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2010-11-27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王 真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贺飞英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朱福兴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油菜菌核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王 真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贺飞英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朱福兴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分别用8种常见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进行毒力测定。结果发现,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的抑制效果最强,其EC50值仅为0.021 8 mg/L,然后依次为异菌脲、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三唑酮和福美双,抑菌效果最差的是乙霉威,其EC50值高达13.140 1 mg/L。
油菜菌核病;化学防治;毒力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 de Bary)是油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会造成菜籽减产和含油量降低,直接的经济损失达5%~10%,严重时达到50%[1]。多年来防治油菜菌核病化学药剂主要采用的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与之复配的药剂,但随着药剂的常年使用,油菜菌核病菌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从而使药剂的防治效果下降,甚至防治失败[2]。本试验采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的8种杀菌剂,分别对同一株油菜菌核病菌株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的测定,以明确不同药剂的抑菌效果,筛选出最佳的防治药剂,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抗性治理,以及更深入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油菜菌核病菌:采自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剥离发病油菜茎秆上的菌核,消毒分离纯培养,4 ℃保存备用。
1.2 供试药剂
98.1%多菌灵原药(江西海利贵溪化工有限公司)事先用0.1 moL/L的盐酸稀释成10 000 mg/L作为母液,盛放于250 mL的磨砂棕色广口瓶中,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96%菌核净原药(浙江温州农药厂)事先用甲醇稀释成1 000 mg/L作为母液,盛放于250 mL的磨砂棕色广口瓶中,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25%咪鲜胺EC(湖南天泽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98%腐霉利原药(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95.4%乙霉威原药(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95.3%异菌脲原药(浙江生化有限公司)这三种原药用丙酮溶解稀释成10 000 mg/L的母液,冷藏备用。
1.3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20 g、水 1 000 mL)。
1.4 试验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药剂对几种油菜菌核菌的毒力。具体做法是:将8种药剂分别配制成5个不同浓度的含毒PDA培养基,用7 mm的打孔器打取菌丝的最外缘,挑取菌碟置于含药培养基中央,每个浓度重复3次,设置不含药培养基为对照。放入27 ℃培养箱中,3 d记录各个浓度的菌丝生长直径,用DPS专业版软件处理数据,求出回归方程、EC50及相关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表1 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8 fungicides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8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结果如下表1所示。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八种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株的生物活性,抑菌效果最好的为多咪鲜胺和异菌脲,其EC50值分别为0.021 8 mg/L和0.028 6 mg/L,然后依次为多菌灵、菌核净和腐霉利,其EC50值分别为0.162 2 mg/L、0.530 2 mg/L和2.266 0 mg/L,效果最差的是三唑酮、福美双和乙霉威,其EC50值分别为6.151 4 mg/L、6.601 3 mg/L和13.140 1 mg/L,乙霉威的EC50值是咪鲜胺的650多倍。
3 小结与讨论
所选用的8种杀菌剂中,咪酰胺抑菌效果是最好的,这与前人[3]在田间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异菌脲、菌核净和腐霉利都属于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有比较好的抑菌效果,这与石志琦等[4]认为选用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如速克灵、扑海因、乙烯菌核利和菌核净防治油菜菌核病菌的效果比较好,是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的有效途径的结论是一致的。
本试验中多菌灵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为0.162 2 mg/L,比菌核净和腐霉利的EC50还小,说明多菌灵的抑菌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与张夕林等[5~8]的研究结果相反。分析原因可能有三:①田间的活体抗性监测与室内的毒力测定有比较大的不同,室内离体测定不能完全代替田间的实际状况;②本试验选用的油菜菌核病菌株来自四川省,可能不同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由于防治用药的情况差异比较大,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不同所致;③本试验室内试验选用的是多菌灵原药,而田间监测用的是制剂,原药和制剂的理化性质差异比较大。
乙霉威属于氮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测得其EC50值很大,是多菌灵的100多倍,与多菌灵表现出很强的负交互抗性。
[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3~185.
[2]杨敬辉,潘以楼,朱桂梅.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多菌灵和乙霉威敏感性表型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1):99~101.
[3]孙俊铭,韦 刚,张启高,等.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80~81.
[4]石志琦,周明国,叶钟音.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J].江苏农业学报,2000,16(4):226~229.
[5]张夕林,张 治,张建明.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下降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3):15~17.
[6]潘以楼,汪智渊,吴汉章.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稳定性[J].江苏农业学报,1997,13(1):32~35.
[7]李 伟,周益军,陈怀谷.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63~68.
[8]杨敬辉,潘以楼,朱桂梅.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机理[J].植物保护学报,2004,31(1):74~78.
2010-04-20
王 真(1982-),男,湖北房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
朱福兴,E-mail: zhufuxing@mail.hzau.edu.cn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3.001
S435.65
A
1673-1409(2010)03-S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