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视角下“禹步”渊源及健身功能研究
2010-12-08任塘珂
任塘珂
(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道家视角下“禹步”渊源及健身功能研究
任塘珂
(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禹步”本是模拟大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步罡踏斗”重要法术。通过对河洛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禹步” 的研究,揭示“禹步”的起源、发展及健身价值。
禹步;演变;健身功能
禹步,传说系古代河洛地区大禹所创造,后来演化为巫和道士所操的一种巫术或法术,本文引用大量文献,探讨禹步的渊源、方法、发展和健身功能,以便对禹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1 禹步的起源
禹步之名,来源较古。《尸子》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太平御览·皇王部》引作“窥”——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1]“偏枯”就是半身不遂,亦称半枯、偏瘫,一侧体瘫痪,常见于中风后遗症。这段话的意思是大禹治水劳累过度得偏枯病,行走困难,两腿前后交替行走,一腿前迈而一腿拖行,人遂称该种步式为“禹步”。大禹偏枯在很多文献中已证明,《庄子·盗跖篇》云:“禹偏枯。”成玄英疏云:“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荀子·非相》云:“禹跳,汤偏。”高亨注:“跳、偏,皆足跋也。”《吕氏春秋·行论》也说:“禹……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但从很多考古学家的研究来看,禹步并非单纯用以描述禹得了偏枯病后的行走步式,而是特指某些人大禹式的“步不相过”。也就是说,其绝非一个疾病概念,因为这缺乏特殊意义,而应当是特指巫觋施术模拟禹步的特殊步法。扬雄《法言·重黎篇》云:“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晋李轨注:“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禹自圣人,是以鬼神猛兽蜂虿蛇虺,莫之螫耳,而俗巫多效。”[2]“巫步多禹”,照李轨的解释是巫行跛步是模仿禹步,可见禹步就是巫步。晋人皇甫谧也说:“禹……治水,乃劳身勤苦……手足胼胝。故世传禹病偏枯,足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巫之所以模仿禹步,主要是因为禹为圣人,鬼神猛兽、蜂虿蛇虺不能伤之,因而禹步也有非同一般的神力,巫作法时也就要模仿禹步了[3]。此后道教徒则就此大加附会,《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云:“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摹写其形,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4]。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2 禹步法的演变过程
《仙药》篇记禹步法曰:“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这一步法是:第一步:先迈左足,接着右足迈过左足,左足前迈与右足并步;第二步,再迈右足,左足迈过右足,右足前迈与左足并步;第三步,再迈左足,右足迈过左足,左足前迈与右足并步。三大步走过留下九个脚印,长度是二丈一尺。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引《遁甲中经》曰:“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步法与《仙药》篇记述禹步法完全一样,只是补充了预备动作即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亦象阴阳之会也。踵小虚相及,勿使步阔狭失规矩”。与葛洪的两处介绍也相合。都是先出左足迈一跬(半步),再前出右足,然后并步。而“初与终同步”是说第一步和第三步步法相同。不过,对并步的姿态作了具体说明,就是两足横直相靠呈丁字形,并不是两足跟呈倒八字形。
后来,禹步逐渐与道教结合,并被大力推崇,使禹步法越发复杂化,被赋予了各种道教的意义。到南宋时,禹步已成为道家依据天地、日月的运行规律及轨迹而衍化出来的一种步法——“步罡踏斗”,也就是步伐和北斗星相配,曲折而行走出一个北斗形状。走的步法的计算方式为:一月为三交,一交为三旬(三旬就是指三次盈亏)。一时为三交为九旬。所以说走一步为一交,一交为三迹,即推导出走三步为九迹,四步为十二迹,依此类推。其走法就是为:左(右)右(左)左(右),共有三个足迹。
3 从道教角度看禹步的健身功能
道家养生注重人生命的发展,重视自然、社会、心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道教养生一是通过精神修炼,做到处物而心不染,二是通过呼吸修炼,三是身体修炼,强调吐纳在前,屈伸在后,四是内丹。而禹步正是符合了这些特点,同时由于后来同北斗星的结合,被道教认为是“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禹步最为急要”。《抱朴子内篇·登涉篇》说“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可见禹步之重要。在《日书》和《五十二病方》中,巫师作法常行禹步。不过,无论是在巫现还是在道士那里,禹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消灾去病、驱除鬼魅,这是禹步最原始的功能。《五十二病方》中的“禹步三”,几乎都是用来驱邪治病。如治尤(疵)、肠(癫)、痈等。古人认为某些疾病由鬼怪作祟引起,因而治病就是驱鬼。如禹步治狐魅,治魅(小儿鬼)等。《普济方》卷二六九云:“禁病则皆须禹步。”古代巫医不分,医术亦多为巫术,故云。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南法》条云:“尝闻巫现以禹步咒诀,鞭答鬼神。”则是巫现以咒语口诀配合禹步以驱治神鬼,也就是治病[5]。
同时,禹步又符合道家的阴阳学说,禹步之法,先举左足,一趾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足横直,步如丁字,以象阴阳之会。这种三步九迹,寓意三元九星,三极九宫,以应太阳大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九”都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圣数。禹步的三、九亦具神秘的特征,但禹步在道教里还有丰富的思想义蕴。道教里禹步的三步寓指三元、三极,三元是人身之元精、元气、元神,又指上元天是、中元人是、下元地是;三极指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北斗枢、漩、现三星即为代表。
步罡踏斗就是以方丈罡单,征上天北斗,法师禹步于罡单,仿佛凝聚身中之三元,踩于北斗九星之上,置身三极九宫之中。禹步斗罡,共有九步,各有其象征意义。宋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一步像太极,二步像两仪,三步像三才,四步像四时,五步像五行,六步像六律,七步像七星,八步像八卦,九步像九灵。道教还用日月运行来阐释禹步,显示禹步之道取法自然。《禹步斗罡天策论》说:“其禹步者,法乎造化之象,日月运行之度也。一月一交,一交三旬。三旬者,盈数也。一时三月九旬,是以一步一交,三迹象一时也。并足象天地交也。秋冬之孟,阴神也,故生杀制御用春秋,收藏积聚用冬夏。又云三步九迹者,法象三光九羔也。十二迹者,法于律吕也。又十五迹者,法三五之数也。因用制宜,存乎法诀。”张天师世传的三五飞步之术,其实就是三五飞步是法,宋代通行的豁落斗是法,正是三五禹步之枢要。《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说: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而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河图错综之数,岂特轻视为寻常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尔,今特正其讹而传其真[6]。……三五之神,贯通天地。此豁落斗,即河图豁落罡,又名九灵罡,或九灵祖罡。此法被视为步法之祖,禹步之宗。这种是步的特点,是以节气顺逆,游行九宫,纵横皆十五步,其数与河图络绎错综,以成三才之道,经天纬地之数。九灵罡的三五禹步,又称为三五步罡,它基于道教一生二、二生三的哲学思想[7]。三五具有“道”的象征意义,南宋道士白玉蟾以五行解释五步,“是步多以五步推五行生克步之。如猫犬之伏蛇,进五步,退亦五步,进七退亦七,四方按五行生成之数,及至蛇伏,然后害之。禹步惟五能合五行,久久升举,如八门遁甲、太乙六壬、孤虚之法,大要在是步也。”《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二十五《三五步是法》解释三五说:三象征道之三清,天地人之三才,神界之三元,人身之三部;五象征道之五老,上天之五星,大地之五岳,人身之五脏。
另外,太极拳的出现使禹步与健身联系的更加紧密。太极拳与我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太极”之名来源于《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而后才有用道家哲理名词解释《易经》的《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随后道教左仙翁(左慈)和葛公(葛玄)被称为“太极仙翁”、“太极真人”。他们的道学法术,被其孙徒葛洪接受,整理,乃至承传。最具传奇性的“太极图"跟五代道教高隐之士陈抟有关;他推演出内丹及太极内功的原理,秘授给后学,渐致出现宋代“理学”而成一宗新学术。一代高道张三丰集太极道学之大成,熔人体医学、力学、内丹学于一炉,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编创“太极十三势”、总结太极丹道体系,为我们今天的太极拳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几乎相同,“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拳环步的雏形[9]。
[1] 洞神八帝元变经[A].道藏[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2] 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高国藩.中国巫术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 晁天义.禹步巫术与禹的神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17(3):52-56.
[5]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 常金仓.山海经与战国方士的造神运动[J].政治学研究,2000(1).
[7]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8] 潘白云.论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3):104-105,122.
[9] 孙刚,李成银.太极拳起源辩[J].体育文化导刊,2003(4):40-41.
Studying“Yubu”ontheOriginationandBody-buildingValuefromTaoismAngle
Ren Tangke
(P.E. Department,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471022,Henan,China)
“Yubu” is a kind of footwork in wizardry,which imitates the special paces the hemiplegic Dayu.Later “Yubu”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oistwizardry to the “footprint like the figure of Beidou (the BigDipper)”.The paper want to disclose that originating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value in body building about “Yubu”,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 of Heluo area.
Yubu;development;body building
2010-09-12;
2010-10-2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河洛体育文化研究》(08BTY005)。
任塘珂(1970-),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672-1365(2010)06-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