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7例
2010-11-22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西安710068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西安710068)
郭 剑 吴贵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然而,临床上除严格控制血糖外,尚缺乏针对 DPN尤其是痛性神经病变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缓解疼痛,对症治疗仍是主要手段[1~3]。托吡酯是新一代抗癫痫药,近年来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痛取得良好效果;此外,Smith-Swintosky等[4]报道托吡酯能够促进面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提示托吡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体重等相关代谢指标[5]。我们应用托吡酯治疗 DPN患者 37例,以观察托吡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及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DPN患者 72例。均符合 ADA 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①四肢感觉异常,麻木及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闪痛、刀割样疼痛;②肌腱反射减弱、消失;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④神经电生理检查: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45 m/s;⑤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对照组(B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所有入选者以格列奇特普通片(达美康)作为基础降糖药(80mg,2次 /d)控制血糖。A组口服托吡酯,25~50 mg,2次 /d;B组口服消炎痛,25 mg,3次 /d。总疗程 1个月。
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卧床醒后 30min进行腱反射、膝反射,逐项询问自觉症状轻重并作记录。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下降≥2/3;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下降 2/3~1/3之间;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下降不及1/3。治疗前后各测一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 Ridit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3。A组与B组在年龄(59.3±12.5岁 vs 61.8±13.1岁)、性别、病程和治疗前神经电生理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表2 两组糖尿病病程分布比较(单位:年)
表3 两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单位:m/s)
2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见表4,表5。治疗后,A组患者倦怠乏力、肢体麻木、疼痛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A组显效21例(56.76%)、有效 13例(35.13%)、无效 3例(8.11%),总有效率 91.89%(34/37);B组显效 9例(25.71%)、有效 8例(22.86%)、无效 18例(51.43%),总有效率 48.57%(17/35),A组疗效优于B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A组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肌电图显示: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P<0.01)。与B组相比,疗效明显(P<0.01)。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对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肾功、血压、心电图等监测,未发现异常。
表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表5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s,m/s)
表5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s,m/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01
B组 35 治疗前治疗后 39.5±4.5 42.2±4.4 36.9±3.9 39.7±3.5 39.2±4.1 40.8±3.7 31.9±3.8 33.5±2.6
讨 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十分隐袭,在糖尿病确诊后的10年内有 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有血管、代谢、神经生长因子、自身免疫及炎症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6]。有报道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或 a-硫辛酸可以缓解 DPN引起的疼痛,但是不能完全消除疼痛症状;类罂碱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能有效的缓解 DPN引起的症状,但因其具有强烈的副作用而不能作为一线药物使用[7]。托吡酯是新一代抗癫痫药,可阻断Na+通道,阻断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导致的反复电位发放;可增加 GABA激活 GABA受体的频率,加强 Cl-内流,增强抑制性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降低谷氨酸受体的活性,降低兴奋性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8]。从作用机制而言,其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中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异常的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托吡酯和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结果也显示经用托吡酯治疗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说明托吡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托吡酯对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临床观察过程中,亦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托吡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改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症状,并可促进神经纤维修复。
[1] 商军科,裴瑞霞,杨国春,等.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J].陕西中医,2004,25(3):204-205.
[2] 唐拂晓.前列腺素 E1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852-853.
[3] 方春娥,魏淑琴,赵淑芳.弥可保联合怡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4例疗效观察 [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1017-1018.
[4] Smith-Swintosky VL,Zhao B,Shank RP,etal.Topiramate promotes neurite outgrowth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after nerve injury[J].Neuroreport,2001,12(5):1031-1034.
[5] Astrup A,Toubro S.Topiramate:A new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obesity[J].Obes Res,2004,12(suppl 3):S167-S173.
[6] 蓝星莲,潘龙瑞,兰 鸿,等.小檗碱对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 IL-1β、TNF-α的影响 [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4):392-395.
[7] Chong MS,Hester J.Diabetic painful neuropathy: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 Options[J].Drugs,2007,67(4):569-585.
[8] Glauser T A,Miles M V,Tnag P,etal.Topiramate phamacokinetics in infants[J].Epilepsia,1999,40(6):78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