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冯氏”幽默

2010-11-16许宁

电影评介 2010年10期
关键词:李清贺岁片冯氏

“冯氏”幽默,熟悉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这指的就是冯小刚。冯小刚是当今中国影视界大腕级的人物,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观众喜欢他,市场欢迎他,世界也正准备迎接这位东方“传奇”。以下将分析他貌不惊人的外表下的真正个人魅力与艺术品味。

首先,冯小刚其人。

冯小刚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1978年参军。1984年,恰逢百万大裁军,部队精简整编,冯小刚被淘汰。转业后,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遭遇激情》是他与导演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随后,他开始自己担任导演工作。观众大都是从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开始正真喜爱他的。

其次,“冯氏”幽默与贺岁片。

“贺岁片”的概念来自香港,大约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狭义指每到年末,香港演艺界的明星会应约而聚,花几天时间,拍几部热热闹闹的全家福式的贺岁片。广义指在元旦春节这一黄金档期上映的影片。香港影坛借鉴了欧美圣诞、元旦档期的做法,根据中国人更注重春节的特点,创造了这样一个商机无限的词汇——冯小刚很巧妙地把他的幽默与贺岁片融合在一起。贺岁片本身来自于中国本民族的文化,在没有电影以前,逢年过节或有喜庆之事时,有钱人家总要唱堂会。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第三,冯小刚的喜剧风格独特、语言诙谐幽默。

1、喜剧明星(葛优)加上漂亮女星的固定组合。例如《甲方乙方》中是刘蓓,《不见不散》中是徐帆,《没完没了》中是吴倩莲。有句话说得好——流水的女演员,不变的葛优。这指的就是冯小刚的贺岁电影。

2、他的电影大都是一种“小品式”的故事。例如《甲方乙方》像一个小品晚会一样,通过姚远(葛优饰)和北雁(刘蓓饰)关于房子的恋爱来串场,将一个个小品故事(将军梦、英雄梦、受气梦、爱情梦、吃苦梦、明星的普通人梦、房子梦)串联在一起。让观众充满了一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兴致和热情。

3、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影片大部分的角色都是观众所熟悉的平凡、普通的都市小人物。他们虽然对境遇不满,有时也会嘲讽现实,但自有一套克服社会矛盾的逻辑模式,经常以游戏化的方式化解悲伤,而且最终个人愿望或多或少得以实现,结局圆满。例如《不见不散》是部悲剧性喜剧。刘元(葛优饰)和李清(徐帆饰)尽管对“美国梦”的追求历经坎坷,但最终还是略有成就,有情人终成眷属。

4、小人物的狡猾胜利。主演大都是“小人物”,讲述的是寻常百姓的故事,这就会消除观众的距离感,同时葛优饰演的角色经常会狡猾胜利,略显侥幸。例如《不见不散》中,刘元(葛优饰)是个晃晃荡荡没谱的“北京油子”,总是给李清(徐帆饰)没有依靠感的印象,但他聪明,什么都干——搞导游、卖墓地、给美国警察开语言班。刘元鬼点子多,李清总是上当,为了跟李清见面他还装瞎子,但这个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李清最终还是爱上这个小人物。再如《没完没了》中,韩东(葛优饰)在这场“绑架”闹剧中, 因为自己对植物人姐姐的细心照顾和不离不弃的善良之心意外地获得了小芸(吴倩莲饰)的爱情。

5、用反讽的态度释放观众情绪。冯小刚的影片经常拿中国人熟知的文化、社会经验来调侃,随时套用最流行和最时尚的语言和词汇,并掺杂有庄严的政治语汇,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例如《大腕》里“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这样的“小刺刀”比比皆是,再比如“没有好的想法,拍出的电影也是垃圾。”这就是对当时有些庸俗的影视作品的讽刺。再如《不见不散》中,当李清(徐帆)指责刘元(葛优饰)的教学方法时,他模仿《南征北战》中经典革命话语:“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

6、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对话性强,又借鉴了“相声”艺术的优点。冯小刚曾经给冯巩、牛群写过相声、给黄宏、蔡明写过小品,还给赵本山小品支过招,因此,语言幽默,正是他特长。他的电影,台词是最重要的亮点,这些电影中,就像一个是捧哏,一个是逗哏,两个人在相互抖包袱,直到把观众逗乐为止。例如“打死我也不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迎接光明。”“有组织,无纪律。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这些台词不得不让观众发笑,不得不让观众佩服冯小刚的语言天赋。

7、冯小刚很善于构造“合情合理”的荒诞情节。比如《甲方乙方》中的好梦公司;《不见不散》中的语言培训班;《没完没了》中的虚拟的绑架案;《大腕》中的两情相愿的葬礼——这些都显示出了他的智慧。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会发生,但是出现在影片中,观众却不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觉得挺合理。

8、经常会在影片结尾处加入一些悲剧元素,这就会使原本轻松的喜剧变得厚重了。冯小刚给电影注入了人文关怀,使得影片并不仅仅是肤浅地带给观众快乐,而是在欢笑的同时仍然能留下些遗憾,更加贴近观众生活,也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比如《甲方乙方》中,“好梦一日游”最终实现房子梦的夫妇,还是没有能够抗争过死神,虽然成全了妻子生前的美梦,却仍然没有留住她年轻的生命,让人欣慰她梦想实现的同时,也为她的离去感到深深地惋惜。

以上便是冯小刚电影的幽默特色所在,期待着他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影片。

在这里简单谈谈《夜宴》。观众对《夜宴》的评价褒贬不一,这是因为观众习惯了看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有种“先验预期”和“观影期待”,认为冯小刚就是能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导演,可是《夜宴》却一下子严肃起来,是个悲剧,伶仃让观众回不过神来,观众的预期与结果不一致,进而导致失望,因此才会有较为恶俗的评价。但客观地说,《夜宴》拍得不错,无论是叶锦添的舞美,谭盾的配乐,还是张黎的摄影,都能够体现出奥斯卡获奖者的水平。

“冯氏”风格喜剧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从而也奠定了冯小刚不可动摇乃至难取代的导演地位。有了冯小刚,我们的电影可能不怎么精彩;但没有冯小刚,我们的观众会更加乏味。

[1]陶冶著:刀刃上的舞者——冯小刚电影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7.9.

[2]张新煜、张红岩著:阳谋,恰似温柔的耳光M].东方出版社,2005.10.

[3]尹鸿、唐建英.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J].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李清贺岁片冯氏
粤西出土唐许夫人及冯氏墓志相关史事考略
国产贺岁片的前世今生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电影摄影机
火烈鸟
破案赚酒
贺岁片
初三看贺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