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对《再生缘》的改编

2010-11-16李秋菊

电影评介 2010年16期
关键词:少华皇甫

2006年,北京金奥尼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了42集的电视剧《再生缘之孟丽君传》(或名《再生缘》、《剑侠奇缘》等)[1],由李惠民、谢益文执导,李冰冰(饰孟丽君)、黄海冰(饰皇甫少华)、陈龙(饰刘奎璧)、高鑫(饰皇上)、石小群(饰苏映雪)等主演。《再生缘之孟丽君传》系根据清代乾隆年间杭州才女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再生缘》改编。改编是第二次创作,改编本必然会打上改编者及其生活时代的烙印。电视剧《再生缘之孟丽君传》亦不例外。在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对陈端生原著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面向于不同时代的观众(或读者),电视剧《再生缘之孟丽君传》与弹词《再生缘》可谓各有千秋。

弹词《再生缘》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在元成宗年间。元代云南昆明,龙图阁大学士孟士元有女孟丽君,兰襟蕙质,冰雪聪明,十五岁时成了皇甫少华与刘奎璧争聘的对象。皇甫家与刘家同时遣媒求婚,孟士元无以为择,决定比箭射柳,结果皇甫少华夺得宫袍,被孟家选定为婿。刘奎璧不甘失败,遂设计陷害皇甫少华,放火烧少华未遂,又假手其父国丈刘捷(其长女刘燕珠是元成宗的皇后),适值番邦侵犯山东,刘捷荐皇甫敬挂帅出征,又诬告兵败被擒的皇甫敬叛国降敌,元成宗下旨抄斩皇甫一家,少华先期逃走。奎璧通过皇后刘燕珠使元成宗下旨,将丽君赐配于他。丽君男装逃走,化名郦君玉,表字明堂,潜逃途中,被富商康信仁螟蛉为子。后捐监应考,连中三元,钦赐翰林修撰。因治愈太后之病,擢升兵部尚书。复因荐贤之功,再升为保和殿大学士,位列三台。她做官心切,故与父兄、翁婿同殿为臣却拒绝相认。后来父母与少华等都怀疑她就是孟丽君,便想方设法逼她现身。一场场惊心动魄而又跌宕起伏的试探与反试探的斗争在双方展开。终因势单力薄,孟丽君中皇太后与皇后之计,被宫女脱靴验出真身。怀有私心的成宗帝中途截取脱靴消息,次日私访郦君玉,不许她承认是孟丽君,以便纳之为妃。丽君则在皇上面前咬定自己是少华之妻,拒绝入宫为妃,答应三天后上本奏明情况。当时她气苦交加,吐血如潮。情节发展至此,陈端生却停下了她的生花妙笔,孟丽君的故事“悬而未决”,《再生缘》成了一条无尾神龙。

在电视剧《再生缘之孟丽君传》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被安排在明代。明代江南蒋州,新郎官刘奎璧奉旨迎娶江南巡抚孟士元之女孟丽君,喜轿中哀哀怨怨的孟丽君透过大轿的后窗,穿过送亲的人群,仿佛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少华,孟丽君急忙找个机会下轿,跟情同姐妹的孟府丫头苏映雪互换装束。接着,以倒叙的手法回转至一年前:皇甫少华骑马赶路途中无意打翻了孟丽君采集的花露,两人因此结缘,互生情愫。苏映雪奉孟士元之命来寻找孟丽君,途中偶遇刘奎壁,两人因一只受伤的小鸟而结识,刘奎璧误以为苏映雪是孟小姐并对她一见钟情。刘家与皇甫家都到孟府求亲,孟士元恐伤和气,无从决断,孟丽君提议比武招亲。少华技压群雄,赢了比武,成为孟家女婿。南疆邬必凯叛乱,来势汹汹,边关告急,皇上降旨命江南总督皇甫敬统兵出征平叛,皇甫少华随父作战,因刘捷从中作梗,皇甫敬兵败被俘,少华身受重伤。刘捷通过刘皇后和皇上身边的红人潘公公,上书皇上,诬蔑皇甫父子叛国投敌。梁丞相为皇甫父子求情,皇上下旨将皇甫一家押来京城候审。少华带着满身伤痕回到江南,又被刘府追杀。孟丽君被皇上赐婚刘奎壁。皇甫长华在押解途中被太子所救,来到宫中。

孟丽君出嫁刘府途中与苏映雪换装,四处寻找少华,听到父母被下到州府大牢、苏映雪投河自尽的消息,与丫环容兰匆匆赶回蒋州城。孟丽君在牢房中见到父母,在父亲的嘱托下,决意为皇甫家与孟家洗雪冤情。皇甫少华被刘燕玉所救之后,被当作壮丁抓到边关杀敌,与丽君不辞而别。容兰病死,丽君万念俱灰,欲寻短见,被一采药的怪老汉所救。丽君偶遇因被梅杞陷害而从宫中逃出的长华,一起搭救酷像容兰的妓院烧火丫头香梅。妓院着火风波之后,长华决定再回宫中,与丽君分别。香梅的误打误撞,让丽君见到了怪医老康,原来他就是在山上救自己一命的怪老汉。新登基的皇上开设恩科,老康给孟丽君捐了生员,并给她取名“郦君玉”。郦君玉女扮男装赴京赶考,被钦点状元,供职翰林院,榜眼刘奎璧调到兵部任五品枢密之职,随同兵部尚书赴边关犒军。被俘的皇甫敬为了不让儿子误中圈套,纵身跳下城楼,身中数箭,为国捐躯。刘奎璧发现边关立功之人王少甫竟是皇甫少华,将其押回京城。少华被打入死牢。因孟丽君、梁丞相、长华(默妃)等的求情,以及皇甫敬的遗体被运送回京,皇上亲自平反了皇甫家冤案,封皇甫少华为御林军统领,又为受到皇甫家一案牵连的孟士元一家平反。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几经磨难,连手挫败武胜王的阴谋,稽查盐案,平定边患,制服刘捷。刘奎璧一心要为父报仇,私通梅妃,处心积虑陷害丽君与少华。刘奎璧从苏映雪口中得知郦君玉就是孟丽君,揭穿了郦君玉女扮男装之事。朝堂之上,百官要求惩处孟丽君,孟丽君慷慨陈词,撞柱自尽。少华醒来,以为丽君已死,却在返回故乡的船上重遇丽君。

电视剧《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明代,应当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陈端生原著的缺陷。正如郭沫若先生在《谈<再生缘>和它的作者陈端生》[2]中所指出的,在弹词《再生缘》中,“作者对于历史的真实性是完全置诸度外的。故事被拟订在元成宗时代,元成宗帖木耳生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是世祖的孙子,即位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其时已经三十岁,而书中却说他是‘少年天子’”,“元代,汉人的地位很卑下。民分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黄河流域的居民是第三等,长江流域和以南的是第四等。在《再生缘》中,元帝竟接连以汉人为后,且在朝廷中担任王侯将相的都是汉人,而且都是南方的汉人,此外却看不见有什么显赫的蒙古人。这是完全违背史实的。”[3]《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对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改变,恰恰弥补了原著无视历史真实性、“违背史实”的不足。

陈端生出身于一个颇有文学素养的家庭。祖父陈兆仑是雍正进士,著有《紫竹山房文集》。父亲陈玉敦历任内阁中书、山东登州府同知、云南临安府同知等。陈端生自幼随同祖父和父亲宦游,开拓了眼界,母亲汪氏又颇具文学修养,这些都造就了陈端生出众的文学才华。《再生缘》中孟丽君“七岁吟诗如锦绣,九年开笔作诗文。篇篇珠玉高兄长,字字琳瑯似父亲。对答如流心颖悟,语言清正性聪明”(《再生缘》,页7),大概多少有些自况的意味。但在科举是男性特权的封建时代,女子无论才华如何卓越,都无应试中第、为官治国的机会,对于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角逐政治的残酷现实,陈寅恪先生指出:“此固为具有才学之女子心中所最不平者,而在端生个人,尤别有更不平之理由也。”[4]乾隆时期,为了笼络汉族,粉饰太平,特别崇奖文学,乾隆初年恩开博学鸿词科,陈端生的祖父陈兆仑中式,名闻天下。但是,其父玉敦与伯父玉万在科举中未能一鸣惊人,都不过是一介举人,其弟安生、春生、桂生等,当时年幼,未能有所表现。“故当日端生心目中,颇疑彼等之才性不如己身及其妹长生。然则陈氏一门之内,句山以下,女之不劣于男,情事昭然,端生处此两两相形之环境中,其不平之感,有非他人所能共喻者。职此之故,端生有意无意之中造成一骄傲自尊之观念。”[5]颇为自负的陈端生,因为身为女子,无法施展心中的抱负,故只能将心中的理想寄托在女扮男装中状元的孟丽君身上。“《再生缘》一书之主角为孟丽君,故孟丽君之性格,即端生平日理想所寄托,遂于不自觉中极力描绘,遂成为己身之对镜写真也。”[6]孟丽君是陈端生妙手缔造的理想人物,凝聚着作者对于男权社会和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寄托了作者对于女性前途和出路的极大希冀。

在陈端生笔下,孟丽君在女性觉醒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因治愈太后沉疴而骤升兵部尚书一事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坐在受赏归家的轿中,她扬眉吐气,飘然自得,“我本深闺一弱女,竟能够,三元及第拜天颜。今朝复任尚书位,也算得,世上裙钗第一人”(《再生缘》,270页)。她那“女性的自我意识”日渐苏醒。千百年来在封建统治和儒教的双重桎梏下,女性的心理在长期的积淀中畸形化了。她们模糊了“自我意识”,安于卑微地位和当男性的附属品,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此前孟丽君显然也受到这种传统心理的影响。但是,政治上的青云直上,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初期的全贞、试展才学以及希望日后夫妻团聚,发展到了“何须洞房花烛夜,安心且做几年官。九重丹陛皇恩重,做一个,赤胆忠心保国臣”(《再生缘》,270页),开始把事业放在人生的首位,把个人的婚姻置于次要地位。

孟丽君利用兵部尚书的职权奏请朝廷挂榜招贤,少华化名王华前来应募,夺取武状元,挂印征东。王华平定番邦,回朝封王,丽君也因荐贤之功拜相。“连中三元入翰林,飞升兵部到槐厅。胞兄草诏余为相,会榜同年尚未升。况又我身还是女,这一番,惊人事业算奇闻。”(《再生缘》,406页)这位年方十八的深闺女子,思想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信女子不仅可以像男子一样建功立业,甚至还能做得更好。作者着意描摹了一番她的威风:“一临内阁该员接,郦相升堂会百僚。大众京官齐进谒,人人打拱与弯腰。蟒袍作对威仪重,纱帽齐班礼法高。肃静俱皆垂手立,端严不敢展眉梢。”(同上)昔日被禁锢在闺房,按照封建礼法,除了父母兄弟之外,一个男人也不能见;今日满朝文武,竟都在她的统率之下。一尝到自由所带来的这种甜头,久落樊笼复返自然的她当然不甘心放弃。她太醉心于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荣耀,以至于欲将之永远攫住。拜相之后,她将心思与精力完全投入事业之中,施展平生的才学,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力图做一个贤相,对于个人婚姻的态度已是“这段姻缘休说起,竟只好,来生再续此生缘”(《再生缘》,478页)。“丽君虽则是裙钗,现在而今立赤阶。浩荡深恩重万代,惟我爵位列三台。何须必要归夫婿,就是这,正室王妃岂我怀?”(《再生缘》,607页)至此,孟丽君彻底抛弃了妇以夫贵的传统想法,完全背离了封建社会传统女性的角色,认同了封建男性“拜宰相,立朝纲,平天下”的角色意识。

在郦君玉安心居相,系心国事之时,父母、兄长、翁婿等都愈来愈怀疑她就是孟丽君。孟丽君为了戴稳这顶乌纱帽,则与之巧妙周旋,以封建而反封建,叛逆性格逐渐发展到极端,最后竟“几口血,喷出朱唇似涌潮”(《再生缘》,973页),决不向逼迫她回归女性身份的势力屈服。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以写“情”为主,着重刻画的是孟丽君与皇甫少华之间久经磨难、缠绵悱恻的恋情。为了让这段恋情“久经磨难”,剧中增加了藩王之乱、稽查盐案、刘捷蓄意谋反等情节,让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多次身陷危机,品尝生离死别的痛苦。为了让这段恋情“缠绵悱恻”,丽君与少华在订婚之前已经因一瓶花露而相识,彼此中意。孟丽君女扮男装之事,皇甫少华在护送平反的孟士元夫妇进京后即知悉,并非如弹词《再生缘》中所着力描绘的孟丽君一直想方设法向皇甫少华隐瞒真实身份。孟丽君与皇甫少华一直心心相印,共同平定了武胜王的叛乱,共同查办盐案,共同扫除边患,又共同制服了觊觎皇位的刘捷。剧中在少华与丽君之间反复出现“只要还活着,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的台词或内心语言,皇甫少华对孟丽君用情甚深,孟丽君对皇甫少华也一片深情。与少华之间的恋情是支撑丽君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精神支柱,剧中丽君曾对少华表白:“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改变……当年在师傅那里,无论有多苦,我都没有放弃,我一直在想,等两家沉冤昭雪,我就跟你放弃这一切恩恩怨怨,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多次商定辞官卸职,回归田园,只是因为朝中存在着刘捷父子等奸臣而未能如愿。

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钳制下的封建末世,带有强烈叛逆色彩的孟丽君的出现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突破性意义。陈端生也因为其塑造的孟丽君而倍受推崇。《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对孟丽君叛逆意识的弱化,对孟丽君柔性之美的刻画,虽然从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缺陷,但由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旧貌换新颜,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女子可以与男性一样接受教育、一样参与工作、一样为官从政,故今天的人们对于女子渴望与男性一样走上社会、参政议政的感触没有处在封建社会铁桶山河中的陈端生等人那么深刻。因此,相对于《再生缘》中目无丈夫、目无兄长、目无父母、目无君主的形象,《再生缘之孟丽君传》中的阳刚与阴柔之美兼具、一片深情的孟丽君可能更易为当今观众所接受与欣赏。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的核心线索是孟丽君的苦难史、奋斗史、爱情史和心灵史。围绕这一线索,剧中增加了藩王之乱、稽查盐案、宫中争宠等情节。骄横跋扈的武胜王虎视眈眈,欲篡夺皇位,因而孟丽君与皇甫少华深入龙潭虎穴,平定武胜王之乱。武胜王的外甥女梅妃因争宠而三番五次陷害长华,最终被打入冷宫,等等。这些情节都是原著中所没有的。另外,剧中还重点突出了朝廷中的忠奸斗争,为此刘捷、刘奎璧的形象相对于原著来说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再生缘》中,刘捷父子陷害皇甫一家的故事,主要是推进孟丽君女扮男装中状元情节的需要。没有刘捷父子的诡计,孟丽君不会乔装潜逃,不会萌生“愿教螺髻换乌纱”的想法,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后来连中三元、官至兵部尚书、位列三台的荣耀。刘捷父子的故事在原著第十一卷(陈端生原著凡十七卷,通行本凡二十卷)就已基本完结,因陷害皇甫一家,刘捷父子本来犯罪殊深,但因其女刘燕玉自滇至京,愿代父母受刑,并有皇甫敬父子求情,皇甫中宫长华保奏,只坐罪于刘奎璧一人,刘捷与其妻顾氏俱免死罪,充配岭南。后因刘捷长子雁门关总兵刘奎光杀敌立功,刘捷一家男女眷属族人等,一概豁免不配,只令刘奎璧自缢,以正国法。很显然,在《再生缘》中,并没有把刘捷当作奸臣来重点刻画。

而在《再生缘之孟丽君传》中,刘捷则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且在刘捷身边增加了一个为虎作伥、阴险毒辣的邢师爷。剧中刘捷以巡查御史兼盐枭的身份出场,他是当今刘皇后的胞弟,自恃在多年前的一次兵变中救了年幼的太子,便居功自傲,呼风唤雨,私通番邦,陷害忠良。之后调任吏部尚书,更是只手遮天,阳奉阴违,结党营私,三番五次欲置皇甫少华于死地。就连自己的女儿刘燕玉,也成了他一枚争夺权势的棋子,直至把女儿绝望地逼入尼庵。而在与武胜王的较量中,刘捷更是老奸巨滑,玩弄伎俩,把孟丽君当作挡箭牌,使之几次身陷危机,险些丧命。

刘捷不仅私底下贩卖私盐,勾结邬必凯,卖国求荣,而在被封为忠义王之后,野心极度膨胀,权倾朝野,蓄意谋反,比武胜王有过之而无不及。皇上命令郦君玉、皇甫少华查办盐案,刘捷先发制人毁灭了所有证据。皇上暗示刘捷收敛,刘捷却日益嚣张跋扈。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平定边患,身中暗箭(刘奎璧所射)的少华昏迷不醒,为了救治少华,孟丽君久滞大军,并重新布属了守边兵力。监军潘公公谎报军功和实情,刘捷为了一己私利,担心自己通敌的事情被泄露,便借机诬陷丽君谋反篡权。丽君被打入天牢。刘捷又处处逼迫皇帝立斩丽君,以免夜长梦多。危机之时梁丞相为丽君死谏,刘捷落下逼死三朝元老的罪名。边关的少华猛然醒来,快马加鞭,赶回京城营救丽君。皇上看到少华带回的刘捷通敌叛国罪证,决定惩处内患。刘捷狗急跳墙,先发制人,挟持文武大臣,又以病危为由,将皇上与皇太后骗至刘府探视,挟持皇上,逼迫其退位。

而刘捷死后,忠与奸之间的斗争仍未结束,一直持续到最后。原本心存一丝善念的刘奎璧却突然之间判若两人,满脑子都是替父报仇的念头,内心阴暗无比。为了报仇,刘奎璧竟然私通被打入冷宫的梅妃,害死姑母皇太后,又阴险地揭穿郦君玉女扮男装之事。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是以“今天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再生缘》,着重突出作品的传奇性、故事性,忠奸斗争的描写正是强化传奇性、故事性的手段。而且,对于电视剧来说,轰轰烈烈的忠奸斗争更能吸引广大观众,众多以忠奸斗争为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如《杨家将》、《袁崇焕传》、《大长今》、《屈原》等的涌现,即是明证。

注释

[1]黎冰、舒寒改写的小说《再生缘》即根据电视剧《再生缘之孟丽君传》改编,由东方出版社2007年出版。

[2]本篇最初发表于1961年5月4日《光明日报》,后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皆题为《<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复收入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郭沫若校订本《再生缘》卷首,改题《谈<再生缘>和它的作者陈端生》,有所修改。

[3]《谈<再生缘>和它的作者陈端生》,《再生缘》,[清]陈端生著,郭沫若校订,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页33。

[4]《论再生缘》,陈寅恪,《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页63。

[5]《论再生缘》,陈寅恪,《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页64。

[6]《论再生缘》,陈寅恪,《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页65。

猜你喜欢

少华皇甫
Absorption spectra and enhanced Kerr nonlinearity in a four-level system
余少华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