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中班主任的三个转变——参加全国一线教育家·班主任论坛有感变封闭为开放,变控制为发展,变主宰为对话,变经验为创新。

2010-12-02万庆海

天津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短信班集体观念

■万庆海

万庆海 天津市汇文中学

当学生们驾着生命的航船向自己的梦想行进时,更需要经验丰富、善于疏导、处变不惊的领航员帮他们驱散迷雾,顶住风浪,绕过暗礁,一往无前。其实,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领航员。我愿做这样的一个人,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引领学生寻梦的航程。

——题记

2009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一线教育家·班主任论坛。两天的时间聆听7场讲座,如:吴甡校长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教育价值观思考与实践”、甄珍老师的“做现代班主任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刘银花教授的“和谐教育——教师职业幸福的生成”等,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我在论坛中听到的、学到的、领悟到的一些教育理念,结合我这三年来带班的感受一并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吴甡校长在讲座之初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教育?时代呼唤怎样的班主任?”对于这两个问题,他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许答案并不唯一,由于时代不同,受教育的对象不同,从而教育者的角色也不同。是啊,什么是教育呢?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吗?或许在韩愈的那个年代是,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于教育的三点定位,显得有些苍白,它过于注重单向的知识传授了。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心灵的接触、生命之间的对话。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时代呼唤专业化的班主任,为此我们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变主宰为主导。

人们常说: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观念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班主任的育人行为,影响着班主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支配着班主任的教育方向,关系着班主任的育人成果,改变着教育的面貌。

2007年我第一次带班,接班初期,我尽量摆出严肃的面孔,用高声呵斥来展现我作为教师的威严,这虽然掩饰了一个年轻教师羞怯的内心,甚至在向学生发号施令时也体会到一丝得意,但是学生私下里却送给我一个绰号——“冷血班主任”。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只是表面很怕我,远远看见我就绕道躲开,但是根本无视由我制定的“班规”。他们的“害怕”实质是一种无言的反抗,学习没有动力,班内没有活力,整个班犹如一盘散沙。我迷惘了,陷入了困惑。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开学初期学生的表现,反复思考自己所做的一切,换位思考后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这样的班主任我能接受吗?猛然间我顿悟了:是我自己造成了与学生的对立,我把自己放在了中心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个有思想感情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告知应该怎么做,而是主动地去发现应该如何做才好。我们应该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学生自主;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扬;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对学生的引领。于是,我改变了原来“难看”的面孔,露出了笑脸,开始了新的实践。

我不再那样“主宰”全班了,而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班集体中形成了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的氛围。制定班集体文明公约,让学生讨论:你认为班集体中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该如何处理;你认为同学的哪些表现可以奖励,怎样奖励等。最终形成的班集体文明公约不但不会与学校的制度相违背,反而会比学校的更为严格。文明公约的制定,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班集体的事让他们做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班集体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育观念的更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新观念进入大脑后,结合自身过去的经验,经过思维活动,再到教育实践中去运用,去体验,去感悟。班主任新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新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那么,如何潜下心来育人呢,这正是转变的第二点——教育角色的转变。

第二,教育角色的转变——变偏爱型为博爱型。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正荣谈到如何定位班主任的教育角色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品德教育被视为教学的附属品,而班主任也成了维持秩序、保证教学的角色,是封闭管理、控制学生的权威。如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应变封闭为开放,变控制为发展,变主宰为对话,变经验为创新,成为内涵丰富的多元角色。”

而我,在班集体管理中给自己定位的角色就是:变偏爱型班主任为博爱型班主任。班干部的角色并不总是面向优等生;设计主题班会时,我会征集班里全体学生的意见,而不是听取班干部的“一面之词”;提问题时,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一来,那些学业暂时落后的、不是班干部的、内向的学生就会有“闪光”的机会。

我班有个女生,从开学一直到期中考试,不是上课不专心,就是忘带教科书,下课后的行为更是离谱,跟男同学打逗,抄作业。经过多方了解,我得知她小学的时候练过武术,并且现在偶尔还和曾经的师兄弟在一起切磋技艺,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她很孝敬母亲。我把握住了这个教育的契机,和她交谈时总是围绕着武术的精神和母亲的梦想展开。期中考试后她有了明显的改变,变得爱学习了,也爱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了。在期中考试后的一天,我给她发了一条短信:“我发现你的作业写得认真了,上课表现也变好了,其他老师都告诉我你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相信你的坚持和努力会换来母亲的微笑和你自己的成功。”从此,她把“坚持+努力=成功”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

事实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用一颗仁爱的心、一颗宽容的心感染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员,即辅导员,身在其中,导在其外。我们的观念要转变,因为教育对象不同了;角色要转变,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最终还要实现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行为的转变反过来还会促进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第三,教育行为的转变——对学生多一点帮助和指导。

学生是成长的主体,他们将遵循成长的规律不断地自主发展,而班主任的育人之路就是在学生踌躇不前时、畏惧退缩时、站在“三岔口”不知走哪条路时,帮一把、扶一把、推一把,鼓鼓劲儿,给点指导,让学生继续前进。班主任的帮助能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成功的渴望,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加速他们成长的脚步。

当然,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我在教育实践中就采取了一种“后台操作”的指导方式——短信交流。接班后的第一次班会,我让学生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也把手机号公布在黑板上,鼓励他们可以随时与我交流。在随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收到学生的短信,有的是探讨或咨询生活上、人际交往上的问题,有的是学习上遇到困惑了,不知该如何调整。对此我一一做了耐心的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我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时,也会主动以短信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一次考试后,我给每个学生发了短信,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争取更大的进步。学生在第一时间回复了我的短信,他们说保证不会让我失望。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或许不经意的几个动作、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便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今年的感恩节,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老师,我今年上大学了,在学校负责学生会的工作。每当受到学院领导的表扬时,我就想起您经常叮嘱我的话:成绩已是昨天而不是明天。于是,便有了新的力量。在我的求学路上能遇到您真好。”

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成长有太多不同的情况,需要班主任去研究、了解和适应。班主任要镇定自若,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变化,采取各种绝招妙方,对学生施加影响,帮助学生规划人生目标,成为他们人生的领航员。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教育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事业。”

猜你喜欢

短信班集体观念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道歉短信
健康观念治疗
代发短信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