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研究
2010-12-08蒋国勤
蒋国勤,翟 春
(1.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2.沈阳工程学院省团校,辽宁沈阳110136)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研究
蒋国勤1,翟 春2
(1.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2.沈阳工程学院省团校,辽宁沈阳110136)
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严重缺失和不足,面临着价值观念异化、趋同化现象严重、体育文化的简单化等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运用教育学、文化学的理论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条件机制,着重指出高校体育文化创新途径和方法。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反映以高校创新的价值理念、制度诉求和行为方式为核心的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创新归根结底是实现体育文化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的统一。
高校;体育文化;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1]高校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优秀文化的缩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建设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文化创新。
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泛的参与性,可以最直接地为高校建设服务。高校体育文化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哈佛学者所说,虽然体育活动和课堂学习的特点和目的各不相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促使学生超越社会和经济的差异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场所[2]。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色,通过体育文化的创新,学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对创新文化的认同,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是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在增强综合实力、突出特色的同时,同样要注重校园文化量的扩展和质的提升。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最贴近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在高校大发展阶段,更应该走创新之路,打破传统“高校体育文化同一化”的模式,从体育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为建设和谐校园服务。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1 高校体育文化的界定及内涵
1.1 高校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
众多学者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研究[3-6],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概念的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高校体育文化”。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师生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体育生活方式、体育行为模式和体育意识等体育文化现象。
1.2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对文化内涵的谈论是较为热烈的问题域,几乎所有的文化研究者都认为文化是具有内部结构的[7-14],体育文化也不例外,高校体育文化一般包含三个层次:精神层面:即核心层,指独具学校特征,领导和教师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共同追求的学校体育目标的体育文化观念和意识理念系统,是校园体育的核心和灵魂;行为制度层面:指校园体育制度、章程和组织机构体系,是规范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师生和校园体育组织、设施等的行为方式部分,反映学校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是一种制约性的文化;物质层面: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械等,是校园体育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也是学校体育的外在社会形象。
2 高校体育文化的问题及创新必然
2.1 高校体育文化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争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学之间直接竞争的是科研项目、经费、博士点、专业排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体育在竞争中有被遗忘的感觉。无论体育受重视的程度如何,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或显性或隐性地影响着高校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体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旅美学者薛涌在《中国文化的边界》一书曾指出,美国大学体育是培养精英的重要手段,美国大学参与体育竞技的学生中,日后成为领袖的比例明显比没有参与的学生高[15]。而大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非常短,与有着悠久传统的西方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发展历史比较短暂,在底蕴方面相对缺乏,建校的实用主义目的影响深远[9]。在这种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文化严重缺失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在文化的精神层面,实用主义严重,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异化 所谓高校体育文化价值观念,是指高校体育实践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高校体育客体意义的认识[4]。建国初期,高校体育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为核心价值观。随着时代的推进,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有所转变,甚至发生异化。尤其受到现代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影响,高校体育竞赛也充满了铜臭味,违禁药物在高校也开始蔓延,体育教学中“重形式轻内容”,体育评价“重数据轻学生的健康实际”。高校体育出现一种“犬儒现象”,“犬儒”原指古希腊抱有玩世不恭思想的一派哲学家。何谓“玩世不恭”,即不把现实放在眼里,对任何事情采取不严肃的态度[7]。很多高校只不过把体育当作可有可无的“游戏”,在行政指令下,应付或满足领导的愿望,维持日常工作的需要。可以说,当前高校体育文化精神严重缺失。
2.1.2 高校体育文化的趋同化现象严重,即多数高校体育文化无个性特色,无创新性 众所周知,随着高校发展的深入和成熟,统一性和多样性已成为高校规律性的特征[7]。而高校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于多样性,高校体育文化也应遵循此规律,但目前大多高校体育文化大同小异,追求课程内容的大、齐、全,盲目开设新兴流行项目,而逐渐抛弃一些传统的、健身价值大的基础项目,忽略自身的条件和特色,盲目上体育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无条件地追求高校传统赛事的名次,导致大多数高校只能成为竞技体育圈的看客,整体竞技水平不高,直至目前我国整个高校竞技体育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高校体育文化的个性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高校自身的个性,比如北大的体育文化就能反映出北大兼容并包、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北大“山鹰社”在社会上广为人知,在北大,学生们早就把加入山鹰社看成挑战自我、实现理想的手段。山鹰社的日常训练非常苦,很多同学要加入就是想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体会创新和探索的精神。而我国高校像北大一样有着自己独特、鲜明体育文化的学校凤毛麟角。2.1.3 高校体育文化的简单化,即体育文化的肤浅性、缺乏人文性 当前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缺失就在于,一谈到体育文化似乎就是学生社团、俱乐部文化,由此把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仅停留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的层面。这实质上只发挥了体育的生物功能,导致学生喜欢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而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能力,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人文教育和人文环境的营建,增强师生之间的文化互动,消弱行政管理的指令性。
2.2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必然
2.2.1 体育文化创新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文化,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嬗变或更新。高校必须在厚重的历史沉淀的现实基础上,不断进行扬弃,才能实现体育文化创新,而这种扬弃和创新越多,体育就越能发挥自身的功能。我国高校从1998年扩招以来,高校发展呈现多元化,学生的层次也参差不齐,在校学生急剧增加。加上世界体育交流的频繁,受西方体育文化中激进、竞争、冒险精神的冲击,原有的体育设施、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所以,高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2.2.2 体育文化创新是高校师生文化自觉的表现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16]文化自觉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时代要求,此所谓“自知之明”是为了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鉴别和筛选能力,以取得适应新环境的主动地位。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东方体育与西方体育等各种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使得高校师生的“文化自觉”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目的就是增强师生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创新时代做出回应。
2.2.3 体育文化创新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和健全人格的需要 21世纪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就业压力的困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身心问题。而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关键就是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在体验中刺激人的情绪,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形象、生动的体育文化氛围中,感受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社会竞争中所需的心理素质。
3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条件机制
李长健、伍文辉[17]认为文化创新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动力,没有动力的文化创新过程是不可想象的;二是资源,创新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三是机制,促进各种创新元素有效地运作起来,形成资源整合;四是价值,创新的价值应当具有可感性,并能给社会发展带来利益。当前我国高校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使体育文化的创新成为可能。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在动力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对健康的追求为原动力,以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手段,以体育物质为保障的内在协调;外部的动力要素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推动力,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在全民健身大环境下,不同健身群体的交叉和融合,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的贯彻实施等都将成为体育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资源丰富、新陈代谢快、最具活力。具有丰富的、朝气蓬勃的人力资源,是创新的智力保障,国家的资金投入和社会有力支持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应当是多层次、全方位式推进的创新,因此文化创新机制的构建必须从内外两方面条件同时入手,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是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动力要素相结合的机制。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满足了人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文化的价值是以人为中心的,体育文化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为体育文化的价值所在[18]。高校体育文化满足了师生交流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以争取精神世界的健康自由,崇尚自由竞争的行为价值观,尊重个人独立和追求多元价值的权利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公正价值观。
4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途径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新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体育文化创新是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最好的诠释。
4.1 发展创新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首要任务
创新是校园文化之魂。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必须始终走在文化发展的前列,因而要始终坚持文化创新[19]。高校是社会的思想先驱。高校文化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与文化更新机制。一方面由于高校是各种文化的汇聚中心,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途径较多,高校自身也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高校文化的新陈代谢要较一般社会文化更快;另一方面,高校总是在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世界之间不断进行探索,其所选择的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使高校文化选择的动态性较强[20]。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动态的变化性。不同高校间存在着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差异,也就容易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保持对内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随时代的进步加以完善,彰显体育文化的应有活力和生命力。
4.2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创新
对于高校而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由广大师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体育文化的客体也是人,它在根本上是为育人服务的。因此,人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因素,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建设体育文化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不断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体育权益,以良好的体育氛围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4.3 可持续发展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是一种思想理念和理性的思想境界,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一种体现在社会行动中的过程。由于任何系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它既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受到环境与资源的限制。高校体育文化创新主要靠人类自身文明价值的智力资源去不断地融合和开发各种资源。所以,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要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力。高校具有最前沿和思想最活跃、最进步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进行文化理念创新、组织制度革新和整合各方社会力量,从而增强体育文化的活力,这也是保证体育文化一切社会价值目标实现的根本所在。
生态学研究表明,多样性是维持系统稳定的重要原因。高校体育文化具有导向性、教育性、竞争性、娱乐性、健身性等功能[4]。体育文化的内在功能数量越多,外在联系连接就越多,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就越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要建立一种生态文明观。
4.4 统筹兼顾是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根本方法
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高校体育文化的构成要素是多层次的,因此,体育文化创新的路径是多元的,是遵循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体育文化创新要求高校统筹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体育文化向高校改革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保证高校体育文化与其他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4.4.1 高校体育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多高等教育资源正在逐步整合与重组。但高校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偏重于实物性资源的整合,重视表层有形资产的重组。高校师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若忽视深层次文化层面的融合,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思想碰撞和文化冲突。如隐性体育文化之间的冲突,东方体育文化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长时间处于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竞技、娱乐为一体的独特风格。西方体育文化是和资本主义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并和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有关,形成了以重视形体、健美、竞争、激进、冒险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文化[6]。显性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加直接频繁,现代极限运动、休闲运动、时髦项目对传统体育项目形成挑战,大学生更富于冒险,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中国高校体育文化今后发展的方向,就是将东西方体育文化,传统与现代体育文化统筹兼顾结合起来,走中国自己的特色之路。
4.4.2 高校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体育文化的发展也遵循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间接性相统一的原则,现实的体育文化是过去体育文化的积累,现实体育文化的积累又是将来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18]。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继承与创新,体育文化不可能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体育文化的物质与行为制度层面——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动作、运动理论、运动规则、体育法规和政策等的继承与创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积累的过程,属于显性的方面。而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比较隐性,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上位文化所决定。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要处理好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关系。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构建体育文化必须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相适应,要遵守社会发展规律,服从并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中华民族文化、世界科学文化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宝库中汲取创新的源泉。体育文化创新必须汲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华,继承不同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多元本身就是创新所需要的环境,我们要发挥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凝炼和提升新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成先进的育人理念。高校体育文化创新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不能仅满足于开展一些群众性体育活动,而忽视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要走出把体育文化建设与校园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割裂开来的文化创新误区,打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要努力培育师生员工的体育文化创新意识,培育独具特色的大学体育精神,并使其渗透到高校崭新的校园文化建设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
总之,要统筹兼顾好文化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既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大胆借鉴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5 结束语
高校体育文化的创新反映以高校创新的价值理念、制度诉求和行为方式为核心的文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文化创新归根结底是实现体育文化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的统一。高校体育文化创新的科学因素主要包括合规律性、现实性、客观性、实证性等理性方面的因素;而价值因素包括合目的性、理想性、主体性、人文性等。从理论上讲,高校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是一个过程,而发展的过程包含过程的实质和过程的阶段两个方面。过程的实质,是指发展的目的论过程,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又必须服从客观规律。体育文化从理念、组织制度、物质保障、运行机制各方面行为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规律性”就是科学因素。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要满足师生健康成长的需求,这种“合目的性”就是价值因素。在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背景下审视体育文化的发展本质,就应该使理性和价值即发展中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规定和限制,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的统一。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莫顿·凯勒,菲利斯·凯勒.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M].史静寰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7.
[3]谭 红,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09-111.
[4]柏彗敏,谢 军.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81.
[5]张安君,王玉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24-26.
[6]张清江.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及制约因素[J].教育探索,2003(2):51-52.
[7]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1):13-14.
[8]苑英科,李 荣.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J].中国电力教育,2004(4):7-9.
[9]文 君,陈海燕.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2):13.
[10]张建新,董云川.大学文化研究述评及探究思路[J].中国大学教育,2005(3):22-26.
[11]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10.
[12]马万凤,徐金华,夏小平,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508-509.
[13]鲁斌宏.校园体育文化概论[J].江苏高教,1996(4):54-57.
[14]刘相林.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69-70.
[15]薛 涌.中国文化的边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16]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2):4-9.
[17]李长健,伍文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创新研究[J].东南学术,2006(6):15-21.
[18]童昭岗,孙麒麟,周 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5:111-118,143.
[19]黄 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166-169.
[20]封海清,张应强.大学文化选择略论[J].江苏高教,2006(4):39-42.
[21]赵存生,宇文利,王永浩.近年来先进文化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2):13-21.
责任编辑:刘红霞
College Sports Cultural I nno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JIANG Guoqin1,ZHA I Chun2
(1.D epartm 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han U niversity,W uhan430056,Hubei,China;2.Youth L eague School,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110136,L iaoning,China)
There is a serious lack and insufficient of physic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and they are faced w ith the alienation of value concept,the serious phenom enon of convergence,the simplification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o on.Com bined w it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using pedagogy and cultural theory,the essay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of sports culture creative ways and methods.College sports cultural innovation reflects the core culture of college innovative value concept,system demands and behaviormodes.College sports cultural innovation ult imately is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scientific factors and value factors of sports cul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hysical culture;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 ent
G80-50
A
1004-0560(2010)06-0037-04
2010-04-06;
2010-08-19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2008Y141)。
蒋国勤(1974-),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