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中窥豹——美国电影中的基督教文化

2010-11-16伍蓉蓉

电影评介 2010年4期
关键词:耶稣圣经基督教

作为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在各国文化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其中对美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而反映并影响着美国文化的美国电影,也或多或少受到宗教的影响,从而具有与其它非基督教国家不同的特色。

一、基督教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说到基督教对美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不可不提的是美国建国的最初起因。为了逃避宗教迫害,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从英国出发,经过66天的航行,最终抵达美洲,并建立了普利毛斯殖民地。正是这些早期的清教徒移民把基督教的教义带至美国并大力推广,基督教才成为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

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美国人中90%自称相信上帝,80%承认基督教对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同时,美国的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钱币上印着“我们信仰上帝”,总统就任时必须手按《圣经》宣誓,甚至在与宗教完全无关的法庭上,证人们也必须手按《圣经》发誓不作伪证。

甚至在与宗教两相对立的学术上,基督教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唯一解释,也是被世人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但正因为《圣经》宣称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许多对此深信不疑的美国人便拒绝接受这一理论。由此引出了1925年著名的“猴子审判案”,即田纳西州法院因教师约翰•斯科普斯(John Scopes)在课堂上教授进化论而判其有罪。即使在人类登上了月球,克隆技术也日趋成熟的今天,美国人也仍然在为把上帝创世说引入课堂而绞尽脑汁,从而引发了2005年关于智慧设计论(变相的上帝创世说)的举国大争论,甚至把当时的总统小布什也牵涉也内。

上述种种都向我们表明了基督教对美国文化的影响。1954年,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厄尔•华伦(Earl Warren)所说的话更是一针见血:“我认为一个人若不明白《圣经》和救主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的守护神,他就无法明白我们国家的历史。”

二、基督教在美国电影中的反映:

电影是反映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它必然会打上各国文化的烙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基督教对美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具有了与非基督教国家电影不同的特质。

(一)《圣经》故事

正因为大部分美国人信仰基督教,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的电影也就承担了宣扬基督教的任务。《圣经》是基督教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经典。自从1895年电影诞生,美国拍摄了许多取材于《圣经》的电影。

《圣经》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故事除了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之外,便是摩西的生平和十诫了。美国导演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精彩故事。1956年,西席•迪米尔拍摄了《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这部影片生动刻画了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穿越红海的先知摩西,讲述了“十诫”的由来。这部影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并入围了当年的奥斯卡多项大奖。1998年,美国梦工厂又耗资近一亿美元,历时四年出品了同样题材的动画片《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再次大获成功。

为人类的救赎而被钉上十字架的上帝之子耶稣是《圣经•新约》中最著名的人物,他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乔治•史蒂文斯于1965年执导的影片《耶稣传》(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堪称同类影片之最。这部影片讲述了耶稣从出生到被钉上十字架最后复活的整个一生,可说是对《圣经》中这一故事最忠实的记录。

与之相反,马丁•斯科西斯于1988年拍摄的影片《基督的最后诱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虽然同样取材于耶稣的故事,但却对耶稣和犹大的形象作了彻底的颠覆,赋予了耶稣更多人性的特点。

2004年,梅尔•吉布森执导的《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叙述了耶稣最后的12小时以及他受难的经过。这部影片同样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二)宗教仪式

基督教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美国人中70%的人入了某个基督教派,60%的人每天祈祷,40%的人坚持每周去教堂作礼拜。基督教的仪式悄然渗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美国,也从来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只要他看过几部美国电影,自然而然会对一些基督教仪式有所了解。这不得不归功于电影在传播各国文化中所承担的独特作用。因为在美国影片中,宗教仪式无处不在。

在很多爱情电影,如1997年的《新娘不是我》(My Best Friend’s Wedding),1999年的《逃跑新娘》(Runaway Bride),2008年的《27套礼服》(27 Dresses)里面都完整展现了基督教婚礼的场面:在亲朋好友的注目中,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在父亲的引导下缓缓走向教堂的圣坛;牧师向并列的新郎新娘祝福并念出结婚誓言:“主啊,我们来到你的面前,目睹祝福这对进入神圣婚姻殿堂的男女。……”而他问新郎新娘的那段话更是脍炙人口:“你是否愿意这个男子成为你的丈夫(妻子)与他缔结婚约?无论好与坏、贫穷还是富贵、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他(她),照顾他(她),尊重他(她),接纳他(她),永远对他(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的终结?”

同时大量电影里也为我们展现了基督教的葬礼过程,如1994年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1972年的《教父》(Godfather)等等。最经典的场景是:迷蒙细雨中,黑色的送葬车,众人身穿黑衣围在棺材周围,牧师低沉的声音传来:“尘归尘、土归土……”

此外,为婴儿施洗礼、到教堂作弥撒、到神父那里忏悔、吃饭之前祷告、睡觉之前祷告……凡此种种,美国人生活中的宗教仪式,我们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

(三)基督教教义

除了情节直接取材于《圣经》以及引入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外,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美国电影题材便是故事情节围绕宗教教义而展开。

这类影片中比较经典的便是1995年由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执导,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和布莱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悬疑惊悚片《七宗罪》(The Seven Deadly Sins)。早期基督教隐修院根据圣大格列高利的分类规定了七大罪,即:骄傲、贪婪、淫欲、妒忌、贪食、忿怒和懒惰。教会认为这七大罪是不可宽恕的罪孽,违犯了它们就会导致人魂死亡并受到天罚。而片中的杀人狂正是根据这七大罪来选择他的下手对象。他先后杀死在他看来犯了贪食之罪的肥汉、犯了贪婪之罪的律师、犯了骄傲之罪的影星、犯了淫欲之罪的妓女、饿死犯了懒惰之罪的青年,然后以自身为妒忌之罪的违犯者,引导警察犯下忿怒之罪来杀死自己,从而完成整个七宗罪的制裁任务。这部影片把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悬疑恐怖的情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三位影星的精彩演绎,为它赢得了奥斯卡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提名。它不仅让观众对基督教的教义有所了解,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现实和人性的反思。

《启示录》是《圣经》最后的章节。在基督教徒看来,这是对人类最后时期和最终命运的预言。根据《启示录》,世界上会有一场规模巨大、代价惨重的正邪较量,这也正是人类的劫难。到时会有无数灾难降临地球,所有人都会经历“最后的审判”。罪人们将受到惩罚,堕入地狱之火,永世不得翻身;而信仰上帝的人则进入圣城新耶路撒冷,永享快乐幸福。好莱坞围绕这一预言创作了众多影片,如1999年由施瓦辛格主演的《魔鬼末日》(End of Days)。剧中的主人公为了阻止魔鬼撒旦的复活和世界末日的到来而出生入死,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与非基督教国家出产的影片不同,好莱坞拍摄的许多影片都是关于世界末日的,这些其实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基督教《圣经•启示录》最后预言的影响。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美国人潜意识中有一种末日情节。他们觉得地球和人类会最终毁灭,并把这种潜意识代入了电影之中。在这些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世界末日:

1. 人类对先进科学的过分追求。这类影片中著名的有:1984年首映的《终结者》(Terminator)系列、1999年出品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系列2002年开始的《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等。

2. 自然灾害。比如:1995年的《末来水世界》(Waterworld)、1998年的《末日救未来》(Deep Impact)、2003年的《地心毁灭》(The Core)、2004年的《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以及2009年新鲜出炉的《2012》(2012)等。

3. 外星人来袭。如:1996年的《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2004年的《地球战场》(Battlefield Earth: A Saga of the Year 3000)2005年的《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等。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其它原因导致人类灭亡的美国影片,在这里笔者不再一一冗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上述影片中,无一例外地人类总会克服种种困难而幸存下来,从而为想象中的未来添上一笔亮色和希望。这也正符合《圣经•启示录》中的教义:劫难过后,信仰上帝的人们便会迎来崭新的世界。

(四)其它

还有一类电影并非与基督教教义或仪式直接有关,而是在片中出现基督教《圣经》或传说中提及的一些特定物品。或许导演和编剧正是利用基督教在美国的深入人心,以此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去观看这类影片。

在这些电影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所主演的《夺宝奇兵》(Indiana Jones)系列了。这个系列由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执导,跨越二十多年而历久不衰,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冒险片之一。

其中1981年的《夺宝奇兵之一:法柜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里男主人公所要抢救的是《圣经•出埃及记》中所提到的约柜。根据《圣经》,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在上帝的引导下不仅制订了《十诫》,还为上帝建造了圣所。约柜便是圣所里的重要物品之一,用以存放上帝赐给摩西的法版。而1989年的《夺宝奇兵之三:圣战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中的圣杯更是耶稣与门徒在最后的晚餐中用过的杯子。这两部影片能在票房上大获全胜,除了精彩的情节和特技外,也与约柜和圣杯作为基督教的重要圣物而易引起美国人的共鸣密不可分。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神,信仰其它教的人都是邪恶的。这一观念不仅引发了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同时也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现代美国人心目中。此外,基督教的圣物如十字架和圣水等,都是趋邪除恶的有效手段。好莱坞拍摄了很多影片来反映基督教终将战胜邪恶这一观念。比较有名的电影有1973年拍摄的《驱魔人》(Exorcist)。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被魔鬼附身,神父和牧师为了拯救她而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

事实上,还有许多美国影片都与基督教有关。如1997年的《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讲述一个年轻律师如何战胜魔鬼的引诱的故事。而2006年的《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更是引出了公众对一些基督教基本理论的普遍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督教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深渗透到了美国的电影创作之中。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美国影片,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文化。

[1]The Holy Bible. The Worldwide Bible Society LTD, 2006.

[2]安德鲁•莫兰•格雷利,1992,《七重罪》[M],孙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猜你喜欢

耶稣圣经基督教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圣经》经文中国化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