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 扎实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成就之四
2010-11-15
□ 本刊记者 杨 越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进展。五年来,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理论得到升华,行政管理机构在调整中持续重视,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优势在国家经济建设和重大活动中得以显现。
理论的深化升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新要求。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确保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胡锦涛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专家认为,“军民融合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军民结合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它提升了军民结合的层次,拓展了军民结合的范围,深化了军民结合的程度,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是一次理论上的飞跃,实践上的突破,标志着我们党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规律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管理的持续推进
“十一五”期间,政府机构设置有所调整,但无论是原国防科工委还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主要领导都对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这一中央制定的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不移,这种主管机构工作思路的连续性为军民融合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
2006年11月,原国防科工委在杭州召开民品工作会议,对军工行业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进行专题部署。会议指出,坚持军民结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军工企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统筹规划,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2007年11月,原国防科工委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联合召开“四川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推进会”,会议强调,国防科技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举措和主要抓手就是要坚持军民结合方针,努力把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2008年6月,国务院通过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责中,第一项就是“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部长李毅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与武器装备建设规律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加强战略谋划,建立国家层面的军民结合促进政策和协调机制,实现军工与民用工业的规划衔接、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要充分发挥新组建的国家国防科工局的作用。
同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求发提出,军民融合最根本的是基于军工核心能力之上的融合,只有在核心能力上内化了融合了军民元素,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作为国家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的行政管理机关,国家国防科工局必须对基于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军民结合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推动军民结合融合式发展的产业体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军工运行机制,进行不懈努力。
2009年11月,国防科工局与河北省政府签订协议,共建曹妃甸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共同支持一批重点军民结合项目,全面推进河北地方经济与国防科技工业的融合。
格局的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已完成了由主要依赖军品发展向军民结合复合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军民结合型产业,拥有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民品,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品收入保持了年均超过20%的增长。民品产值占军工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
民口参与取得进展。民口单位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具有专、精、特、新技术优势的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中,民口单位超过三分之二。
技术优势得到发挥。军工技术向民用产业转移,在民用产业发展中得到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核能利用、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光电信息、现代车辆、特种化工等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在高技术领域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了我国基础工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军地融合加速推进。一是中央与地方共同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二是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军工集团公司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面向全国进行产业布局。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主动把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利用军工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一是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筹资渠道多元化。二是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了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造,民品公司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普遍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加大了对民用产业的整合力度。
优势的充分展现
“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事件、大型活动中积极参与,发挥了优势,彰显了实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历史罕见的8级地震。国防科技工业依托先进技术装备,全方位地投入救灾,显示了高科技的强大实力。在战胜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中,国防科技工业也贡献了力量。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国防科技工业发挥技术优势,40多项重要科技成果服务于奥运。2010年5月举办的上海世博会、11月举办的广州亚运会,国防科技工业都以技术优势参与其中,显示了军工技术在国家重大活动中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