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歌的嬗变刍议

2010-11-16杨鹏

电影评介 2010年4期
关键词:楚歌歌诗孔子

楚歌,一般指具有浓郁楚地特色的、体近屈骚的一种歌诗形式。它至少有两个指向:一是先秦时代的楚地民间歌谣;二是汉初文人及贵族的即兴抒怀之作及后代文人的拟作。所以,“准确的说,楚歌并不完全是产生于楚地的诗歌,而是指采用楚歌体制的一类诗歌。”[1]其体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句中多用“兮”字,以“兮”为标志,楚歌句中之“兮”字,兼具节奏与句法的性质和作用。如《越人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因“兮”字用于句内,自然地形成了前后两个音节。二是句式长短错落,不拘一格,自由活泼。三是篇章短小。

楚歌在其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楚歌的萌生

“由于楚辞是楚地文学的成熟类型,因此楚歌常常被认为是源于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2]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楚歌的产生要更早。最早见于《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其中载: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当时是唱是诵,无从考证,但后人还是将词记录了下来:

“断竹,续竹;飞土,逐实。”

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弓箭这种复合武器出现以后,可以射鸟兽,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们应对自然界的能力。

“断竹,续竹”,指出的是弓箭的制作过程。这就是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弓箭。有了弓箭,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实”。一只只箭头腾空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飞土”,指最初没射中,射入泥土中。“逐实”是说猎人们经过努力,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实”,古“肉”字。

此歌高度凝练地表现了从砍竹、制弓、攻击到逐兽的整个过程,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跳跃感,体现了远古歌谣的质朴风格。

不过,它应当算不上什么正式的歌诗作品,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楚歌由夏禹时涂山氏之女始作南音之始,逐渐发展而来。即出自《吕氏春秋》的《候人歌》,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在等侯他归来时作此歌,歌曰:“候人兮猗!”虽为一句,“但‘兮’、‘猗’语助词的使用,已具有楚地民歌的语言特色。”[3]简短几字道出了心中的惆怅难言与诉不尽的绵绵幽思。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爱情诗和个人做品,并被认为是最早楚歌风格的歌诗。此外,《山海经》中的《神北行》,有人认为是楚地民谣,但它应当作为巫觋的符术咒语更为贴切。

二是《诗经》中的南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计有15国风,但其中并没有“楚风”,而只有合称“二南”的《周南》与《召南》。《周南》即周公治地之南的歌诗,《召南》即召公治地之南的歌诗。所以,“二南”的歌诗实多为南方楚地民歌。其中,从诗歌的外在语言结构上来讲,《江有祀》等篇无“兮”字句,我们很难认定其为楚歌。《汉广》篇虽无“兮”字句,却有语助词“思”的运用,它与“兮”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唱出了一首荡气回肠的汉水恋歌。而《摽有梅》、《野有死麕》等篇,则有“兮”字句的运用,当为楚歌。如《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全诗描述的是男子向女子献猎物求爱的情景。有景、有情、有人、有物、有活动、有发展,在《诗》三百中别具一格。

三是《诗经》后逐步成型的楚歌

楚歌在最初产生之时,包括可供吟唱的歌词,也包括吟唱时特殊的节奏声调。可和辞而歌。句式亦复杂多变。及至后来,它与音乐逐渐疏离,更重吟唱的歌词和句式体制。体例亦逐步成型。主要采用“0000兮000”及“000兮000”两种句式。[4]

这时期的楚歌,散见于各种典籍。如《说苑》记载的《楚人诵文子歌》、《越人歌》,《新序》中的《徐人歌》,《吴越春秋》记载的《河上歌》、《渔父歌》、《申包胥歌》,又如《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史记•孔子世家》亦载此事,后边又说:“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可见,这首歌是春秋时期孔子在楚国听楚人接舆唱的。意即: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从这里可以看出,楚狂是位“贤人”,但又“佯狂不仕”,连楚王请他去做官都不肯,他对于孔老夫子的那种积极用世的态度不以为然,并予以嘲讽。《沧浪歌》又名《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据《孟子•离娄上》载也是孔子在楚时所闻,屈原《渔父》用为渔父答屈子之词。

并且,随着楚国疆域的进一步扩张,楚歌亦在这些新占领区流行开来,甚至有向中原地区扩展的趋势,如《左传•哀公十三年》载申叔仪《乞粮歌》,曰:“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王夫差于黄池,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歌曰:‘佩玉蕊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脱之。’”,此歌是吴人所唱的楚歌。又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载:“(齐)景公为长座,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人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弹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遂废酒罢役”。

四是秦至汉初楚歌的风行及其盛极而衰

至秦汉间,楚歌演变成为一种正式的诗文体例,并在全国流行开来,从地域和时间看,“楚歌是《诗经》四言体之后,乐府五言产生之前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楚歌发展到秦及西汉前期趋于鼎盛,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并非只有通常看到的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等少数几篇。尤其汉代,“有着庞大的作家群体,创作时间贯穿于汉代始终” ,“汉代楚歌由帝系楚歌、王侯及皇室成员楚歌、士大夫楚歌三部分构成。”[5]

汉高祖豪爽而不喜文学,但他的家乡沛地属故楚,故特别喜爱楚声。《汉书•礼乐志》曰:“高祖乐楚声。”其《大风歌》开创了汉代帝系楚歌创作的先河,当他欲废太子不能得、极端烦闷时,便对戚夫人说:“为我楚舞,我为若楚歌。”作为开国君主,汉高祖的爱好和习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模仿。随之而下的汉代皇帝创作的楚歌作品有:汉武帝刘彻《瓤子歌》(二首)、《天马歌》(二首)、《秋风辞》、《李夫人歌》,汉昭帝刘弗陵《黄鹊歌》,汉灵帝刘宏《招商歌)),汉少帝刘辩《悲歌》。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汉代帝妃和王侯贵胄也创作了大量的楚歌作品,赵王刘友、城阳王刘章、广川王刘去、燕王刘旦等都有楚歌传世。计有:赵土刘友《幽歌》,燕王刘旦《归空城歌》、广陵王刘胥《瑟歌》、广川王刘去《幽歌》、城阳土刘章《耕田歌》、淮南土刘安《八公操》等作品;此外,乌孙公主刘细君《悲愁歌》、戚夫人《舂歌》、唐姬《舞歌》也属于此类。

受其影响,汉代士人也纷纷参与楚歌的创作。他们有的是故楚之人,有的深受楚文化影响,都能创作楚歌。李陵《别歌》、司马相如《琴歌》、李延年《佳人歌》、徐淑《答秦嘉诗》、蔡琐《悲愤诗》(楚歌体)等作品即是。另外,汉代的一些辞赋在创作时也穿插了部分楚歌,枚乘《七发》中有《麦秀歌》、司马相如《美人赋》中有《独处室歌》、傅毅《七激》中有《涉景山歌》、张衡《定情赋》中有《大火歌》、张衡《舞赋》中有《雄逝雌翔歌》、蔡邕《释悔》中有《琴歌》。

审视汉代楚歌,可以注意到,其作品具有率真自然、慷慨愁绝的抒情风格,之中蕴涵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中,“生命、生命精神及其价值意义是最为突出的特点。”[6]

上举的汉代楚歌,无论是皇家之作,还是士人之作,都能够说明这一点。刘彻的《瓤子歌》表现的是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悲哀;戚夫人的《舂歌》、唐姬的《舞歌》、乌孙公主的《悲愁歌》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哀与绝望;李陵的《别歌》是个体生命价值泯灭的呈现;司马相如的《独处室歌》是对自我生命压抑的反抗;张衡的《雄逝雌翔歌》则为个人身世漂零的感伤;蔡邕的《释悔歌》是士人遗世独立、孤芳自赏情怀的抒发。总之,汉代楚歌所展示和所歌唱的均为生命之歌。

汉代楚歌以其独特的文学精神与文学形式,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历经后代文人的不断改造,楚歌渐失其清新活泼,句式结构不断规范化和程式化,且向四言、五言这类整齐划一的主体诗歌样式衍化。以后,虽有历代文人的拟作,但与前代相比,风采已全无。楚歌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淡去。

[1][2][4]蔡彦峰.论楚歌的体制特点及对汉乐府的影响[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01).

[3]魏昌.楚国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235.

[5][6]周建江.论汉代楚歌的文学史地位[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02).

猜你喜欢

楚歌歌诗孔子
张桂光录商承祚句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歌诗达塞琳娜号与钻石公主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对比及启示
变革抑或回归: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从鲍勃·迪伦凭“歌诗艺术”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为什么叫“一把手”
楚歌作品印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热点事件类材料的立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