牌大户。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国人的体育热情,提高他们对体操的认识。因此,无论在奥运争光计划中还是全民健身的大潮里,体操都将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都会成为促进学校体操发展的原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校体操教育既是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两国大众健身和竞技比赛的优势项目,因此学校体操教育在两个国家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在中美学校引入体操教育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两国的学校体操教育都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界能够及时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使学校体操教育又得以恢复。
3)中美两国学校体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瑞典、英国、法国等体操和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影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4)我国学校体操教育虽然仍处于低谷,但有很多美国不具备的优势,能够使我国学校体操教育得以迅速恢复。
4.2 建议
1)加强对学校体操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项目特征和价值,准确、清晰地界定体操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使体操教育内容具体化。
2)提高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强化体育教师的教育技术等职业能力,努力探索学校体操教育的科学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全(场地、器械、内容、方法)、教学时段等多方面做认真研究和详细的分析。
3)学校体操教育要有一定的检查与监督机制,以确保落到实处。
[1]谭 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佐惠,黄宽柔.中美学校体操教育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6(4):45-47.
[3]甘民立.国外教育理念与实践[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
[4](匈牙利)拉斯洛·孔著.体育运动全史[M].颜绍泸等译.北京:中国体育史学会,1985.
[5]王迎新.奥林匹克运动大百科全书(中卷)[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6]李晋裕,滕子敬,李永亮.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58-59.
[7]罗时铭,赵 华.中国体育通史(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63-364.
[8]赵祥麟.重新评价实用主义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1980(2):56-58.
[9](美)杜威.学校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77.
[10]Lee Mabel A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in the USA[M].New York,1983.
[11]美国体操网[EB/OL].www.usagymnastics.com.
责任编辑:郭长寿
Reform of Gymnastics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 ited States:Future Development of School Gymnastic in China
L IN W enge1,M ENG Hui2,SUN Sizhe3
(1.School of N ew Science,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 inxiang453003,He’nan,China;2.P.E.D epartm ent,Changchun Engineering College,Changchun130012,Jilin,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He’nan U niversity,Kaifeng475001,He’nan,China)
There are m any of changes follow 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after the Germ any Gym nastics w as introduced in Am erican and China.The authors hope to provide som e references through review ing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Am erican reform ation of Gym nastics education.A t the sam e tim 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ivilege of the future progress of Chinese Gym nastic in school and putting forw ard som e suggestions to boost the healthy advance of Chinese Gym nastic in school.
school of China and Am erica;gym nastic education;reform
G80-05
A
1004-0560(2010)06-0102-04
2010-10-11;
2010-11-06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我国学校体操教育系统化实验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092400450033。
蔺文革(1966-),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