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视野下的电影幽默
2010-11-16蒋颖
预设论题起源于哲学上意义和所指的研究,主要在语义学“真假值”、“逻辑形式”等框架下讨论,但由于语义学不能解释预设具有可取消性以及预设的投射问题,预设逐渐被纳入了语用学范畴,本文也采用语用预设的通行定义:
“如果一句话A只有当命题B是交谈双方的共同知识时才是合适的,则A在语用上预设B。”(语用学论题之一——预设)
“共同知识”就是话语中除了断言部分以外的共知信息,这个“共知信息”是说话人主观断定听话人也应该知道的共同背景。听话人领会与否直接影响交际效果,“合适”指话语要在其预设成立的前提下才是合适得体的。当句子的某些预设信息本身不成立或者与断言部分的新信息发生矛盾时,语句就会出现语义的悖论,显得不得体,但这种得体性的破坏有时候恰恰可以彰显话语的滑稽和幽默感,这一点在电影艺术中常常用于制造幽默效应。本文以经典贺岁电影《非诚勿扰》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话语信息由背景信息和新信息构成,背景信息是通过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产生幽默感的重要途径,主要由一系列预设命题组成。以预设命题的意义为依据,预设可以分为存在预设、事态预设和信念预设。
存在预设: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
事态预设:表示已经发生的某件事情,或是对某一事物、状态的描述。
信念预设:表示人们对逻辑、客观世界及人的主观世界的认识。
在这三个类型中,信念预设与幽默效应联系最为密切,电影中往往利用话语触发的信念预设与常理常识的不符或者与断言部分信息的矛盾,引起逻辑或常识悖论,达到幽默讽刺效果。话语触发的信念预设可以分为三类:(1)逻辑常识或说话人认定的既有事实。(2)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普遍认识。(3)说话人的主观看法。以下就这三类进行详细分析。
(1)逻辑常识或说话人认定的既有事实
话语触发的预设内容是相关当事人主观认定的事态或者按话语逻辑推断出来的事态,这些事态与一般人的认知常识不符,从而突显相关当事人态度的荒诞和行为的怪异。例如,影片中在与淑贞约会说起淑贞的前夫时,秦奋以为他们十几年在一起感情应该很好,淑贞会很难过。淑贞的话却讽刺地表达了她与丈夫感情的淡漠:
①秦奋很体谅地说:“那您现在的心里一定很难过?”
秦淑贞摇摇头,微微一笑,“比起他在世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过去十年我都不知道他每天都在哪里过夜,现在终于知道他住在哪儿了。”
“终于”一词预设“淑贞经过了十几年的曲折努力才知道丈夫晚上住哪里”,而讽刺的是,这个地方就是万安公墓。预设信息隐含着丈夫长期夜不归宿的事实,这个事实与一般正常的夫妻生活相去甚远,夸张地表达出了前夫对淑贞情感的淡漠。“比起他在世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中的比较结构在逻辑上预设“淑贞在丈夫去世前更难过”,那就是说丈夫生前对她并不好,对于丈夫的死,她不仅没有常态下丧夫之痛,反而心情好了些,这又从另一面映衬了淑贞对前夫情感的冷漠。因此,比较结构和“终于”触发的事实预设与秦奋“淑贞与前夫十几年了,应该感情不错”的猜想形成强烈的对比,幽默夸张地表达出了二人夫妻感情的不好,引起了观众想知道个究竟的强烈兴趣。
秦奋是个较真得近乎可爱的人,他和梁笑笑去北海道,看到一个教堂就进去忏悔,在确定牧师不懂中文后开始了漫长的忏悔,从上午一直喋喋不休到太阳西斜,神职人员累得都站不住了还浑然不觉:
②忏悔了这么多个钟头,我们的秦奋同志才刚刚忏悔到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
“才”预设“离结束还远着呢”。当太阳西斜,神职人员早已累得精疲力竭邬桑也在车里呼呼睡着的时候,已忏悔了7、8个小时的秦奋才说到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预设意义把秦奋的喋喋不休夸张到了极致,这种憨痴的较真让观众忍俊不禁。
秦奋在梁笑笑面前失言之后为了挽回局面而夸对方美貌的俏皮话同样也利用了预设信息:
③我总结了一下,歪瓜裂枣的咱看不上,但凡长得有模有样看着顺眼的不是性冷淡就是心怀鬼胎,心理健康历史清白的姑娘都哪去了,我怎么一个都碰不上啊?
秦奋这才想起梁笑笑也是征婚队伍里的一员,遂改口说:“我没说你,你不算长得顺眼的。”他瞥了一眼横眉冷对的梁笑笑,诚恳地说:“用顺眼这词就低估了你了,你得算秀色可餐,人潮中惊鸿一瞥的,嫁到皇室去也不输给戴安娜的那种。有的人是只在情人眼里才是西施,你是在谁眼里都是,不过分地说,在仇人眼里你都是西施。”
否定梁笑笑长得顺眼可以说明梁笑笑不在他之前说的那些人物之列。但是当面说别人不好看也很不礼貌,更何况这样说也与实际情况不符。两难之中,秦奋选择了一个词“不算”,“你不算长得顺眼的”预设“经过比较你不是顺眼的那一类”,这个预设可以有多个推论,可能是说“你是难看的那一类”,也可能是说“你是很好看那一类”,有了这个过渡,秦奋把词锋一转,选择推论二“你是很好看那一类”,转而夸梁笑笑秀色可餐美若天仙。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既肯定了对方的外貌,又挽回了刚才失言对所有征婚者说的损话。在这一扬一抑之间,实现话题转换,挽救交际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幽默感,使梁笑笑转怒为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词语预设信息的充分转化和利用。
(2)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普遍认识
话语触发的预设内容也可能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普遍认识。当话语传达的新信息与这种普遍认识相矛盾时就会显示出话语当事人非常态表现的滑稽可笑。例如影片对秦奋工作过的语言学校的描述:
④这个学校更绝,连教室都没有,只在城中心的破写字楼里有一间校长办公室,整个学校的教职员工全加起来也就校长一人儿。(《非诚勿扰》冯小刚)
“连…都…”格式加“教室”预设“学校最起码应该有教室”,“加起来”预设“数目不止一个”,这些预设信息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现实情况是:全学校一间教室、一个教职员工都没有,只有一个光杆校长。预设的背景信息和断言信息的矛盾,把作者对这间挂着学校幌子的以收费移民服务为本质的语言学校的讽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又例如:
⑤秦奋忿忿地说:“你这不是给我捣乱吗,我登的是征婚广告。”
以哲说:“想见见你,你的广告上又没说男人免谈。”
“登的是征婚广告”预设“男性征婚,应征者应该是女性”,这是常识,在秦奋看来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他会“忿忿”; “又没说男人免谈”预设“征婚广告上应该说男人免谈,没说就是秦奋自己的错。”同性恋者以哲反而嗔怪秦奋。两个人的一问一答中,预设信息把以哲的娇嗔不讲理与秦奋的失望、无奈和尴尬,表达得很到位。
(3)说话人的主观看法
话语触发的预设内容还可以是说话人或者相关当事人对事态的主观看法,这种主观看法往往是隐藏在话语背后的信息,这些信息表达了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观点。例如影片中对人物长相的调侃:
⑥秦奋要她的,她却说从不把自己的照片随便外传,因为以前发生过某杂志和某广告未经她本人授权就刊登她照片的“侵权事件”,打起官司来耗时费神,还老得出头露面,十分不爽。
要像自己这么砢碜的,就是满大街散发自己的肖像,也不会有人来侵权。顶多是被江湖上搞优生优育的小册子登一下,提醒未婚男女要避免什么样的错误组合,才不会生出这种五官比例都不对的孩子来……
“不把自己的照片随便外传”预设“对自己照片的珍视”,把说话人对自己的委婉自夸讽刺地表达出来,“以前发生过某杂志和某广告未经她本人授权就刊登她照片的‘侵权事件’”与“就是满大街散发自己的肖像,也不会有人来侵权。”触发的预设都是“杂志、广告只刊登形象气质佳的照片”,同一预设背景下两种截然相反的事件形成强烈的对照,把两人的外貌差距之大滑稽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给秦奋留下了一份欣喜、很多期待,为随后的同性恋者赴约时秦奋的哭笑不得打下伏笔。
台湾女孩格瑞丝和秦奋约会中关于“沦陷”与“解放”的纠缠同样也是词语预设信息的冲突:
⑦格瑞丝应了句“哦,是这样子啊”,接着介绍自己的情况:“大陆‘沦陷’后祖父随‘国军’撤退去了台湾。”
秦奋再次纠正她:“我们叫解放。”
《现代汉语词典》对“沦陷”与“解放”的解释分别是:
沦陷:(领土)为敌人占领。
解放:推翻反动统治,在我国特指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
同样一件事一方叫“沦陷”另一方叫“解放”,其差别就在于“沦陷”预设“被占领的是自己的国土。”“解放”预设“统治阶级的统治是反动统治。”两个词语使用的差别其实体现了不同的政治立场。秦奋和格瑞丝的争论之所以越搅越搅不清,实质是因为话语预设的冲突。在预设冲突下,争论呈现出简单问题被越理越乱的局面,这种混乱呈现出了滑稽和幽默感。
最后,北海道之游参加黑帮葬礼时邬桑对秦奋诅咒同样利用了预设信息:
⑧邬桑则咬牙切齿地诅咒说:“秦奋你个小赤佬要是我被剁了小手指那你得把自己的两个小指头都切下来给我,我只有变成六指才能补偿你给我造成的损害……”
邬桑的诅咒含有两个预设信息:一,“秦奋切下自己的指头可以接在邬桑身上”;二,“指头越多越好”。这两个预设观念都是与客观世界和常理常识相悖的,这种看似恶毒的诅咒反而显出了邬桑的憨厚和诙谐。
综上所述,当预设信息内容是常规情况下的大众观念时,断言信息与预设信息发生矛盾,背离常规,对照之中可以夸张地突出断言信息,达到语言的幽默效应。当预设信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普遍认识时,断言信息与预设信息的矛盾显示出话语信息的滑稽可笑。当预设信息是说话人持有的主观观念时,这种观念的不合时宜或者与背离常识也会产生幽默感。对比和夸张是营造幽默感的一个重要手段,预设信息的利用则为对比和夸张的使用提供了舞台。
[1]沈家煊译《语用学论题之一:预设》(〔英〕S.C.Levin加n著p,•amatiCs),载《国外语言学》1986(1).
[2]孙玩文.现代汉语预设的意义类型、触发语及其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冯小刚《非诚勿扰》www.zhaishu.com,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