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资源转移成本的经济学讨论

2010-12-07王爱萍

中国远程教育 2010年2期
关键词:成本产品教育

□ 齐 宏 王爱萍

知识资源转移成本的经济学讨论

□ 齐 宏 王爱萍

新中国的教育体系依循的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前苏联模式。在从劳动密集型制造大国向技术强国转轨的背景下,保持技术进步是关键,“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国家653工程) 引起了教育,尤其是远程继续教育需求的变化。技术教育从内容上包括原创和改进两种基本类型,用经济学角度观察技术教育的发展策略,降低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成本,通过降低学习者费用空间而导向科学发展。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借用国防经济学的观点和数学描述的成果,讨论了教育市场、需求、知识资源生产的成本、绩效、控制的概念,基于资源供给和教育生产的数学解释,连带讨论了多元化构成的技术教育体系,优化的合作机制和最佳控制策略。

知识资源;转移成本;评估;计算方法

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下形成的,和当时的经济体系相适应[1]。随着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出现,作为服务业的教育(通常被认为是第三产业)悄然发生转化,出现多种办学方式。远程教育异军突起,其教学资源建设的不必要的原创方式使得教育成本存在很大冗余空间。

观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通常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中,教育与国防工业发展的历史存在相似性:从宏观到微观的一切都遵从计划。“人们(对国防工业发展)所批评的问题是卖方与卖方寡头垄断、缺乏竞争性、成本超支、交货延迟、随意取消项目、过度利润、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闲置,此外还包括大量重复的高成本研究所造成的浪费”[2]。国防支出成为很多国家的沉重负担,这些国家在协调国防工业和经济基础发展关系上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并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研究国防工业产品市场行为及其发展特征的国防经济学,具体研究包括:市场特征、竞争、成本、需求、国际化等。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很多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得益于教育成本压缩带来的教育价格降低,很多具备经济承受能力的学生会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3]。

联系到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我们在研究“国家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 的教育体系构架过程中,调研了一些产业的教育,发现存在这样的特点:

·和军事工业产品类似,技术教育也是公共产品,其主要采购者是社会团体,因此容易出现“国家采购边界条件”的问题:意志决策、盲目发展和超越现实的过度供给。

·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教育投入不仅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而且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生存危机相关,和企业技术进步期望正相关。

·在任何产品的社会同类产品中有技术水平定位的,企业教育内容与产品的技术水平位置相适应,同时也受到企业产品发展规划的影响。

·继续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教育的主要形式,与分布式学习组织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团队,其多元表现在成员和发挥成员作用两方面。

·按照国家需求是局部需求的总和的基本原理,我国教育的基本需求取决于经济基本结构,典型地域的7种基本类型的教育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并影响继续教育的发展。

·很多国家在努力尝试降低学习价格,以扩大远程教育受众,提供平等受教育机会。

为使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匹配,需要掌握教育需求信息、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有效的教学过程组织,这就需要构架合理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进行基本描述:体制与机制、垄断与竞争、合作与协定(合同方式)、需求与供给、采购与销售、跨域与国际化等等。

本文将讨论:经济学的需求和成本及技术进步背景下教育需求变化;技术迁移对教育资源复用的社会贡献;教育资源的经济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

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不仅使得社会的经济基础领域发生了改变,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调整,为教育带来了一个知识资源的生产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多元鼎立,群雄逐鹿。要分析整个教育市场,要发展教育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能够持续进步的基础力量,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1.关于需求

首先要对“需求”的相关概念进行描述。包括需求水平、边界条件、效用函数等概念[2]。

教育资源是为社会多主体服务的公共资源,不会因某一主体使用而被耗尽,因此具有公平性和非排他性,同时,教育资源本身又不能够限制任何人使用它,所以又具备了社会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征。

通常将灾害治理和科学研究的成果称为公共产品。教育具备了公共产品的全部特征,能够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发挥市场效用,但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参与教育行动的主体间也会追求个人利益和竞争,追求更大利益将会导致市场调控职能的失灵。[2]

任何市场上的产品,无论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都是以需求为生产动力的。作为需求者个体,可以将需求U分解为若干项目:

其成立的边界条件(经济条件)为I:

其中yk表示所需求若干物品(包括一般产品和教育产品),用p表示需求物品的成本,显然从物品的存在到用户个人需求的边界条件是个人收入Ii。作为个人学习者,学习的需求是生活总需求中的一项,也是以个人收入水平(公式2)为边界条件的。

作为社会团体需求者的教育需求也可用公式表示,其边界条件仍符合公式2。其中Ii为教育预算额度,yi表示教育项目数,p代表教育项目投入。

研究公共产品需求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社会产品供应和产品生产决策问题。社会公共产品通常有两个类型的供给者:私人性质的和公有性质的供给者,只是在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思想体系下,两者的比例不同,表现为需求函数存在变体差异。

教育资源是社会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提供者既可以是私人性质的部门也可以是社会的公共部门。这与我国高等工程继续教育领域中资源生产现状相符。

若以私人部门提供资源,那么必然要考虑的是社会其他部门所提供资源的数量,这是基于成本效益或投入产出观点的基本考虑,因为他是以私人角色参加到社会公共产品市场中来的。在正常的市场运行中,即:保证的前提下,最终是各人能够独立地决定社会公共产品总量的Q的提供量q。因此,就个体而言,他可以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具体到一个提供者的决策,必须在提供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做出选择,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客观的问题存在是社会总产品中就会出现“引进”产品,并且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这需要将一个重要的因子:引进因子i添加到需求函数中去:

进而得到产品需量和价格的需求函数:

对于公共部门的社会产品提供者来说,这种决策要相对复杂一些。为了简化这个需求函数求解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假定条件:为了产品价格和人们收入水平不对需求产生影响,采用了齐次方程描述需求系统;令所有产品的消费边际倾向总合为1(即供等于求),把自家收入完全分配到不同产品中去;令补偿替代的效果为负;认为交叉替代的效果对每一对产品是相同的。

此即著名的斯通-吉尔里效用函数(Stone-Geary effects),也称为选择理论的第2变体。

选择理论的第3变体,又称为官僚政治模型,其简单描述是依据执政者的意志决策,往往会超越现实社会公民的实际需要,对于生产决策提供过度的供给(政策倾斜)。这种决策在特定环境下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既存在风险,也必须为后遗症付出代价。

2.关于成本

从公式1和公式2得到,对于个人来说,需求U和产品数量p、价格y和工资水平I相关,即:社会总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供给量、产品价格和社会总购买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讨论构成价格的最基本要素——成本的基本规律。因为成本直接关系到产品价格,而价格决定了社会总需求。

从直观角度,教育也存在成本,尤其是工程技术教育受到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验条件等因素影响,单人培训成本也是和教学内容的技术水平非线性正相关。以不同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教育为例,培养一个高级技工的成本是一般工人的很多倍,如图1所示。

例如:在福田汽车有这样的计算,培养一个顶尖的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能手,需要10多名高级技术人员的帮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技术训练才能够参加国家组织的比赛。又如,在东北的传统制造业,培养新一代高技术人才是企业面对劳动制度改革和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难题,尽管教育投入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经费比例,但仍然不足以满足高端人才教育培养的经费支持。

培训的单人成本与教育的规模(接收教育累积人数)是非线性负相关的,如图2所示。尤其是资源建设高成本的远程教育,当一个专业接受教育的人数萎缩到一定阈值以下时,单人成本超越可接受成本上限,该专业的办学将成为不可能。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就出现过这样的案例。作为实际的成本-人数曲线,会出现一些不光滑,主要是受到组班教学的班级内学生容量的影响。

作为人力资源规划,它的需求边界条件计算依据是:

其次,需要讨论成本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产品开发包括两种类型:原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和基于成熟技术的技术拓展产品(产品的二次开发或本土化过程)。尽管生产数量相等,两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很大的差别,虽然它们的曲线形状接近。

仍然以制造业为例,任何一个新技术产品的投入都包括了理论拓展和应用、样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的研制、人员的技术培训等诸多环节,甚至包括了相关的产业链发展。例如,澳大利亚研究了飞机用柴油发动机,并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大大降低了飞行燃油成本和飞机的续航能力。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教育成本的增加,包括发动机设计、工艺保障研发、装备制造、飞机总装等生产环节人员针对生产过程改变的技术培训,针对产品技术更新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教育培训,人员包括各地机场的机械师、飞行员、空勤服务人员等等。由于柴油发动机飞机的全球市场的发展,一般跨国和跨地域教育项目需要社会教育资源,飞机公司的教育项目是由TAFE承接下来的。

在原有技术上的改进和技术升级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形式,而且会出现得更多更频繁。这种形式的产品设计曲线和原创开发产品的成本曲线基本形状相似,只是成本随着产品的累积数量增加而下降的速度更快一些。如图3所示。图3还说明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技术迁移。当一种产品的供给量转移给新的生产者承担时,产品的累积数量持续增长(曲线向右延长),而不明显增加投入,使得单位成本下降。通过技术迁移手段使得社会产品增量能够产生明显的收益。

在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中经常采用“转移成本”的方法来降低原创产品的成本。所谓的转移成本是在原创产品开发的一定阶段进行技术拓展(或引进新技术)同步开发的生产策略(图4)。技术转移是多数国家的国防工业经常采用的高端管理决策形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高技术产业规划中。这种转移成本的同步拓展开发工作有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通常称为高技术孵化器产业。理论上V1点越靠近V0则收益越大,技术可靠性风险也越大,所以选择转移点要慎重。

这里生产纲领是V2,但是在生产到V1时,加速策略采用成熟技术并采纳拓展开发模式,其V1的生产成本从CO1下降到CE2,对于实现生产纲领的基本成本是按照CE2设计计算的。转移成本是从CE0到CE1之间发生的成本,其带来的收益体现在总体投入I:

由此有:转移成本方式带来的收益是曲边梯形CO1CE1CO2CE2所包围面积。结合公式4,可以看到教育资源成本转移对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其直接结果是在同样的投入基数上,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或者使得更高技术级别的教育资源生产成为事实。

3.关于社会购买力

采购者的购买力的实质反映的是产品社会供求关系平衡状态,是社会需求的边界条件。假如定义一个教育的市场空间,那么它将包括市场范围的大小和市场内不同产品数量的分布状态。对于工程继续教育来说,教育的采购者主要是企业,需要研究不同技术水平的教育资源及其数量的需要状态。由公式3得知,社会对教育的整体需求将是地域教育的总和。

从经济学的理论上讲,影响教育市场空间的因素是采购者的购买能力,是我国的经济构架决定了教育社会需求的空间状态。因此,研究典型地域的经济特征及其教育需求是确定整体策略的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系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保留了旧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和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双重特点。我们分析和工程继续教育相关的地域经济,可以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为突出“知识更新”教育核心内容,我们讨论其中4种:

·新型经济发展类型。我们调研了天津的部分企业,新落户天津的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自己的新技术发展方向,例如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瞄准了国际深海石油开采领先技术和废弃钻井平台的再利用技术,推动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落户技术先进企业带动了区域的技术进步,例如对大沽化工厂(天津碱厂)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推进(主要表现在煤化工制碱工艺和大规模的计算机仿真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作为环渤海工业园区,一批类似中海油的高技术企业落户,如空客公司、我国的运载火箭基地、曹妃甸首钢公司等等,逐步形成了区域性技术进步环境,推动了传统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实现高效、优质、减员的科学发展。

·引进技术发展类型。我们调研了上海的部分企业,作为引进技术的上海支柱产业上柴、宝钢等,他们的教育经常是伴随技术进步进行的大范围的教育活动,例如清洁燃料发动机和低排柴油机生产线的引进,带动了与生产相关人员的全面教育。在上海,跨国企业进驻带来了更多的引进教育,包括合作办学机制:采用了国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的毕业生在合资企业中就业,形成了企业的理念、产品、员工、技术的协调发展环境。

·老工业基地发展类型。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调整表现为因制造与钢铁生产闻名的工业萎缩和政策改变的影响,高技术人才大量流失。我们调研了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很好的黎明机械厂(原国有大型企业)为弥补企业80%以上的高技术人才流失造成的生产困境,将教育投入提高到7%,仍面临人才短缺的形势。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努力中,原有的制造业“瞄准高端产品市场,同时必须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也需要社会提供高端技术教育服务。”[4]

·军工基础区域发展类型。我国在冷战时代形成的一大批军工企业具备了所有计划经济时期军工企业的共性:掌握尖端技术、产品国家采购、生产依靠国家指令,称为中国的老三线基地。这些分布在全国的老三线几乎是一批相对完整的小社会,有自己的教育系统。在新经济体制变化的背景下,教育目标随着企业改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服从企业的发展,更贴近技术的发展前沿[5]。

民族工业发展类型、工业落后地域类型地区的工程技术水平发展一般较滞后,灵活发展的快速增长类型相对缺少技术发展及其技术教育规划,因此不将其作为研究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问题的研究对象。但仍建议这些地区,尤其短、平、快经济模式地区的教育规划能够提高企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从教育产品购买力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I指标,如图5。

将各个典型地域的教育需求空间综合起来,得到了我国需求的基本构架。作为定性分析可以将教育采购者的主要类型特征描述为:首先是I和T之间符合线性相关。购买力I(教育需求数量)可以描述为高、中、低三个需求水平;从采购的技术复杂程度水平T分为高端、中等、基础技术教育层次水平。从对各种层次教育投入比例看,多数企业是高端技术的教育相对多一些,低端技术教育的人数占比例相对最大。其次是高端技术产业的培训是宽方向的,尤其是在出现重大技术改进的背景下,技术是整体性向高端方向迁移,此时的教育几乎是覆盖整个企业的(有时会出现相关企业间的教育拉动,实现技术迁移)。

关于评价的经济学指标

依据图4,我们可以看到转移成本曲线的向下跳跃提供了降低教学价格的空间。对于评价来说,经济性指标需要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相关指标如表1,其内涵和计算方法都需要变动。

需要注意,现在的很多教材建设经济性评价模式(不涉及转移成本)时,经济性指标分散到科学性和经济性指标当中,原创成本包括了科学性论证成本和研究管理成本;转移成本占比重很小。为了比较,我们将现在的计算方式作为源算法,用以下公式表示:

预算源成本C0:

表1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源学习价格P0:

其中,Q0:基本学生数量,根据统计数字计算学生数量的估计;

Fa:单位利润。

估计收益 E0:E0=P0×Q0-C0=Fa×Q0

在考虑转移成本出现后,科学性研究成本基本上是一种对文献的核实工作,其科学性成本和研究管理成本空间会大量地减少,管理成本也随之向下变动,而转移成本会有小量的增加。这种变动反映了成本影响需要重新考量,需要将和成本相关的因素集中反映在经济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中来,如图6所示。

总成本Ca:Ca=Σsi+ΣFi

其中,Qa:实际学生数量,Q0与价格变动后新增学生数量,通过调查统计获得。

总经济收益 Ea:Ea=Pa×Qa-Ca=Fa×Qa

作为评估指标,可以推导新的评价指标成本相对减低系数R和总收益:

总效益 ET:ET=Ea+Es

Es:社会效益,包括减低学习价格造成学生数量增加的统计和估计。

拓展概念的合作价值和理念

上述研究是从一个角色角度展开的讨论,从社会学的另一个角度即政治地理学角度讨论地域内与跨地域合作和国际化合作,亦是必要的。

地域内与跨地域合作的案例是天津大沽化工厂。经过近70年的发展,生产工艺从传统的实验室制碱技术发展到今天的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从传统的人工抄表手动调节发展到仿真实时自动控制,未来将发展煤化工制碱技术。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普通高校提供技术教育课程,它们的合作伙伴是天津及外省市高校,例如天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大连化工大学等,在跨地域的合作中可以寻求到本地大学所未开设的课程资源,降低教育成本。它们还希望更多的外省市高校提供需要的教学资源。实际上,这种跨域的教育协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转移成本发挥了作用。

国际化合作是教育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澳大利亚飞机制造公司曾谋求新型飞机技术的教育合作。从访谈中了解到,国际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这方面,美、加、德等国进行了和理念有关的尝试[6]。

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生的变化:

1.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社会需求U是商品数量y、价格p和需求方的收入总水平I的函数,相应地,教育需求状态的因变量是可利用教育资源及其价格和在教育上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因此,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调整的方法协调供求关系,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生产成本是可变的。可变成本是确定远程教育发展规模的边界条件,降低教育资源的成本也可通过适应需求地增加教学规模,采用技术手段降低学习资源成本,和面对新技术教育的原创型教学资源通过拓展开发实现成本转移,以及技术迁移(工艺学称为“延长产品生命期”的方法),在迁移中只需适当的技术改进成本,但明显增加的是技术的累积数量。

3.在工程技术各个领域,所有产品都存在技术水平从高端到低端的分布,相应地,教育也是与产品的技术水平定位相对应,所谓的产品技术进步是在社会产品链中的水平迁移,那么相应的技术教育可以采用现有社会教育资源,但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对现有资源的拓展开发是必要的。

4.教育总需求是社会个体需求的总和。在我国现行经济结构下,典型地域需求总和确定了我国工程继续教育需求的边界条件。

5.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用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制度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本有利于更多学习者得到合理的学习机会,从长远看是推动发展的有效动力。确定教育规模应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如通过社会对教育的购买能力(教育恩格尔指数)确定一个专业的潜在招生数,由此决定教育投入水平,尤其是以规模效益和可变投入为发展约束条件的远程教育,正确判断是保证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

结束语

本文仅限于现象学认知理论范畴解释降低学习成本的策略,若用平行存在的格斯塔理论(考夫卡和苛勒)、场理论(勒温)解释同样问题可能描绘出不尽相同的景色,可能更趋和谐[6]。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用恩格尔指数判定教育的合理规模,相关问题将在以后继续讨论。本文初衷是推开一扇窗,观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抛砖引玉,给平静水面激起一点点涟漪,营造一个适应发展的学术环境,给红红火火的教育潮流一丁点反思,再留下科学发展的空间。

[1]董宝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Todd Sandler,Economic of Defence[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A.Superman,New trends and chanllenge in the use of internet in asian distance education[R],2008.

[4]齐宏,胡苏望.高等工程继续教育课题调查报告[R].2008,9.

[5]乔方.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6]Christine Walti,Supporting Learners[R].第四届中美教育论坛,马里兰,2008,7.

2009-11-30

齐宏,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00031)。

王爱萍,编辑,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8)。

责任编辑 池 塘

Reducing Cost for Learners:An Economic Study on Learn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Cost in Distance Education

Qi Hong and Wang Aiping

Chinaisundergoing atransformation from a labor-intensivemanufacturing country into atechnology-intensive power.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skilled engineers.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for engineers to update their knowledge,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heir main source of new knowledg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y of defense and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economic demand and cost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deman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n the reusabil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conomic indexe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As is argued,first,the dependent variables for educational demand include reusable educational resources,their prices,and educationally disposable income,thus we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y regulating supply and demand.Second,production cost is variable,and the cos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may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scale of use as well as using technolog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Third,exis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n be used in technical education but need to be extended.

G420

B

1009—458x(2010)02—0017—06

distance education;learning materials;transfer cost;evaluation;calculating method

猜你喜欢

成本产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