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与管理
2010-12-08曲洪刚
曲洪刚
(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吉林 132011)
刍议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与管理
曲洪刚
(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吉林 132011)
高校具有丰富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育人才,为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学校,更应该面向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建设和运行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高校
1 前言
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把我国的竞技体育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而与之不相符的却是我国当前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对滞后,尤其是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很大问题。虽然国家也在不断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定期的培训各级社会体育人才,但是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社会体育人才对象相对狭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较少;培训过程重视体育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教学技能的发展,使培养出来的社会体育指导者自己练得比较好,教得水平较低,从而使他们的指导能力不高,达不到有效指导群众进行体育练习的目的。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东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标志着国家已经把高校体育纳入到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工作中来,同时认识到了高校体育资源对于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在为国家输送着各级体育人才,但是其主要的培养对象是在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体育人才的培养几乎是没有的,尤其是组织专门的部门对社会体育人才进行培养的工作几乎是空白的,因此,此次在高校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意义非同一般。如何利用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科学建设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提高高校社会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 高校建立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建立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和体育教学体系的优势,提高社会体育人才再教育的水平及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进而高效、快速提升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高校建立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充分、合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节约社会成本;二、高校通过对于社会体育人才的再教育,延伸了高校对社会成员的教育功能,加强了高校对社会的多方面贡献。
高等院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仅要立足校内,培养好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且要面向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做贡献,这是高校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责任。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主要是对社会的体育人才的再教育,由此体现了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同时通过对社会人才的再教育,扩大了高校的社会声誉,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因此,切实做好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社会和高校自身都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
3 科学建设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3.1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模式
在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对象的不同。从大的方面来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主要针对两类培养对象,即:在校学生和非在校生。从小的方面来说,无论是在校生还是非在校生都分为体育专业人员和非体育专业人员。不同的培养对象,使用统一的、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因此,在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大纲的时候,要根据这一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在校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并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再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学生来说,可以按照项目进行分项教学,教学的内容既要有理论的学习,又要培养他们教学的能力等等。
对于大多数社会体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各类各级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社会工作,具备了相当的实践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学科不断的发展,他们的体育理论和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就会相对的落后。因此,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对于他们的培养应加强这方面的提高。高校体育工作者始终是处于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对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把握比较准确,而且水平比较高,覆盖学科广泛。通过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社会体育人才可以较快较全面的从高校体育工作中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从而很快的提高自身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无论是面对在校生还是面向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是实事求是的,都必须是科学有效的。在大的层面上,整个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相对固定的,即: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时提高社会体育人才的水平;在小的层面上,即:在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甚至是教学方法手段也要有所针对性,不能大而统。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的。
3.2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管理机制
无论是教学还是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运行,都离不开高效的管理机制。对于我们来说,高校建立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对于它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资产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等等,都是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建立和完善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机制,是保障基地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长期发展下去的基本保证。
在高校建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在不影响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高效的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是建立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对于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主要是从人和物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人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员管理等几个方面;物的管理主要包括基地资产的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要在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基本原则下进行。例如,在教学管理中,首先要考虑基地教学时间和地点,教师使用不能和正常的教学发生冲突,否则就会打乱双方的正常教学秩序,事倍功半。因此,在制定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管理机制中,要科学安排,兼顾双方。另外,在建立学员管理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个性问题,因为社会体育人才来自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学习目的。在管理过程中,不能用常规的管理思维和手段进行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在保持基地正常的教学和运行的前提下,要尊重学员的个性发展,管理方中有圆,灵活利用原则,使学员顺利完成培养计划。
3.3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考核机制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考核主要分为学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考试和基地教学内容的结业考试。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和教学,保障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提高我国社会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考核机制在考核中的贯彻和执行,必须严肃和认真,同时考核标准要有所不同。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考核制度要有所区分,即国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考试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考核标准,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而在基地教学内容的考核中,要有所侧重,即哪些是着重要考核理论和体育技能的,哪些是要着重考核社会体育实践指导能力的,而且在同一考核中,不同的人也要分出不同的考核标准等等。总而言之,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既要保证国家考核制度的权威性,又要重视社会体育人才的差异性,最终达到真正提高整个社会体育人才的水平的目的,进而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全面快速的发展,使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结论
在高校建立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进行社会体育人才再教育的尝试,科学、合理的建设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对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能够节约有限的社会资源,提高各种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高校实现社会责任的又一个途径。因此,无论是作为领导者的体育管理部门,还是作为承担者的高校,都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利国利民的教育工程,应该全力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国家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斌泰.要科学界定高校的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2007-08-08.
[2]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候闫胜,商洪林.对高等学校体育资源的经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33):183.
[4]赵欢.试论高校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价),2006,43(11):42-44.
[5]叶瑞祥.创新学习能力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66.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Training Base for Social Sports Talents
Qu Honggang
(P.E.Institution,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132011,Jilin,China)
University has rich sports facilities and P. E. talents ,and provides the abundant material and manpower for the training of social sports talant. The sports training base in university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school ,but also prompt the developmant of social sports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and running the sports training base in university is a effective path to solve the deficiency of sports instructor.
social sports talents;training base;university
G807.4
A
1672-1365(2010)06-0098-02
2010-04-15;
2010-05-20
曲洪刚(1974-),男,吉林省舒兰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