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硅宝科技 新材料新贵
2010-11-26何春梅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该是做“大事情”的时候了。
2009年6月,硅宝科技(300019.SZ)的总资产为1.47亿,仅仅几个月后,硅宝科技募得资金2.99亿,总资产瞬间翻番。
这是一家简单到有些偏执的技术型公司,在成立后的多年时间里,从未向银行贷过款,甚至还把风投拒之门外。但现在,创业板改变了它的命运。
“创业板看重自主创新和成长性,而我们是第一批企业里唯一的新材料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 硅宝科技创始人之一、总经理王有治向《英才》记者透露。
有机硅室温胶是硅宝科技的“高新”含金量,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而在电力、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因为对有机硅室温胶的技术要求较高,目前我国主要依靠进口或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硅宝科技是少数能提供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之一。
与国内同行相比,硅宝科技涉足的行业相对较多,甚至其在成立之初只是一家有机硅室温胶专用设备销售和提供有机硅室温胶配方技术的企业。直到2001年下半年,国内有机硅市场急剧放大,国家相关的认证机构与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才刺激了硅宝科技转型为自主生产高端产品。
“我们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东西,而且敢于投入。”王有治的底气在于,硅宝科技的创业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多为有机硅行业的专家,而且其核心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创新。但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硅宝科技能否保持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英才》记者,硅宝科技的技术优势和人才储备是其最大的优势,“室温硅橡胶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针对不动环境和需求的服务能力是其维持高毛利的保证,而领先的技术优势则为硅宝的这种服务能力提供了保障。”
这也是硅宝科技坚持靠自有资本金滚动发展的一大原因。1998年,硅宝科技注册资本为50万元,其间有过6次扩股融资。主动找到硅宝科技想要入资的创投企业不断,但都被硅宝科技管理层拒绝了。“我们对机构的看法是,他们能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帮助企业上市,临时解决资金问题,但是当时银行对我们的支持很大,不差钱。”而其另一个考虑就是,硅宝科技的管理层几乎都是硕士与博士毕业的行业内专家,有明确的未来愿景,所以“不愿意别人进来更多地涉足公司的事务。”
登陆创业板之后,硅宝科技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把原来的成熟市场不断放大;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诸如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设计,谁最先开发出来,谁就占领了市场。”
在王有治看来,硅宝科技未来是否能在竞争中取胜,取决于两个关键:一是硅宝科技的产品是否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而另一个,硅宝科技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我们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客户在这方面的市场份额。”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机硅行业面临着客户市场衰退带来的影响等风险。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外汽车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复苏缓慢,硅宝科技未来同样面临着无法有效开拓市场,致使产能利用率无法提高,利润率下降等风险。
除此以外,可能引起投资者担忧的还有硅宝科技的股权结构。硅宝科技现任董事长王跃林并不是公司最早的创始人,而是硅宝科技在2005年第6次增资扩股时,以现金出资的形式进入硅宝科技的。
“我们当时想找一个行业专家加盟到硅宝科技,最好是在行业里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王跃林和王有治曾是同事,同样是做研发出身,并且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正好符合硅宝科技当时的要求。
现在,硅宝科技第一大股东王跃林持股比例27%,第二大股东王有治持股比例24.75%,第三大股东郭弟民持股比例20.25%,换句话说,硅宝科技是没有实际控制人的。这种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是否会影响到其决策的效率呢?
“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在沟通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同时,这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免了一股独大时可能的错误决策。”王有治并不认为这会成为硅宝科技未来发展的障碍。而分析师却从另一方面解读了这种“公司技术核心和市场核心持股比例占50%以上”的股权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杜绝核心人员被高薪挖角的危险,也保证了公司高层人士利益与股东利益的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