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V与VA主观性与背景性的分析①

2010-11-27郭晓麟

海外华文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补语物性状语

郭晓麟

同一个形容词在句子中既可以做动词的状语,也可以作动词的补语。

状语和补语的区别引起过很多研究者的注意。这些研究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状中结构和动补结构的形式和语义的区别:吕叔湘1966《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认为状中结构中,形容词说明的是动作;动补结构中,形容词是通过某动作使事物取得某性质、状态。刘月华1982《状语与补语的比较》认为:形容词作状语比做补语有更多的条件限制,形容词做状语作用在于描写动作,做补语则表示动作的结果使施事或受事发生了变化;王还1984《汉语的状语与“得”后的补语和英语的状语》,形容词作补语说明既成事实的,作状语是描述动作当时的状态、方式、或动作者主观上以何种态度进行动作。1985年的《实用汉语课本》认为:程度补语多用来说明动作的实际情况,说明已发生或经常发生的动作,状语则常常强调施动者主观上以什么方式或态度行动,可以说明尚未发生的动作。黄晓红2001年《“多+V”和“V+多”》,从形式和意义两个角度,详细描写比较了形容词“多”状补结构的异同。朱文文2008年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选择机制研究》从句位意义出发,对比了状补位的几组对立的特征以及它们对语序选择的影响。

状中结构和动补结构的语义指向的不同:如:刘松汉1990《形容词作状语、补语情况再考察》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分析,认为:状补结构中形容词与其它结构成分的语义关系是相同的,但语义表达有所不同。刘柏林2002《关于定、状、补语的语义指向问题》。语义指向也是对补语和状语进行单项研究时的一个最重要的角度。

状位与补位形容词不同的入位条件:对于哪些词能充当状语或补语,有很多单独的研究,而做出对比研究的是刘振平2007年的博士论文《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详细分析了能够进入状位和补位的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状中结构和动补结构的认知解释:张黎(2003)《“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指出:汉语的镜像表达以核心动词为界,动词前的成分是有意的,动词后的成分无意的。辛永芬(2006)《“多+V”和“V+多”语序的认知解释》认为:“多+V”表示有预期、能动的事件,“多”先于动作;“V+多”表示动作完成后的结果,是非预期的、非能动事件,“多”后于动作。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视角和结论,对我们的研究和教学有很大帮助。

本篇中,我们的视线更具体地落在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和补语的“AV”与“VA”这两种镜像结构上,能够自由地出现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单音形容词不太多,比如:“多”“少”“早”“晚”“错”“久”等。“AV”与“VA”这一对结构除了语序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区别,这样的结构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我们观察到,“AV”与“VA”这一对结构在意义上有所不同,表现为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不同。另外,它们的篇章功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即表现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的不同。

一 AV与VA结构语义主观性的比较

“‘主观性’ (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沈家煊2001)

不同于很多人的观点(很多论著中都认为,状中结构常常强调施动者主观上以什么方式或态度行动,动补结构表示客观结果),我们认为“AV”与“VA”两个结构相比较,“VA”结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说话人的情感,二是说话人的视角。

(一)说话人的情感

1.VA的主观性首先表现在说话人的情感这个角度,也就是说,VA有移情现象。移情现象是说话人把自己认同与事件中的一个参与者,结果,事件的施事成了受损者,成了被同情的对象。比如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两个句子:

(1)豆腐吃多了,蛋白增多反而对治疗不利。(人民日报 1996)

(2)……多吃豆腐和青菜有益于治疗。(人民日报 1996)

同样是“豆腐”,“吃多了”就会对治疗不利,“多吃”则有益于治疗。第一句话的施事显然受到了损害,处于被人同情的境地。而“多吃”则仅是说话人客观的叙述。

这种移情并不是形容词本身的色彩意义决定的,下例中的“错”本身是贬义词,但位置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

(3)她嫁错了人。

(4)她错嫁了小王。

“她错嫁了小王”,当初要嫁小李,结果嫁了小王,结果也许幸福也许不幸,但跟嫁了谁没关系。这完全是一种客观的叙述。而“她嫁错了人”并非本来要嫁小李,结果嫁了小王。只是表示婚姻生活的不幸福。说话人充满了对施事“她”的同情。

再看下面的句子:

(5)打鬼子,这里算是运道好,开头,鬼子迟来一年,你们站在这里,鬼子又早走一年,算是打了整整六年。(吴强 红日)

这里,形容词“迟”只能作为状语,不能作为补语出现。如果句子改用动补结构表示:

(5’)打鬼子,这里算是运道好,开头,鬼子来迟一年,你们站在这里,鬼子又走早一年,算是打了整整六年。

这个句子不能说,不是语法问题,而是因为不合语用法(我们用沈家煊先生的办法,用%表示语用上的错误)。“来迟一年”,施事“鬼子”就受到了说话人的同情,因为施事有了损失。这不符合文章作者的立场,因为“鬼子”一词已经表明了作者的敌我立场。

再观察下面的句子:

(6)卫、卢祖两人在翰林院起草政府颁布的赦文,把“江淮之胡尘扫尽”错写成了“江淮尽扫于胡尘”,语意全反了,大学士们笑掉了大牙,编诗刺曰:……(读者(合订本))

如果将“错写”改为“写错”,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6’)卫、卢祖两人在翰林院起草政府颁布的赦文,把“江淮之胡尘扫尽”写错了,写成了“江淮尽扫于胡尘”,语意全反了,大学士们笑掉了大牙,编诗刺曰:……

例6因为“错写”而得到大学士们的嘲笑,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而例6’因为把一个东西写错了,就得到了如此的嘲笑,让人觉得这些大学士们太不够厚道了。例6’听起来很有为施动者申冤的味道。

张黎(2003)认为“错写”是“话者在强调‘错’的‘责任者’在施动成分上”。如果说“错写”强调了施事的“责任”,那么“写错”强调的则是施事的“损失”。这样就造成了两个句子意义的不同。

我们利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搜集到了117个“吃多了”的例句中,表示施事有所损失的共有112句。只有5个句子没有表现出说话人对施事的同情。

2.情感主观性对“AV”结构的影响:

一般的结果补语与动词之间都会存在“使成因果关系”(施春宏 2003)。但是汉语中还存在这么一种动补短语,补语和动词之间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比较:

A.今天的馒头做酸了。 我这双鞋穿肥了。

B.今天的桔子买酸了。 我这双鞋买肥了。

A中,“做酸了”“穿肥了”中“酸”和“肥”跟动词有因果关系,但是B中“买酸了”“买肥了”中“酸”和“肥”跟动词没有因果关系,并不是因为“买”,“桔子”才“酸”了,也不是因为“买”,“鞋”才变“肥”了。这种语义关系似乎不应该用动补短语来表示,我们完全可以说:

C.今天买的桔子是酸的。 我买的这双鞋比较肥。

比较B句和C句,发现它们表示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C句表示的只是客观的“酸”和“肥”,说话人喜欢不喜欢这样的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B句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说话人不满的情绪。

“买酸了”“买大了”这样的说法跟“做酸了”“穿大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表示在一个事件中,施事因为施动而受到了损失,令人同情。

这不能不说是VA的主观性为这种结构所作的贡献,使得新的动补短语产生,充实了VA结构。应该说,这是VA结构能产的一个渠道。

(二)说话人的视角

1.“VA”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的视角上,“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说话人的视角在这个结构中的具体表现就是“A”所表现出的主观大量。所谓的“主观量”就是对一个客观的量的心理意象,主观判断。如:

(7)我多吃了一点。

(8)我吃多了一点。

“多吃”的“一点”,是客观的正常范围内的量。“吃多”的“一点”,是超过正常量的。两个句子在量上表现出的不同,不是因为“一点”,而是因为“多”的不同位置。补语上的“多”给人的感觉是超出了常规的正常的量,是一种大量。所以下面句子的“多”都不能换到补语位置上:

(9)阿姨又领我去医院,医生问过我的服药量后训了我一顿,说每次顶多吃2粒,我告诉阿姨,阿姨说让我多吃药是为了我的眼睛早点好。(报刊精选 1994)

(10)小苹只是多吃了几颗药而已,又不是你让她吃下去的,是不是?(于晴 红苹果之恋)

(11)祖母是乡下出身的人,一辈子改不了省俭的习惯,最怕见人多吃饭,虽县衙里的饭,不用她花钱,她也心痛……(苏雪林 棘心)

例9“阿姨”让“我”吃的药超过了正常量,应该用动补结构“吃多”表达,但是“阿姨”为了辩解,就不能把吃的药量往大里说,且也要故意忽视“我”因此受到的损失,所以用了“多吃药”。

例10,“小苹”应该已经因为吃多了药而出现了某种损失,但说话人并不把同情给与“小苹”,而且为了推卸责任,不愿意把事情往大里说,所以用了“多吃了几颗药”,而不是“吃多了药”。

这两处的“多”其实表现的也是客观上偏离了某一标准(刘月华2001),而选用状中结构避开动补结构,是为了避开动补结构的主观大量义。

例11“祖母”“怕见人多吃饭”而不是“怕见人吃多了饭”,才更显出祖母的省俭。

主观大量意义的存在,使得“VA”结构中有的形容词虚化,表示程度高和程度深。比如“吃够了”并不表示“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而是表示因为数量太多而厌倦。

(三)主观性对“VA”与“AV”结构功能的影响:

1.做什么事超过了正常的量,会引起不好的结果,所以“VA”结构可用于警示:

(12)吃多了生东西肚子痛!(沈从文 萧萧)

(13)土豆是个宝,但吃时要适量,吃多易胀肚,最好中午吃。(市场报1994)

2.因为“VA”结构有主观大量义,所以在表示客观比较的时候,应该用“AV”结构,而不是“VA”结构:

(14)我不过比你们多吃了几年饭罢了,别的也没啥。(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15)此后,每顿饭都有了定额,多吃一口也没有。(冯德英 迎春花)

3.主观大量的意义与移情是相联系的,就是因为超过了正常的量,引起了不好的结果,才会引得说话人的同情。

与此相联系,如果事件的进程是可以控制的,势必不会使其超出正常范围,而造成不好的结果。因此,与“VA”结构相联系的事件,常常是不可控的。那么要表示一件可以控制的事件,就不会采用“VA”结构,而应该选用“AV”结构。

对人提出劝告和建议时,都应该是针对可控的动作,否则这种劝说和建议就失去了意义。

(16)她让我多吃一点,喜欢哪样就吃哪样。(人民日报 1993)

(17)年轻人更应该多吃些苦,自觉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人民日报1998)

(18)预防美食综合症的方法:尽量少吃味精多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市场报1994)

二 AV与VA结构篇章功能的比较

在语篇中,叙事的主线是前景信息,帮助达到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前景信息是语篇的主干和关键点。而背景信息是语篇的血肉,对语篇起到丰富、辅助和评价作用,提供事件的场景和相关因素。

“VA”结构多作为主观评价,那么根据我们的预测,“VA”结构在语篇中应该多作为背景出现,因为评价不能作为叙事的主干。“AV”作为前景信息的比例好像应该更大一些。

我们从两个角度考察AV与VA结构的背景性。

(一)AV与VA结构小句句法属性的考察

“关于小句句法属性与背景信息之间的关系,Reinhart(1984)发现,从属性是背景信息的重要句法特征。主句为前景,表达事件过程;从句为背景,表现事件过程以外的因素,如时间、条件、伴随状态等等。”(方梅 2008)

方梅把小句分为自立小句和依附小句。自立小句( independent clause)用于表现前景/核心信息;依附小句(dependent clause)用于表现背景信息。

我们以“多吃”和“吃多”为例,考察它们所在小句的句法属性。

1.下面是“多吃”的几种用法:

(19)买不起肉,我们就多吃土豆和面包。(人民日报 1993)

(20)喜欢的话,你就多吃点吧!(市场报1994)

(21)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多吃脂肪, 如奶油、蛋黄等。(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2)有一个孩子,只因多吃了一个桔子,就被继母赶出家门,流浪异乡,……(王成;郑铁军郑承镇和80个流浪儿)

(23)大夫,要是我多吃胡萝卜,我的视力确实能好一些吗?(读者(合订本))

例19-23中,“多吃”所在小句是独立小句,其中例20表达的是劝告,例21表达的是建议,这两种用法是“多吃”比较独特的用法。

例22“多吃”所在小句表达原因,例23表达条件。例19-23,“多吃”所在的小句语法等级渐次下降,从属性越来越强。

例19-21中,“多吃”所在小句是自由小句,表达前景信息,我们归为A类,例22和23是依附小句,表达背景信息,所提供的是与语篇叙述没有关系的各种相关背景因素,我们归为B类。

利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共搜索到含“多吃”的例句587例,统计结果如下:

A类B类共计509;87%77;13%587

其中作为独立小句提供前景信息的有509例,所占比例为87%;作为依附小句提供背景信息的共有77例,仅占13%。可见,“多吃”小句的主要作为自由小句出现,在语篇中提供前景信息。

2.我们再来观察“吃多”的几种用例:

(24)这孩子又吃多啦!(老舍 小铃儿)

(25)妈妈让她也吃,她稚气地推脱说,她小时候水果吃多了,现在不愿意吃了。(人民日报 1995)

(26)娘有胃病,红薯吃多了就不停地反胃、吐酸水。(人民日报 1995)

(27)糖吃多了,容易损坏牙齿。(倒序现汉词典)

“吃多”在例24中用以叙事,表现的是一次性的事件,例25中“吃多”表明“不愿意吃”的原因,也是一次性的事件,例26中“吃多”表示“反胃、吐酸水”的条件,是一种惯常性的活动,例27中“吃多”则是虚拟的条件,也表示惯常性的活动。例24-27,“吃多”所在的小句逐渐降级,从属性增强。

例19中,“吃多”所在小句是独立小句,提供前景信息。我们归为A类。

例20-22,“吃多”所在小句都是从属的,是依附小句,我们归为B类。

我们将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到的117例含“吃多”的句子统计如下:

A类B类共计30;26%87;74%117

作为独立小句提供前景信息的有30例,所占比例为26%;而作为依附小句提供背景信息的则共有87例,占74%,占绝大多数。从比例上可以看出,“吃多”所在小句,确实多为依附小句,以提供背景信息为主要功能。

以上考察表明,“VA”结构所在的小句多是依附小句,表达背景信息;“AV”结构所在小句多是自由小句,表达前景信息。

下面我们在及物性方面的考察也同样证实了我们的这个结论。

(二)AV与VA结构小句及物性的考察

“及物性是一组语法特征的集合”(张旺熹 2005),表现的是行为动作由施事传递给受事。及物性跟背景性相关。高及物性对应的是前景信息小句,低及物性对应背景信息小句。据Hopper and Thompson(1980),影响句子及物性的有以下参数(表格引自张旺熹2005,略作修改):

下面我们分别从参与者、动词体、主动性、情态、施事、受事受影响程度、受事个体性几个方面考察AV与VA结构小句的及物性:

1.参与者

参与者主要是指动作的施事和受事。小句中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则及物性较高;如果只出现一个,或者一个也不出现,则及物性较低。如:

(28)饭菜而外,她还得吃零食,肚子越显形,她就觉得越须多吃好东西;不能亏着嘴。(老舍 骆驼祥子)

(29)待会儿,我一定多吃!(作家文摘 1996)

(30)当然了,多吃蔬菜和水果,给身体补充维生素,也是很有必要的。(人民日报 1996)

(31)患儿的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合理饮食,吃饭时要定时定量,切不可多吃而积食过多,晚上睡不安是常见的积食多的合并症状。(市场报1994)

参 数及物性高及物性低参与者两个或两个以上一个动力动作非动作动词体有终结点无终结点瞬时性瞬时非瞬时主动性主动非主动肯定性肯定否定情态现实非现实施事高能量低能量受事受影响程度完全受影响完全不受影响受事个体性高度个体化非个体化

例28 的施事“她”和受事“好东西”都出现了,及物性较高。例29只出现了施事“我”,例30只出现了受事“蔬菜和水果”。例31则施事和受事都没有出现。后三例的及物性较例28为低。

我们仍以“多吃”和“吃多”为例,进行了统计。在统计中,“话题链”中,处于“零形回指”状态的参与者,以及在对话中省略而可以明确补出的第一和第二人称参与者,都在统计范围内。

统计结果如下:

参与者为一或无参与者为二及二以上共计多吃230;39%357;61%587吃多99;85%18;15%117

“多吃”所在的共计587个小句中,有357例参与者为二,施事与受事都出现。这种情况所占比例为61%。“吃多”所在的共计117个小句中,有84例的参与者为一,小句中只出现了施事或者受事。15例参与者都没有出现。二者合计99例,占绝对优势,约占85%。从参与者这个方面来看,“多吃”的及物性较“吃多”高。

2.动词体

动词体考察动作的完成与否。动作有终结点的及物性高,没有终结点的及物性低。

由于VA结构的作用是主观评价,而评价应该是在动作结束之后,因此VA结构多为完成体,表现就是“吃多”常和“了”共现。VA结构多用于劝说和建议,所以多为未完成体。如:

(32)但是巧克力吃多了食欲全无,我还长了口疮。(王小波 阴阳两界)

(33)大家对刘四不敢发作,只好多吃他一口吧;菜是不能添,酒可是不能有限制,喜酒!(老舍 骆驼祥子)

统计结果如下:

有终结点无终结点共计多吃29;5%558;95%587吃多111;95%6;5%117

“吃多”用例中,111例是有终结点的,只有6例没有终结点。而“多吃”的用例中,只有29例是有终结点的,558例都没有终结点。

从动词体这个方面来看,“吃多”的及物性高于“多吃”。

3.主动性

主动性表现在动作是否有意完成,动作是否是施事可以控制的。

在我们所分析的AV与VA镜像结构中,由于动词是相同的,在是否有意完成上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这两种结构表示的事件或动作的结果却有可控与否的区别。这也是及物性的不同。所以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将以事件或动作的结果的可控与否作为标准,分析两种结构的及物性高低。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曾经提到,VA结构常用来表示受损义,说明VA结构表示的事件或动作的结果是不可控的,因为如果可控,就不会出现损失。与此相反,AV结构常表示可以控制的事件或动作的结果。如:

(34)我一直打算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少吃些甜食。(读者(合订本))

(35)向大家讲清人缺碘到底有什么坏处,全国人民该不该都吃碘盐,要是吃多了会不会得病等问题。(人民日报1995)

“吃”这个动作虽然都是有意为之的,是自主动词,可是“吃”的结果可控性不同,“吃多”是不可控的,“多吃”是可控的。

与此相适应,“多吃”的前面常有一些表示意愿的词语,比如:打算、鼓励、提倡、宁可、劝、号召、要求、决定、尽可能、叮嘱、尽量、答应,以及一些能愿动词,如:愿意、希望、应该、要、得、能、可以等等。

下面是我们的统计结果:

主动非主动共计多吃570;97%17;3%587吃多1;1%116;99%117

“多吃”用于可控结果的有570例,占97%,“吃多”则除一例外,都表示不可控的结果。

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所见的很多论著中,认为“吃多”这样的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祈使这种具有可控性的意义,但在我们的统计中,117例“吃多”却只见到了一例用于祈使句,而且还是出现于翻译作品中,很难说是否受到了外语语法的影响:

(36)己被砍伤的鳞片比起来还差得多,必须还要再杀多一点,必须还要再吃多一点。(翻译作品 罗德岛战记)

从主动性这个方面来看,“多吃”的及物性高于“吃多”。

4.情态

情态考察的是动作的现实性。现实的动作及物性高,而非现实的、虚拟的动作及物性低。

一般认为,条件句、假设句、意愿句、祈使句、疑问句的现实性比较低。

如下面两例中的“吃多”和“多吃”都是虚拟的动作:

(37)这倒是真的,吃多了糖,最容易发胖。(张爱玲 红玫瑰与白玫瑰)

(38)如果每人每年多吃一斤肉,全国每年需要增加25亿公斤饲料粮……(人民日报 1995)

现实非现实共计多吃118;20%469;80%587吃多42;36%75;64%117

据我们的统计,“吃多”用于表示现实性的用例有42例,“多吃”则有118例。按照比例来说,“吃多”的现实性高于“多吃”。所以从现实性的角度来说,“吃多”的及物性高过“多吃”。但从比例上说,二者现实性的比例都低于50%,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多吃”和“吃多”的及物性都较低。

5.施事

施事考察的是事实主动实行动行为能力的大小。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考察施事力。

1)施事的出现与否

表现同样一个事件时,实施出现与否影响到句子的施事力大小。施事出现,施事力就大;施事不出现,施事力就小。我们考察了“吃多”与“多吃”结构小句的施事隐现情况如下:

出现不出现共计多吃433;74%154;26%587吃多38;32%79;68%117

“多吃”施事出现的用例有433例,占74%;“吃多”施事出现的用例有38个,占32%。

2)施事的有定无定

有定的施事有更高的施事力,无定的施事则施事力较低。

如下面的例子:

(39)我警告你,姚宓,你以后得多吃鸡鸭鱼肉,你再瘦下去,就变成鬼了。(杨绛 洗澡)

(40)教员吕锡铅因吃多了油腥东西,又喝了不少凉水,这几天颠晃着大驴头,老往茅厕里跑(冯德英 苦菜花)

(41)怀孩子的要多吃盐。(苏童 1934年的逃亡)

(42)人如果吃小面包吃多了就要发烧。(翻译作品 小飞人三部曲)

例39、40的施事:“你”和“吕锡铅”所指是有定的,而例41、42的施事“怀孩子的”和“人”的所指则是无定的。

经过统计,“多吃”和“吃多”结构的施事所指有定与否列表如下:

有定无定共计多吃320;55%267;45%587吃多45;38%72;62%117

“多吃”的施事有320例是有定的,占55%;而“吃多”则只有45例是有定的,占38%。

从施事的角度考察,“多吃”的及物性高于“吃多”。

6.受事的个体性

受事的个体性指的是“受事特定化的程度和它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体与其背景相区别的程度”(彭怀锦2005)。受事是通指的,其个体性程度高;受事是单指的,其个体性程度低。通指成分常常是光杆名词,一般不受数量词修饰;单指成分常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如:

(43)糖吃多了,容易损坏牙齿。(倒序现汉词典)

(44)从远洋运回的水产品,种类就多达四五十种,可让全国每个城市人口多吃两公斤海水鱼。 (人民日报 1995)

如例43的受事“糖”是一个通指成分,不能说“*一块糖吃多了/一些糖吃多了”;例44的受事“两斤海水鱼”就是一个单指成分。

我们对“多吃”和“吃多”结构受事的统计结果如下:

单指通指共计多吃246;42%341;58%587吃多1;1%116;99%117

二者受事的指称性都多为通指,不过“吃多”受事通指的比例显然要远远高于“多吃”。

通过对“吃多”和“多吃”结构所在小句的及物性的考察,我们发现,“吃多”只在“动词体”和“情态”两方面高于“多吃”;而“多吃”则在“参与者”“主动性”“施事”和“受事的个体性”这几个方面都普遍高于“吃多”。可见,“多吃”小句的及物性高于“吃多”。

“AV”结构的及物性高于“VA”结构,也就说明,“AV”结构小句在篇章中多表达前景信息,而“VA”结构小句多表达背景信息。这与我们前面的结论是一致的。

我们回到例6,这个例句表达了一系列事件,是一个事件链,事件的过程为:“起草——错写——笑——编诗”。其中“错写”作为事件的一个进程,是作为前景信息出现的。而在例6’中,“错写”改为“写错”,叙事链就变成了“起草——写成——笑——编诗”,“写错”句就变成了背景信息。再如:

(45)然而付款后,黄某回到湖南久等不见到货;再到南阳车站查询,却得知南阳站根本没有发过这样的车。(人民日报 1996)

在这样一个叙事链中:“付款——回湖南——久等——查询——得知”也只能用“久等”而不能用“等久”

三 结 语

综上所述,“AV”和“VA”结构的不同表现在:“VA”结构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这种主观性表现在说话人认为事件结果的“大量”对施动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因此这种结构常用来表示警示;而“AV”结构没有这种受损义,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示劝说和建议,它表示的客观量的意义也使得这种结构可以用在比较句中。

“VA”结构的主观性也使得它在叙事中不常作为事件的主线,因为叙事是客观的,主观的内容只能为事件增加血肉,添加背景;而“AV”结构则常常用来作为前景信息,作为叙事主干出现。

半 介.动词的状语和补语[J]. 语文知识,1957,(8).

陈 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2).

方 梅.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中国语文,2008,(1).

竟 成.补语的分类及其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3,(2).

李 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2005.

李 珠.“多(V+N)”的语义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1988,(1).

刘柏林.关于定、状、补语的语义指向问题[J].语文学刊,2002,(5).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3).

刘松汉.形容词作状语、补语情况再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1990,(1).

刘月华.状语与补语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1).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2007.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1、2).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1).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补议[J].汉语学习,2001,(6).

吕叔湘.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J].中国语文,1966,(2).

马 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二)(三)[J].汉语学习,1997,(1、4、6).

裘荣棠.“多”与“少”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性[J].中国语文,1999,(6).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王 还.汉语的状语与“得”后的补语和英语的状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

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汉语学习,1996,(1).

辛永芬.“多+V”和“V+多”语序的认知解释[J].汉语学习,2006,(5).

邢红兵.含“VA”结构的句子的语义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1994, (4).

袁毓林.祈使句式和状态补语的类[J].汉语学习,1991,(1).

张 黎.“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J].世界汉语教学,2003,(1).

张国宪.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J].汉语学习,1988,(4).

张旺熹.从句子的及物性看欧美学习者汉语“被”字句的偏误[A].对外汉语研究与评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7-85.

张旺熹.“动+形”结构的原型范畴[A].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163-185.

张旺熹.动补结构的语义系统[A].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186-211.

赵金铭.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Hopper,Paul J.& Sandra A.Thompson.Transitivityingrammaranddiscourse[J],Language1980,56,(2).

猜你喜欢

补语物性状语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状语从句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