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410S不锈钢边裂原因分析及工艺研究
2010-11-29王宏霞
王宏霞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271100)
SUS410S是我公司新开发的钢种,但在生产中经常出现边裂缺陷,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成本,对后续生产也带来一定的弊端。为此对导致SUS410S边裂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工艺改进,为避免轧制边裂提供理论支持。
1 试验方法
1.1 热处理试验
在SUS410S铸坯上截取50 mm×50 mm×100 mm的试样块进行热处理,即从850~1 350℃,每隔50℃为一个温度点,升至试验温度后将试样保温2 h,水冷至室温。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金相分析和冲击试验。确定温度与相含量的关系曲线,通过断口形貌确定有无过烧现象。
1.2 高温拉伸试验
在板坯上截取试样,按要求加工成试样,加工尺寸见图1。
图1 高温拉伸试样加工图Figure 1 The manufacturing diagram of tensile specimen with high temperature
利用Gleeble-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机,试样从1 000℃到1 200℃每隔20℃为一个点进行拉伸实验。在热模机上以恒定的应变速度对试样进行拉伸,以断面收缩率作为高温塑性研究指标,试样加热工艺见图2。做高温拉伸试样板坯的化学成分见表1。
图2 热模拟加热制度Figure 2 Thermal simulation heating schedule
表1 试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2 试验结果
2.1 热处理试验结果
热处理后的试样经抛光后金相观察,发现有较多球形夹杂物,见图3。对这种球形夹杂物进行能谱微区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O、Cr、Fe及少量Al、Si的复合夹杂物。
加热到不同温度淬火后的典型金相组织见图4,由图可知基体组织为黑色的马氏体(由高温奥氏体转变而来)和白色的铁素体[1]。
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试样的相含量,并做马氏体相含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5。由图5可知,SUS410S在850℃到1 100℃随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增多,但在1 100℃后随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下降。两相组织的存在将降低钢的热塑性,这与铁素体、奥氏体变形行为上的差异有关,两相变形不协调可能导致不均匀应力和应变分布,使裂纹在两相界面处形核与扩展[2]。
图3 夹杂物腐蚀前后照片Figure 3 The inclusion picture before and after corrosion
图4 SUS410S各温度典型组织图片Figure 4 SUS410S classic structure charts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5 马氏体相含量与温度的关系Figure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tensitic phas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2.2 冲击断口电镜分析
图6为SUS410S在 850℃和1 350℃的冲击断口电镜图片,由图可看出两个温度下的断口上铁素体区均发生解理断裂,而马氏体区为准解理断裂。
2.3 高温拉伸试验结果
将试样加热到不同试验温度下进行高温拉伸,各温度下的断面收缩率与温度的关系见图7。从图7可知在1 200℃时塑性最好,随着温度降低材料铸造状态塑性逐渐降低。
(a) 850℃ (b) 1 350℃
图7 SUS410S温度与断面收缩率的关系Figure 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410S temperatures and reduction of fracture face
3 讨论
经分析得出SUS410S不锈钢在高温下处于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两相区,在1 200℃时材料具有较高的塑性,随温度的降低塑性呈下降趋势。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调整轧制工艺。原工艺加热温度低开轧变形量大,现工艺充分利用材料的热塑性,提高加热温度使材料在塑性较好的温度区域变形,降低开轧变形量使材料不超过其允许变形量,以免产生裂纹。调整工艺后热轧边裂缺陷得到有效控制,边裂率显著降低。
4 结论
(1)SUS410S不锈钢高温组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在1 100℃时奥氏体含量最高,当加热温度超过1 250℃时铁素体含量急剧增加。
(2)由高温拉伸试验可知此材料在1 200℃时塑性较好,随温度降低材料塑性下降。在生产中应控制适当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开轧道次变形量,从而抑制边裂产生。
[1]徐军,蔡才,李伯平.430和410S不锈钢边裂机理分析及工艺改进[J].宝钢技术,2008(6):55-57.
[2]吴玖.双相不锈钢[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