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天天向上》为例谈电视娱乐节目的类型创新

2010-11-16朱怡

电影评介 2010年15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

进入新世纪之后,“节目创新”成为各家电视台一再提及的发展方向。但是,创新之路并不易行,在吸收已有节目的成功经验和开创崭新的节目形态之间如何实现调和,这从来就是一个左右矛盾的问题。从舆论环境或者制作成本上看,电视娱乐节目无疑是电视台实现节目创新的一个绝佳方向。但实际上近几年涌现出的优质娱乐节目并不多,其中湖南卫视于2008年创办的《天天向上》节目成功的对电视脱口秀节目类型进行了本土化嫁接和改良,成为一档别具特色的脱口秀类娱乐节目,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

一、对节目类型的改良

脱口秀类电视节目源于美国,强调主持人的现场沟通能力。从节目制作角度来看,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是节目的三大构成因素。主持人的现场把持、话语引导;嘉宾是否构成典型话题、观众对现场呼应是否充分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几大因素,当然这一切除了依赖于主持人自身的魅力和功力,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不可缺少。除了基本的脱口秀元素之外,作为一档周五晚间黄金档节目,《天天向上》在节目形态上做出了大量的创新,使得这档节目从气质到面貌上都展露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节目主旨

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一度是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典范。国内高端书评杂志《读书》上曾经很罕见地刊登过影视评论《十一月五日的脱口秀》,直言“奥普拉秀再一次证明了美国人和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自身的生命力”,“大众文化做到这种水平,其实真是无可厚非”。[1]这个水平指的就是“商业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有商业的卖相也不乏文化的底蕴,当然这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更需要一个如奥普拉一般“具有改善世界所需要的实干精神”[2]的节目主持人。“改善世界”的愿景显然无法依靠一档电视节目而实现,但一档电视节目却因为具有这样的素养而显露出它的文化责任感。

于正式版播出之前推出《天天向上——前传》实际上利用短片形式将这一主旨公之于世。短片宣称天天向上班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半山学园,其创始人曾身兼宫廷首席乐师与国学师,《天天向上》节目对于国学传播和音乐倡导的重视正是半山学园办学宗旨的沿袭。尽管典故纯属虚构,也不免让人联想到起湖南岳麓书院往年的风雅。节目的主旨就此定位:“愿美好文字、音乐、礼仪与阅历,陪伴着他们慢慢地成长。”

(二)主题策划

在前传中以暑假公开课的形式教导文化知识,以此整合娱乐和教化的要求。《天天向上——前传》的内容有开场秀、公开课、成语故事、游戏环节、大师讲礼仪等多个单元,基本构成《天天向上》的基本节目元素。

随着时间的进展,2009年之后的《天天向上》不再拘泥于固定环节,只是保留了开场舞蹈、即兴情景剧、大师讲礼仪等单元,将节目主攻方向逐步引向主题的再塑造。2009年国家羽毛球队、八一电影制片厂幕后工作者、微软团队作为嘉宾纷纷被请入演播室,展开媒体精英和行业精英的精彩互动。2010年继续发扬这一思路,农历新春第一炮就以《百度精英招聘》打头。节目组陆续将中国社会不为人所了解的精英团体介绍给观众。在常规思路中,大众对专业团队的了解大多通过纪录片或是新闻片,但《天天向上》节目组在“美好文字、音乐、礼仪与阅历”的主旨下抓住了这一契机,陆续邀请了魔方专业选手、民间转笔爱好者、台湾“汉唐乐府”、专业体育解说员、美国街舞团队、民间老艺人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作为节目嘉宾,借由脱口秀互动来解读每一个职业所具备的特殊魅力。以娱乐的方式解读“不娱乐”的话题,《天天向上》在寓教于乐方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因此使得节目避免了一般的综艺节目只追求纯粹的游戏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病垢。

(三)主持人定位

《天天向上》的偶像男主持群有着明确的自我定位。班长汪涵控制表演节奏和话题走向,起智慧型领导作用。台湾艺人欧弟的加入是节目一大亮点,欧弟的机灵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展现地非常明显,其歌舞全才的表演也很适合节目的综艺氛围。田源相对朴实的表现使节目避免了走向过于油滑的台湾式综艺路线。钱枫长相讨喜,却总是被人欺负,在节目中经常表演冷笑话串场。日籍主持矢野浩二和韩籍主持小五语言不多,但为节目提供了一个“国际化”方向。从观众的接受情况来看,从最早的八大主持精简到现在的六面体,主持群各司其职,既培养了主持人队伍也培养了观众的收看习惯,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

从主持群的人员配比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各位主持个人风格以外,节目组也考虑到地域风格以及语言习惯的交互配合。在节目上,汪涵是湖南本地人,但擅长模仿全国各地方言是汪涵的一大优势。欧弟操持一口台湾腔普通话,语言风格也很接近我们熟悉的台湾综艺风格。田源来自北方,从长相到语言都比较贴近北方式审美标准。上海籍的钱枫表演科班毕业,长相英俊白净,性格却相对温和木讷,符合大家对海派男人的想象。在节目常设的即兴情景剧中,主持人以各自的地域方言进行角色设定,同时提过改变语调、语速来强化笑料,使节目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同时,在遇到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嘉宾时,方言也是主持人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机会,同时也给了观众很好的地域文化展现。

(四)视觉风格

对电视节目而言,视觉画面对观众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首先就是节目现场也即演播室的装饰风格。《天天向上》栏目组将演播室改装成教室的样子,主背景是黑板和国旗,黑板两侧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标语,通过这些视觉元素来强调“学习”概念。节目创办之初,各个主持人在节目初期亮相时都佩戴着大队长袖章,自我介绍必称“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教室里甚至还有排排坐的学员,充分凸显了其“礼仪、公德”的教化主题。后期逐渐淡化了教室形式,但几个主持人各司其职的站位基本上还是遵循了前期确定的班内职位,大人扮小孩的做法又使得这一教化过程充满幽默成分。

除了对演播室和主持人的视觉造型设计,电视画面的视觉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节目组利用偏黄调的复古画面来配合 “大师教礼仪”单元的年代感,强调节目的历史渊源。电视购物单元在画面上沿用电视购物典型版式并配合电视购物主持人特有的语调来进行解说,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主持人与嘉宾沟通时情绪表现强烈时,后期制作人员常借此在画面上加入卡通字母、漫画等视觉元素来赢取年轻观众的好感。节目进行过程中,也常穿插播放背景资料的视频和图片。利用电视多种传播符号并行的优势,节目组在视觉上将复古文化感与时尚现代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再一次强化了节目的高端品味。

(五)背景音乐

除了以上提及元素之外,《天天向上》节目组在一些辅助性节目元素上也做了很多革新。在百度上搜索“天天向上插曲”,网页有910,000篇之多,超出另一档非音乐类节目却同样以以插曲引起众多观众注意的《足球之夜》的895,000篇[3],可见该节目的插曲的确引起了多数观众的兴趣。

《天天向上》选用的音乐包罗万象,兼顾流行与经典。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为节目增色不少。节目制作方根据情景的不同配置不同的特色音乐。节目开头的前奏选用的是日本偶像团队SMAP 的《Dear Woman》、主持人登台时配用的是少女歌手堀江由衣的《樱》,嘉宾亮相时出现的音乐是台湾歌手张惠妹的畅销单曲《火》,这些配乐由于出现频率高因而辨识度也较高,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收听习惯。另外,影视作品的插曲也是经常选用的音乐,如电影《海角七号》插曲《1945》、《暮光之城》插曲《Supermassive Black Hol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片尾曲 《Jai Ho》都常常配合节目情绪而响起。除了热播影视剧插曲和偶像歌手的热门曲目,节目组还选择了一些民乐曲目,如后弦的《唐宋元明清》、林海的琵琶曲《欢沁》就经常作为“中华礼仪之美”单元的背景音乐出现。

除了这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保留曲目,节目组为配合每期不同主题在背景音乐选择方面也是煞费苦心,力求听觉风格与视觉主题风格相符。如2009032期《天天向上》主推嘉宾为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拉拉队美少女,这个单元选用的背景音乐主要来自于美国青春电影《歌舞青春》的插曲如《Now or never》、《ALL for one》以及美国流行音乐巨星Michael Jackson的经典歌曲串烧如《Dangerous》、《Smooth Criminal》、《Billie Jean》等等。由此可见,节目组在背景音乐方面的策划思路不仅限于听觉美感,而是强调从音乐的出处到曲调的风格都要符合节目的视觉展现。

(六)节目推广

除了在节目制作上的独辟蹊径大大拓宽了常规电视脱口秀类型的制作形态之外,从这档节目的营销推广上我们也看到制作团队的变革思路。

从节目创办二年以来的发展路径,我们能看到节目组将《天天向上》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媒介品牌的努力方向。2008年开播之初,制作团队借鉴《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营销思路制作了节目前传,既起到了预热和宣传的作用,又进一步展露了节目制作的大格局、大视野。同时,节目组陆续推出了以季节为主题的季度宣传片和宣传照,视觉风格或复古或温馨或时尚,一度成为网络热门搜索。从制作节目前传、主题宣传片甚至启用NG花絮作为片尾,这些制作思路将节目的风格予以视觉化凸显,突破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常规思维,也使电视节目的类型制作迈向了新的高度。对于电视节目的推广思路上来说,从电视到电影迈进的这一小步虽然并不大,但类似的媒体性质使得电影化的营销推广方式用在电视节目上并没有明显的水土不服,反而给观众留下了常和电影制作挂钩的精美、大气的好印象。

除了在电视上进行一些推广之外,节目组还利用新媒体开辟新阵地。新浪博客、百度贴吧、豆瓣小组都成为新的宣传和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成功地为节目宣传造势,并引导观众对节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回馈渠道。

二、对娱乐环境的创新式培养

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G•Gerbner)创立的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培养受众的世界观”[3],并且“娱乐内容最可能发生培养效果”[4],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制约着人们的现实价值观,因而有必要将其纳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天天向上》在形态设计上不拘一格,在文化格调上超越了简单娱乐思维,培养了更具文化判断力的观众品味。

以20100507期《天天向上》为例,我们看到整档节目中融汇了多种类型节目的元素。不仅在节目环节上整合了综艺节目中常见的歌唱、舞蹈、小品、走秀、脱口秀,同时在节目流程上同样结合了众多类型作品的典型元素。如片头的宣传片是常见于电影制作的思路,单元片头呈现的是大气而精美的纪录片,片尾却是主题MTV,超脱了综艺节目的常规制作思路,将不同的类型糅合在一起。

此外,风格鲜明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也力求打破常规。在幽默的语言之下,一些较为敏感的现实问题时常被摆上台面讨论。如对待赞助商冠名这件事上,主持群不仅从来不回避甚至屡次主动提及。汪涵在某期节目中拖长语音将“特步”重点提示之后,又将“特步”重复三次,继而向观众示意“三次到了哦”引发观众善意笑声。节目摄像师、导演也常常被主持人挂在嘴边,甚至台领导也经常被主持人顺口提及,隔空对话。类似即兴的表演很多,远远超出 “舞台化”的娱乐风格。《天天向上》的创新尝试,逐渐改良了娱乐节目的制作环境,扭转了观众的惯性思维,成功得为娱乐节目开创了另一种可能性。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物,我们最初视之为宣传道具,继而又视为商业产品。在这种观念下,节目的制作者和节目的接收者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良性互动。直到我们逐渐明白大众文化也可以有精神和使命感,因为“娱乐不仅仅是唱歌、跳舞、选秀和明星,汉唐乐府也是娱乐”[5]。《天天向上》节目组在提高内容的文化品质的前提下,融合各种类型典型元素的创新努力,不仅得到了市场的回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也得到了主流价值的认可,用广电总局领导的评价来说,这“应该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方向与趋势”[6]。向前一小步,逐渐探索娱乐和文化的交叉点;再向前一小步,逐渐探索观众的兴趣点和主流价值观的交叉点,这样的电视娱乐节目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注释

[1]书玉.十一月五日的脱口秀[J].读书,2003(02)

[2]同[1]

[3]百度搜索

[4]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91

[5]刘春,徐肪舟,胡智锋.2009,中国电视创新对话[J].现代传播,2009(1)

[6]同[5]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