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影波上云,秋声月前树:赵雁君书法印象

2010-11-16

茶博览 2010年8期
关键词:师法德艺双馨秋声

█ 查 律

寒影波上云,秋声月前树:赵雁君书法印象

█ 查 律

赵雁君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熟起来的书家,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也与当今书法这一转变无法分开。他擅长大幅巨制,尤以大幅的楹联书写为个人标志性的形式与面貌。

赵雁君的书法以行草书为主体,其师法过程也经历了简帛等民间书法、二王的帖学正脉以及恣肆狂逸的徐渭书迹等。九十年代书坛出现过向民间书法取法的热潮,以简帛、残纸等的生拙、多变和特殊视觉形式感为人们所注意,赵雁君对此的师法最初也基于此,然而最后的收获则与个人的独到理解密切相关。笔画线条的果敢厚朴,结字取势的朴茂与自由,这两者则是更为内在的深度把握。向二王师法的转变使其很快地把握了行草书的正脉,打开了其丰富、扎实的书写自由天地,确保其在书法本体上的高度和深度。而对于徐渭的师法,更基于自我个性中直率、洒脱的秉性,更彰显了敢于独行的魄力。

师法古人的不同方法和结果显示了师法者的智慧、能力和眼光。进入21世纪后的书坛向经典回归,人们不遗余力,在线质、线形、结字、章法等可以把握的方方面面上做足文章。于是书写让位于制作,心灵深处的精神之源被阻塞,书法成为了既有古典可视资源的再组合。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古典有所认识并且才气很高的书写者在此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中国书法的真谛在于书写对自身的超越。书写的是文字,留在纸上的是墨迹,书写应该是书写者生命的内在诉求,心灵之源的真切流注,纸上的可见之迹承载更多迹外的意蕴和情感。当为了眼睛那一瞬的强烈刺激而进行书写活动时,我们的思维被滞于一笔一划的展现上了,技术被凸显,实重于虚,有重于无,此时在不觉中已经离开了传统的根脉,书写被异化。赵雁君非常明确书写的本根,他的内心深藏着被那种书写本义的奇妙所打动而深深挚爱的情怀。他在被推向展厅的书法书写中始终感受着来自古人的召唤。

近年来,赵雁君的书写在总体上开始趋于平实,平实的作风源于他书写时内心的更趋于纯粹和自然,只有真实才是纯粹和自然的,当书写被赋予的额外要求越来越少时纯粹和自然就会绽然而至。平实不等于平淡,更不是平庸,平实则朴素,在朴素中情势、意趣则更为直接和动人。我注意到赵雁君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虚空,这种虚空沁人心脾而又回味无尽。进来又多作多字的小字作品,这是心性整体的从容呈现,标志着心中真境的到来。

“寒影波上云,秋声月前树”,这是一个清凉透彻的意境,我以为正可以用来形容赵雁君正在呈现的书法境界。“寒影波上云”,悠游闲适,空灵而有机趣,颇如其小字作品。“秋声月前树”,朗阔而有动感,独树擎天,还似其巨幅长联。

徐渭诗轴

凌云翰诗轴

赵雁君简历

赵雁君,一九六一年四月生,浙江诸暨人。师承鲍贤伦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

出版有《赵雁君书法作品精选》、《赵雁君行草楹联集》、《赵雁君丁亥集》等著作。获得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被中宣部授予“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青云画阁七言联

王冕诗扇面

猜你喜欢

师法德艺双馨秋声
声声慢 秋声
杏林国手 德艺双馨
——国医大师李佃贵
卧剥莲蓬听秋声
汉代经学师法家法研究述论
一片秋声入心来
师法自然,规划和营造公园特色植物景观
著名画家宋源文版画作品选鉴赏
苇花深处睡秋声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绿筑迹 ——台达绿色建筑展”台达记者会
德艺双馨
——这一方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