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例
2010-11-24李萍
■李萍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综艺节目纷纷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开办了以游戏为主的综艺节目。但自2000年以来,综艺节目便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的收视率也直线下降,某些节目还引起观众和专家的激烈“讨伐”。而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从开播至今,却已顺风顺水地走过了整整13岁。对于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被记载的成绩;对于中国电视界来说,这不得不算是一个奇迹。要知道,韩国人气最高的综艺节目《X-MAN》,也只存在了3年零5个月。更重要是的,《快乐大本营》不仅长寿,而且13年来观众对它的热爱仍旧没有改变,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什么原因让这档节目火爆荧屏,长盛不衰的呢?笔者认为,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快乐大本营》不断突破的不老良方。
一、形式不断出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内地观众还把各种晚会当作最主要的电视消遣,《快乐大本营》出现了。它将多种娱乐元素兼容并蓄,包罗了明星、才艺秀、游戏、现场互动、脱口秀等等对当时观众来说无一不是新鲜体验的节目形式。
《快乐大本营》最初的立意,用第一任导演宋点的话来说就是,“要给忙碌了一周的中国观众在周末送去轻松和快乐”。秉承着时尚轻松、快乐健康的宗旨,他们把明星拉下神坛,让观众看到他们更真实、更亲切的一面;他们把观众请到台上,展示他们过人的绝技;他们把呆板的电视主持变成精彩的脱口秀;他们第一次让内地观众领略到什么叫娱乐节目。换句话说,《快乐大本营》称得上是内地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
然而,《快乐大本营》并没有一条老路走到底,在原有模式不断被模仿的情况下,节目开始了不断的创新之路。在主持形式上,1997年开播时由李湘和海波两人主持;1998年,海波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何炅加入;1999年,李维嘉加入,开创了当时十分新颖的两男一女主持模式;到2006年,更是创造性地推出新一代主持团体,由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人组成“快乐家族”。在环节设置上,“乐华IQ 无限”、“太阳计划”、“爱的速递”、“你最红系列”等等节目形式的不断推出,让《快乐大本营》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而且还对湖南卫视其他节目、甚至其他卫视的节目制作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说《快乐大本营》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身形式的同时,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引领着内地娱乐节目发展的潮流。
二、内容不断刷新
传媒世界,内容为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电视综艺节目来说尤其如此。不论节目的形式如何新鲜、新颖、新奇,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支撑,节目也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同;好的内容如果不时时刷新,节目同样也难以得到受众持续的追捧。《快乐大本营》从开播之初起,就十分注重内容的把握和刷新,因而13年来,始终站在市场的制高点,牢牢地抓住了受众的心。
《快乐大本营》创办初期,以娱乐休闲为主导,设有“精彩二选一”、“快乐传真”、“心有灵犀”、“火线冲击”等游戏环节,特别注重参与性,既有场内嘉宾和观众的现场参与,又有场外电视观众的热线参与,迅速在湖南卫视所覆盖的全国广大地区占据周末的黄金时段,被专家称之为“快乐旋风”。但当各地电视台出现了近百档类似栏目时,《快乐大本营》又把小朋友机灵可爱的特征用真人秀的形式搬上荧屏。“快乐小精灵”带来的快乐旋风迅速又风靡全国。当其它栏目准备跟风时,2000年,《快乐大本营》正式推出了“乐华IQ无限”板块,节目游戏共分十关,选手答题闯关,闯过每一关后即可得到相应奖金,一露面就在中华大地引起热烈反响。2003年,《快乐大本营》推出传递爱的力量的一个全新环节——《爱的速递》,帮助观众完成心里对亲人朋友爱人的感情遗憾或愿望。这一环节一经推出,报名者如潮,在全国掀起了传递爱的热潮。2004年,《快乐大本营》推出“你最红”系列活动,包括“夺宝你最红”、“运动你最红”、“冒险你最红”,首次尝试全外景的操作模式,并且报名不设门槛。2005年《快乐大本营》走过8个年头时,又在全国首创电视主持人PK赛,希望通过节目变革来实现新的突破。三位主持人何炅、李维嘉、谢娜勇敢走上舞台,通过展示自己接受观众的眼光和评判,完成了“化茧成蝶”的突破。2006年,《快乐大本营》再次刷新,成功举办“闪亮新主播全国选拔赛”,这是中国第一档面向大众零门槛的主持人选秀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的的参与和广大观众的关注。2008年,在全民迎奥运的大背景下,《快乐大本营》推出了“我爱奥运”系列活动,让众多大牌明星回归舞台,节目又屡次拿下全国收视第一……
可以说,从一开始起,《快乐大本营》就无时无刻不在刷新着节目的内容,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书写了它13年收视长红的神话。
三、概念不断更新
《快乐大本营》开播之初就以“快乐”定位,意在娱乐大众,让受众在一周的忙碌生活后在节目中寻找的快乐。快乐本来就是人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生活幸福的一种表现,是人人都想追求的东西,所以《快乐大本营》抛出快乐概念,必然会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持续的支持,因为快乐对于人们来说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时尚概念。《快乐大本营》的“张扬快乐,张扬个性,张扬青春”的理念,牢牢地抓住了年轻受众群体的心,使得《快乐大本营》成为年轻人每周的必备话题。同时该栏目的这一定位,直接导致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它的成功,成为湖南卫视的典范,并且将其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湖南卫视,让快乐中国成为电视台的标志,这也是湖南卫视领先于其他兄弟电视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2004年开始,栏目开始确立以阶段性活动为亮点,以普通观众为主角的节目改版方向,淡化“大综艺”的明星套路,逐步尝试“海选”、“真人秀”、“现场PK”等“泛娱乐化”的新概念,突出了“全民娱乐”的新概念,为普通观众或草根团体、组合打造了一个展现个性的“全民娱乐”平台和分享快乐的机会,同时也极力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推介时尚、新奇的文艺表演形式,传递“快乐至上”的娱乐精神,突出了以观众为主体的“娱乐天下”的节目宗旨。
2007年节目开始逐步推出“主题娱乐“的新概念,邀请更多热点明星人物参与,并与形成团队化的5名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一起游戏娱乐,每期有一个主题,成功实现从“全民娱乐”到“主题娱乐”的转变,有评论评价这个转变是“紧跟时代的创新”。
四、机制不断革新
湖南卫视的创新从一开始便是被竞争激活的,早期湖南广电创办湖南经济电视台,便是为激活湖南电视的一潭死水,湖南经济电视台给了湖南卫视很大的刺激和竞争压力,内部竞争的体制带来的持续创新引领了中国电视娱乐潮流。
在管理机制上,湖南卫视采取栏目末位淘汰制。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创作团队的潜能,使节目质量提高,从而摆脱国营电视台所普遍存在的“大锅饭”现象。末位淘汰制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节目必须在不断创新中生存,节目的好坏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收视率上,所以要想出妙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快乐大本营》一开始就瞄准市场、瞄准明星、瞄准观众,因而,节目的内容环节、游戏的设置方式、观众的互动参与、嘉宾的选择……都是为了节目的火爆。
另一方面,《快乐大本营》实行栏目编制片人制,对制片人给予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权,这在制作作机上是一大突破。《快乐大本营》栏目组与工作人员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节目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时增减员工,不需要经过台里的层层审批,于是就节省了审批所浪费的时间,同时给了节目组更大的自主性,有助于激发团队的归属感。因此,在《快乐大本营》,聚集了湖南电视乃到中国电视最优秀的制片人、节目编导、主持人、技术制作人员等,他们构成了一个精干务实、团结协作的制作团队。
尽管栏目内部的竞争已非常激烈,但湖南卫视并没有就此放松对《快乐大本营》的管理,而是出台更为激烈的机制,促进栏目不断突破——2009年,湖南卫视将另一档新锐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与《快乐大本营》进行正面交锋,经常拿《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进行比较,从收视率、主持人、制作团队等进行多方对比,这种同台竞争,给《快乐大本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无形之中又驱动了节目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五、品牌不断创新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伴随电视媒介市场而来的是受众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同样的电视节目,观众会倾向于收看他们喜欢的电视频道,这就是受众对不同媒介品牌的认知结果,尤其在媒介内容越来越趋向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的建立更显重要。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个性品牌符号,培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就是在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其综合价值是可想而知的。《快乐大本营》从一开始起,就十分注重主持人的品牌打造,先后成功地将李湘、何炅、谢娜等人包装成为娱乐明星,使得该栏目的主持人阵容就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因为他们自身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本身就成为了收视率的保证。
《快乐大本营》在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后,还善于利用名人效应提升品牌,吸引了大量的人参与其中,从而成为一种宣传手段,搭建出一个观众与明星或是相关事件的平台,既让观众了解了事件,也扩大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在《快乐大本营》形成品牌栏目后,湖南卫视又进一步打造品牌频道,确定湖南卫视频道内容定位为“以娱乐、资讯为主的综合性频道”,“娱乐”成为频道品牌的显著标签。最终形成了湖南卫视的整体频道品牌——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频道。品牌频道形成后,又进行品牌扩张,从不同内容、不同层面深入诠释“快乐中国”这一频道理念,使湖南卫视的品牌形象清晰丰富,深入人心,充满张力。反过来,频道品牌的扩张,也维护、稳固和提升了栏目品牌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传媒竞争异常激烈的立体资讯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快乐大本营》13年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