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脆弱--作家池莉同名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的诠释和思考

2010-11-16杜芳

电影评介 2010年3期
关键词:伟业影视剧感情

影视剧在人类文化中是历史最短的一门艺术,然而却拥有最多的受众。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原因之一,是其具有高度的逼真性,影视剧中的形象无论人物的音容笑貌,事件的起伏跌宕,都与现实生活极其逼真,原因之二,影视剧具有高度的假设性。人们任何的思想、想象具有极大地假定性,影视剧可以用最真实的影像赋予这种思考现实性。

当代新写实主义名作家池莉小说以表现九十年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再现生活的本真面貌和人的原生状态而著称,她善于把人生的烦恼、困惑都融入到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语言和情节的运用上,剖析人生,寻找更适合自己感情的突破口,寻找在现实中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时试图得到解决的办法……

不久前,重看了由濮存忻、吕丽苹、许晴,主演的改编于同名小说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沉思后发现《来来往往》充分利用了影视剧逼真性、假定性的特征,把作家、导演、编剧的智慧思考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观众,让观众通过耳闻目睹社会人生的各种感性现象,进行直觉性的审美反思。从而在由直觉性的反思向理性升华,从中得到启迪。

《来来往往》真实地反映了中年男子康伟业的生活流程,形象生动、真实,感情浓烈、真挚。但是,电视连续剧没有局限于单纯表现家庭琐事和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挖掘平凡生活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尤其对康伟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进行了深刻的观照和冷静的思考,映射出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挖掘出生活之中尚未被人发现的思想和哲理。对当代社会中年人的爱情、婚姻、家 庭做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这里没有一页、一字、一个特征是偶然写上去的;一切来自一个主要的思想,一切都回到那个主要的思想”[1]如此一来,这部作品便因蕴含的深刻,自然在同类婚恋作品中显得卓而不群。在此所作的文学批评,力求“是以充分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形象为基础”。[2]

康伟业 (濮存忻饰)与段莉娜(吕丽苹饰)在1975年那个特殊的年代相识,由于地位的悬殊(康伟业是个杀猪的,而段莉娜是高干的女儿),康伟业本有梦中情人,又自知与段莉娜不合适,所以对这段感情并不投入。但由于段莉娜对介绍人的无比信任,加之,长相帅气又不无事献殷勤的康伟业的与众不同,段莉娜深信康伟业会出人头地,因此格外上心。尤其是,在一个美好的月夜,他们在生理冲动之下,半推半就之中,又尴尬地做出了男女之事。所以简直是在段莉娜的逼迫下,他们建立了家庭。由于这个婚姻不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因此,它在建立之初就埋藏下了危险的因子。如果社会毫不变化,他们的家庭也会象中国大多数家庭一样,风平浪静的存在下去。康伟业会因自身地位在段莉娜的安排下不断提高,而对段莉娜佩服不尽,感激不已,老老实实安安心心地做段莉娜的模范丈夫。可是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康伟业遇上了改革开放,对生活的更高追求,促使夫妻决定:康伟业下海,段莉娜负责承担家中的一切。已下海的康伟业不再是个窝囊的丈夫,而是公司的总经理,一个精明能干的企业家。在开创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他遇上了同事林珠(许晴饰),遭遇上了控制也控制不了的爱情——康伟业期盼了一生的激情与挚爱。林珠对康伟业是穷追猛打全身心的投入,康伟业激活了她,一个现代女孩子在远古时代沉睡的梦幻。因为不想找一个有妇之夫,因为不想后院起火,他们起初不是没有拒绝,推挡,揉撮。可后来情感之酒反尔因此格外浓烈和醇厚。他们忘却了一切世俗,缠绵绯测,相委相依,快乐地享受着这美幻美仑,浪漫而诗意的恋情。

康伟业提出了离婚,他要天长地久地拥有林珠,他要婚姻的质量。康伟业认为段莉娜和自己已没有了感情,段莉娜会答应结束这个家庭。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的起源》一书中所谈:“爱情是排他的。”,“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了爱情,或是已被新的热烈的感情所代替;那么离婚对两个人来说都将是幸事。”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追求有爱情的婚姻,是一个人人性上不可抑制的愿望和本能。

可是段莉娜的思想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她不能接受被“抛弃”的现实,她“宁死不离”。决不放弃这个婚姻。康伟业与段莉娜离婚也为舆论所不容。一场浩大的人民战争开始了:段莉娜工作的单位——妇联的领导和同事,集体出动到康伟业的公司做调解工作, 康伟业过去的老上级找康伟业说合, 康伟业与段莉娜的父母来公司打闹, 段莉娜的哥哥打电话威胁,他们不顾康伟业与段莉娜的的实际生活是怎么样的,不管两个人是否痛苦,不管两个人是否还有感情,他们只是想把两个人捆在一起,并不管他们是否幸福。他们不赞同林珠与康伟业合情的结合,只维系康伟业与段莉娜合法的婚姻。这里,婚姻是应该更合情合理?还是应该合法?会引起观众深刻的沉思。

离婚大战使康伟业与段莉娜筋疲力尽,使林珠与康伟业的爱情被愁云惨雾所围绕。 康伟业是送给林珠价值40万元的别墅,可林珠因不能抛头露面,一天到晚只能呆在这座“金丝笼”中而备感冷清,并不感到幸福。加之康伟业的生意越来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康伟业还需要照顾父母女儿,以及段莉娜引起的各种事情。这一切的一切是人生伦理所必须强制实行的,可这又是爱情的排他性所不能忍受的。林珠与康伟业渐渐少了些甜蜜多了些忧愁与争执。 段莉娜后来又找到林珠,同她进行了摊牌似的长谈。直告之,自己永不会同康伟业离婚。若是万不得已,段莉娜会成全林珠与康伟业,但在他们的婚礼上会出现一个冤魂,也许是两个。

爱情是人类对美好精神的追求,是用来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藩篱的,是用来治疗生命的麻木与萎缩,激发生命的活力的。爱情是富有诗意的,如歌入画的,美妙之及的,它是美的代名词。可段莉娜却让林珠的爱情承担血腥与罪恶。林珠是承担不起的,她只有走掉了。林珠的出走,也没有使康伟业的感情之舟驶回家庭。康伟业的感情犹如寻求寄存处一样,暂时寄存在一个叫时雨蓬的女孩子那里。康伟业对时雨蓬的感情并没有象对林珠那么深厚,那么刻骨,那么山崩地裂。很快,因二者之间的思想差距太大而分手。康伟业的感情又从寄存处里拿了出来。濮存忻、吕丽苹、许晴的精彩演绎使这段生活的矛盾、纠葛、挣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新颖奇特,还在于用形象的方式对康伟业的爱情和婚姻进行了假定性探讨,对康伟业的命运进行了预测。一种是无论康伟业如何坚持要离婚,段莉娜就是死活不离。把两个人陷入一种痛苦的相互折磨之中。一种是自强自立的段莉娜最终也思考两个人的婚姻的实际情况:“我们什么都有,有房子、有车、有孩子,就是没有爱情。”虽然康伟业请求她的原谅,可她却主动提出了离婚 ,从法院出来后,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儿来。

可见,无爱的婚姻是否能够解体,是需要双方的思想意识的共同提高。爱情仅仅是整个社会精神的一个侧面,一种表现。它是要植根在整个社会的大土壤中的。有些人的观念是超越时代的,他们提出了要改变现状的要求。但是观念是可以超越的,可人的生活却是不能超越的。因此不能事事如人所愿。

爱情是社会的存在物,它可以成为观察社会人生的独特视角。透过康伟业与林珠的爱情虽然艳丽一时,却没有及时结出甜美的果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爱情之花在社会的沙漠中是不能一枝独秀的。其他的领域提高不上来,爱情的花朵就只能枯萎凋谢。

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中,最后设计让康伟业向段莉娜回归。这也是无可奈何中的事所必然。连宽宏大量的段莉娜也没有把握两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这就是在表明:在当今社会责任、义务、道德、伦理是不可推卸的。人的一生中关键的那几步,千万不能走错,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有些错误是无法挽救的,有些美好的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遇到也必须放弃。康伟业在年轻的时候毕竟错过了他的爱情。在当今社会再遇上的风花雪夜的爱情是脆弱不堪的,难以接受的。康伟业想看浪漫爱情电影《泰坦尼克》而不可得,就形象地表明:康伟业不配再拥有爱情。爱情之花是需要小心呵护的,它对生长的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虽然爱情可使恋爱双方享受到最深刻、最鲜明、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的无可名状的,奇妙,幸福与和谐,但美好的春天不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就不会成为普遍的社会存在。爱情之花就不会独傲群芳。

当然,我们也不必绝望。一方面,我们在建立家庭的时候要谨慎,要把爱情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要坚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段莉娜不就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前进吗?)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爱情之花不会再要求一枝独秀,它必将在越来越肥沃的土壤中,争奇斗艳,,香飘万里,美不胜收的。

别林斯基曾说:活的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3]影视剧《来来往往》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1]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新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页

[2]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选》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7年版第373页。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M]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529页

猜你喜欢

伟业影视剧感情
建党伟业(油画)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拯救流浪地球 力挺“三农”伟业
带着感情
中华伟业半于诗
带着感情
东升伟业 发新品 布新篇
感情强烈的叹号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