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持特色创新发展——苏州评弹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0-11-16夏雪慧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书场剧种听众

■夏雪慧

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弹的历史悠久,从明末清初,到清乾隆年间,评弹已经从形成发展到成熟。苏州评弹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审美趣味的多样化,苏州评弹的发展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听众和观众年龄偏大,市场日益缩小,从业人员偏少,苏州评弹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中国最美的声音”依然动听?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求突破

第一是各类书目的创新。苏州评弹在做好抢救传统书目的同时,传承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书目的创新。目前,书目旧、新书少,老人说老书、新人拜师说老书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创新书目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增加创作、改编人员。当前,评弹创作改编人员大都是评弹演员兼职的,专业创作人员偏少。各地可以采用增加编创作人员或向社会征集评弹书目的形式创作新书目。二是要拓宽创作内容。评弹书目的内容是决定听众群体的重要因素,虽然苏州评弹是在旧时代生成的地方曲种,但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传统艺术如何适应新形势,用评弹这特有的艺术特征来表现新的内容和主题,是苏州评弹不断创新的关键。在保持原有评弹元素的基础上,要注重反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在剧种上,要大胆吸收昆曲、京剧、话剧等艺术的营养,丰富表现手段和语汇。在表演艺术手法上,除说、噱、弹、唱之外,还应适当增加“演”的成分,借鉴现代戏的表演方法,以说、表、演为主。三是加大创作奖励力度。

第二是体制机制的创新,笔者认为体制机制创新是苏州评弹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理顺了关系,苏州评弹才能轻装上阵,彰显活力。一是要解决评弹团的体制问题。目前,各地评弹团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小、剧种单一、政府拨款少(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问题。加上其它原因,导致部分县(区)一级的评弹团发展十分困难,因此,针对编制小、剧种单一的问题,和其他剧种合并开展综合性文艺演出,或组建“曲艺团”,由原来单一的评弹变成多剧种的团队,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借壳上市”,在苏州评弹特色不变的前提下,借用外力,把评弹推向市场,发展壮大自己。二是要解决政府拨款少的问题,只有将“曲艺团”推向市场,由政府原来的拨款改为奖励,即“由拨改奖”,在多演多得的分配机制基础上增加多学、多传、多得的优演优酬、优创优酬收入分配机制。年终根据贡献的大小,实施奖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严格的奖励细则,实施分类奖励。三是要解决演员的问题。针对当前部分演员改行流失、后劲不足的现象,着重从待遇、职称两个方面来改进。

第三是用人的创新。评弹要振兴,关键还是人才,要有各类专业人才,苏州评弹要传承和发展,关键还是要有一批批后来人接班。笔者认为:一是用好现在政策,要进得来。评弹要发展,当务之急是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具有复合型的年青人才。在数量上,现有空缺编制要用好用足或临时挂靠的有偿兼职人员;在专业上,不能局限于引进名人名著上,更重要的是要引进那些年轻、有发展前途的演员和创作、改编人员,特别是基础较好的创作、改编人员。同时,也要适度引进少量其他剧种的人才,为发展和丰富评弹打好基础。二是用好人才,要留得住。人才引进后就要注重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在生活上要给予关心,享受同行业中较好的待遇。在工作上要创造条件,给予发展的机会,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在业务上促提高

目前,评弹演员大部分来源是苏州评弹学校的毕业生。演员几年或几十年没有参加过培训、没有进行知识更新的现象非常普遍,现有的专业知识全是在学校或师傅那里学到的。为此必须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

第一建立培训机构。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培训机构,由所在单位定期让演员进行业务知识的更新,分成初、中、高级进行有选择的培训,让评弹演员在工作之外有机会接受各类培训的机会。

第二要定期开展评弹理论研讨。做到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如:举办“评弹论坛”或“评弹艺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江浙沪评弹爱好者在评弹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历史教训,探讨评弹发展的规律,在传统书目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

第三要定期举办各类会演、比赛。如:“江苏省曲艺节”、“全省曲艺青年优秀作品邀请赛”等,为培养优秀的青年演员提供机会,让评弹这个“中国最美的声音”更响地唱起来。第四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各地评弹团自身也要结合实际,主动寻找舞台,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活动,借政府平台,扩大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在文化市场上占更多份额

苏州评弹要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拥有听众市场,笔者认为我们评弹工作者要善于宣传评弹,让百姓了解评弹。在组织好各类比赛、交流活动外,要善于把来自民间、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评弹推向市场,

一是要注重规划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把苏州评弹列入当地《文化发展纲要》中,把评弹列入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有一个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各地评弹团要利用好现代化的传媒手段,针对年青人的特点,利用网络的优势扩大影响,送评弹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都是宣传评弹、传承评弹、让百姓了解评弹的很好办法。

二是要合理建好书场。书场是评弹演出的主阵地,是宣传评弹、让百姓了解评弹的重要场所,针对当前各地书场偏少、设施偏差的情况,除积极争取政府经费支持外,要采取主管部门规划,允许民间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的办法,鼓励民间(股份制或个人)多方投资建书场。使其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保证演员的正常生活、方便演出。另外,要针对听众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经济能力,对书场的市口位置和内部设施好的,在票价上可适当拉开档次。

三是要不断扩大听众群。评弹要想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听众,首先是要留住中老年朋友、发展70、80后的新听众。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们生活条件好了,除了生活安定,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评弹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机遇,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评弹,使评弹在中老年朋友中深深扎根。其次是要扩大在年青听众朋友中的影响。除了培养传统的中、老年新听众外,更要注重培养青年听众朋友,青年一代艺术欣赏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我们对年青一代要注入更多的心血,使他们关注评弹,了解评弹、喜欢评弹,发展、培育好青年群体这块大市场,让它为我们传承评弹,做强、做大评弹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文化主管部门和评弹工作者,要肩负起传承、发展评弹的重任,历史证明,只有不断满足观(听)众和时代要求,坚持创新、合理布局、改善设施、贴心服务、提高演技水平,不断扩大现在的文化市场份额,吸引更多听众,苏州评弹这朵被誉为江南奇葩的艺术之花、才能越开越艳,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才会越传越久。

猜你喜欢

书场剧种听众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文化公益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评弹书场
公益型书场生存困境与出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