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2010-11-26孙晨红顾红莫延利林晓颖
孙晨红,顾红,莫延利,林晓颖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孙晨红,顾红,莫延利,林晓颖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教育观、教学观的转变,相应的实践层面上的教师职业技能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教育要应对新课程改革,依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应加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新课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具备一定水平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我国自2001年正式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的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为改革总纲、以“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改革运动。此次课程改革,带来教育观、教学观的根本转变,相应的实践层面上的教师职业技能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目前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教师职业技能理论研究严重不足,探讨与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的职业技能,既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线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职业培训的缘起与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始于17世纪的师范教育机构,世界最早的法国、德国的短期师资培训机构的教学法的训练,其目的是满足普及义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的需要,使教师掌握能胜任教学活动的一定的技能,可见,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是从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始的。
18世纪下叶,教学开始作为一门专业从其他行业中分化出来,把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训练,作为合格教师质量规格之一,把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看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1]一些国家,在制定教师规程上,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对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盛行于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能力本位”主导教师教育的时期,所谓“能力本位”即强调的是教师职业技能对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以此创立的“微型教学”为各国所借鉴。尽管其单纯的技术的训练模式而使教师逐渐失去了批判地分析、反思教学背景的愿望和能力,但毕竟突出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教师职业最为基础的方面而逐渐被人们所认同。[2]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日渐升温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教师职业技能被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研究。[3]从教师职业技能的演变发展来看教师职业技能具有时代性,教师职业技能必然随着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挑战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其职业技能是否可以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载体的更新,都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构建的教师职业技能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努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应该是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教师职业技能发展提出的挑战。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转变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是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分不开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要形成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具有这种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新必然对教师职业技能提出新的挑战。
(三)教学载体的更新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挑战
教学载体的更新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加大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更大的选择权和更多的自由支配的余地。在选择教材和使用的教材与以往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更主要的还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要锻炼并逐渐形成课程开发的技能。
2.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纲要》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如何应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把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技能是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改革课程结构,加强教育见习、实习
1.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课程调整与完善。第一,充分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丰富通识课程门类。在设置学科课程基础上设置和基础教育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为教师拥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打下基础。第二,在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加强教育类选修课程。具体做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设置教育类选修课程。例如 《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中小学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校本课程研究》等。第三,强化技能训练类课程。例如,《中小学基本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等。
2.加强教育见习、实习。教育见习分层递进。一年级安排一周的见习,目的是加强高师学生对目前中小学的全面了解,丰富学生对中小学的感性认识。二至三年级,教育见习的时间增加为每学期两周。并提高教育见习的要求,增加教育见习的研习内容,即教育见习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学生见习之前,要求在科任教师的指导下,明确研习题目及研究方法,学生带着课题研习,通过研习,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得出结论。通过研习,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增强了教育见习的目的性,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有效地克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见习“走马观花”的现象。为解决教育实习时间短、实习效果差的问题,实习时间由四周增加到八周,并加强教育实习的指导和质量监控,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对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实际作用。
(二)明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优化培训过程
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发展要求及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实施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协调统一。长远目标更应当是综合的和全面的。即培养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目标分三个层次:首先,培养学生具备作为现代人必备的一般技能;其次,培养具有基本的职业技能的中小学教师;再次,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中小学教师。目标的定位充分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便于有效的贯彻实施。
(三)加强高师教师培训及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具有教师教育专业特有的教学文化
1.实施专业教师新课程的专项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有关基础教育的研究、交流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把握基础教育发展走向,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实施新入职的教师在试用期期间带着课题,深入中小学,参与中小学的教学及教育研究活动。既为其提高自身教学、教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教师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3.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讨,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开展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教师教育特有的教学文化。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M.D.Gall,The Developmentd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icroteaching in Teacher Educathon.
[3]荀渊.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研究,2004(8).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Skill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UN Chen-hong,GU Hong,MO Yan-li,LIN Xiao-ying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 China)
Based on the basic changes to the views on education,teaching and students which was brought by the new curriculum,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skills on the practicing level will definitely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o the education should be suit with the challenge of new curriculum,meet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t present,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teachers’training skills,which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curriculum;teachers’professional skill;the training countermeasure
G451.2
B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34073)、黑龙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GGH07025)〕
2010-04-06
孙晨红(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顾红(196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莫延利(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林晓颖(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1001-8794(2010)11-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