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殇之戈
2010-11-15□萧飞
□ 萧 飞
兵者,国之重器。神兵出鞘、入匣,上天、入地终究都是神兵,不会因时空的流转而暗淡,也不会随社会与科技的演进而消隐,只因它已象莫邪投身铸炉那样融入到文明沸腾的血脉中,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济天下的信仰图腾。管中窥豹,镜花水月,从冷兵器时代的利刃说到今日之兵工,足以勾勒一个国家上下五千年的荣耀与梦想。
兵工是可以理性又浪漫的。中国人对此的认知从来不乏美感与优雅。兴盛于春秋的青铜战车跃然于历代画作,车、马、炮交错于古今棋盘,然而一壶酒、一场对弈就熄灭了楚河汉界的枭雄争霸。中国人将兵工文化中的“蓄而不发”、“丘壑于心”挥洒到极致,推崇“化干戈为玉帛”的理性之美。“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无论哪个名字都透露出其主人的冷峻与坚毅,而吕奉先手中的“方天画戟”更是豪气纵宇。勇者操刀,君子佩剑——在中华文化中,兵工往往与人的个性气质辉映,不时折射出一种金属般精致的浪漫。
兵工是可以智慧而顽强的。内心修为往往要高于对武器的设计技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在乎对自然的理解与参悟,并非高深。最好的例子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雷战:仅有“小米加步枪”的兵工装备,山东民兵造出性状、用途、各异的地雷重创敌人,让“鬼子不来不拉弦”流传至今。“汉阳造”是落后的,国人追求兵工自强的精神却是顽强的。当百年前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东方田园的宁静,轰雷伴随着国人的殇与痛。血光之中那种追求显得愈发执着而热切——铸我长戈,止国之殇!
兵工是可以威武而荣光的。兵工其实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的缩影。当今天下,两国交恶到剑拔弩张,元首大可以先坐而论道的比划一番——谈完精确打击、信息系统、导弹部署、士兵装备……细数家底,胜负立分!这正是现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兵工弱,则国民弱,只能应了“金人有狼牙棒,宋人有天灵盖”的屈辱。遥想1931年,我人民兵工诞生之初连弹壳也不能制造,如今却能傲立天下,结出兵器、核技术、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电子的累累硕果,国威、军威得此钢铁后盾,国幸民福大焉!2009年国庆大阅兵,滚滚铁流经过木樨地,地上百姓纷纷拿出手机,拍成一片。屡听人啧啧称赞:“太棒了!我们已经挺自豪啦!”此一言,让人眼眶发热,心生荣光。
人民兵工发展历经沦桑巨变,谨以此文为砖,故做宝剑出鞘状,引出一个大国的荣耀,引出国人几千年对兵工求索路上的浪漫与智慧、善良与坚强。止殇之戈,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