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突破火箭发射的关键技术——“长征三号”火箭主任设计师李聃等谈火箭研制

2010-11-15

国防科技工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长征三号嫦娥火箭

□ 本刊记者 徐 峰

记 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

李 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

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际上是一个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次“长征三号”火箭要把“嫦娥二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就是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达到37-38万公里的一个轨道,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这种轨道的发射。

这种轨道与以往发射轨道的区别就像打靶,以往发射的轨道是打固定靶,这次打的是一个移动靶,这就要求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位置,把卫星送入确定的近月轨道。如果这里面有任何一个环节,比如时间、位置发生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使卫星无法进入轨道。这是最大的不同,是运载火箭系统承担的最关键的一项技术攻关项目。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运载火箭系统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设计质量正确,确保关键的、大型的地面试验充分,确保运载火箭、探测器与测控系统、发射场系统等大系统的结合协调匹配。

我们在前期完成了运载火箭的设计,今年1月已通过了专项审查,表明“长征三号”火箭的设计状态是正确受控的。在大型地面试验方面,今年1月,“长征三号丙”火箭与“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完成了星箭对接试验,验证了“嫦娥二号”卫星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接口是匹配协调的。在今年5月,完成了“长征三号丙”火箭的出场测试,表明这枚火箭的技术状态是受控的,设计是正确的,具备了出厂条件。随后还进行出厂前的审查、质量归零,进场以后还进行所谓“双想”,看看后续工作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

“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嫦娥二号”卫星还有一点就是要确保准时发射。由于轨道的特殊性,对发射窗口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年中只有几天能够发射,所以确保准时发射非常关键。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发射的可靠性,运载火箭系统采取了9项提高准确性的措施,既有火箭上的,也有地面设备的改进。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长征三号”主任设计师李聃、211厂独立测试系统副总师孙靖等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介绍了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丙”的研制特点和新突破。他们表示,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是这次“嫦娥二号”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我们要全力突破这一关键技术,保证实现成功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

记 者:发射“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具体有些什么差别?

李 聃:发射“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丙”火箭,两种火箭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外型和运载能力上。

它们都属于“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共有3种构型,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火箭,采用了系列化和组合化的设计。“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电气系统的单机、发电机基本上可以通用,差别在于“长征三号乙”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基础上捆绑了4个助推器,“长征三号丙”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甲”的基础上捆绑了2个助推器,这是外形上的区别。

“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2600公斤。“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轨道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达到5500公斤。“长征三号丙”的运载能力达到3800公斤。为什么选择“长征三号丙”火箭呢?主要因为“嫦娥二号”起飞重量是2480公斤,使用“长征三号丙”火箭足够了。在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大型探测器发射时,会使用捆绑了4个助推器的火箭。

对于运载来讲,“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最大的不同,就是“嫦娥一号”是把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嫦娥二号”是把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一号”的远地点高度只有5100公里左右,“嫦娥二号”的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达到了37万公里左右。星箭分离点的高度差别不是太大,都是在近地点分离,大概在300公里左右,与以往的差不多。主要区别在于星箭入轨的速度,它决定了轨道的形状,速度越大高度越高,因为所有需要的能量最后体现就是速度增量。所以星箭分离点的高度差别不太大,但分离点的速度差别很大,这个速度达到10.9公里/秒。

记 者:为了提高运载火箭发射的可靠性,在研制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李 聃:措施很多,举个例子。因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我国现役的唯一的一枚液冷火箭,液氢的温度非常低,是20K,也就是-253度,液氧是90K,也就是-183度。液冷推进器要在发射前7个小时开始加注,因为它蒸发得非常厉害,不断汽化,要到发射前4分钟才能完成推进器的加注。地面上有很多的连接器,包括气路的、液路的,这些连接器和火箭上有一些接口,这些接口要在发射前依次退落下来。以往我们曾经出现过,如果环境湿度非常大,容易结露的话,在低温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在连接面上结冰,冻住以后再脱落就不太利索。严重的情况下,如果脱落不掉就没有办法发射了。针对这一问题,这次在“嫦娥二号”上就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我们一共有9项增强可靠性的重大措施,都是很有针对性的,主要是针对火箭多次发射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也针对地面设备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记 者:我们的航天发射几乎是每发必成,似乎很容易,是这样吗?

李 聃:看到长征系列火箭连战连捷,已经连续70多次成功,似乎很容易,其实所有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努力。对我们来讲,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为运载火箭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很多零部件、很多系统构成,每一个环节甚至是小到一个元器件的失效,都有可能导致火箭的飞行失误。确保成功最主要的首先是靠质量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把他所承担的工作做好,做到位,这才是确保成功的根本。比如说设计,我们得确保设计正确,生产线上要确保加工的产品尺寸合格,测试就得确保测试项目齐全,测试指标合格。大家必须是所有的工作都要完成得非常好,那么所有的工作集合起来才能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缺失都可能留下隐患。

记 者:要使“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的远地点接近38万公里,技术上有什么突破?

李 聃:技术突破还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最大的差别体现在设计上,最后体现在火箭飞行控制的软件上,我们要计算好很多参数。这种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在世界上其实是一种主流的发射方式。“嫦娥一号”发射我们采取了世界上独一份的发射方式,没有人这么做过,从“嫦娥二号”到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我们都将采用这种世界上主流的发射技术。像美国和前苏联这些航天大国都采用这种比较主流的方式,不过能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还不多。

记 者:我国第一次采用这种技术,科研人员怎样确保这么大的跨越?

李 聃:从火箭的弹道设计来说,有很多约束条件,第一个是有效载荷对发射轨道的要求。第二个就是“长征三号甲”火箭采用的是内陆发射场,这意味着火箭残骸要落在我们的国土上,这是不能随便落的,要落在我们划定的范围内。还有一条约束是测控。我国测控是靠地面测量站和海上测量船来完成的,火箭不能说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要和测控配合起来才能保证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能够收到。还有天气的限制等等。对这些约束条件,弹道设计都要考虑到。

另外,对地月轨道来讲,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弹道设计要设计出合适的弹道倾角、飞行程序角,弹道偏角,最后设计完体现的是大量的飞行数据。这个设计的约束条件就是每天地月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我们入轨点位置也不一样。这几天的发射火箭的飞行距离会相差2000公里以上,这是最大的一个差别。以往的话,今天发射是这个位置,明天发射还是这个位置,现在约束条件变了,每天都在变,我们要适应这个每天都在变的情况,设计出一种合适的参数。

记 者:“长征三号丙”火箭在生产过程中是怎么样保证质量的?

孙 靖:211厂是总装的集成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年正好建厂100周年。目前,211厂具备了以火箭的总装总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和发动机制造技术、特别是低温储箱的制造技术为代表的综合制造能力。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种低温运载火箭,211厂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家能够制造低温储藏的企业。211厂在“嫦娥二号”任务中负责“长征三号丙”火箭的箭体结构、发动机以及火箭的总装总测工作。

为了确保“长征三号丙”火箭的生产、总装和测试质量,211厂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针对“嫦娥二号”的发射任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主要为了保证火箭的生产制造,保证时间节点。二是开展了正向质量检查,从开始生产制造就进行质量确认,在全过程中都以零缺陷理念为指导搞好质量保障。三是加强质量信息化,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数字化纪录,形成数据包,有效保障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四是开展产品生产的多媒体纪录,就是用相机和摄像机把设计关注的、在操作时难以看到的部位拍摄下来,以便总装完成后检查。五是开展工艺精细化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工作都有量化标准,不仅仅是一些描述,避免因描述产生偏差。六是结合发射场工作环境和特点制定预案,并进行预案演练,使每个工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保证按预定时间完成工作。七是提高独立测试的能力,适应高密度发射的需要,也更好地保证工作质量。

“长征三号丙”火箭整流罩吊装

猜你喜欢

长征三号嫦娥火箭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长征三号乙托举“三姑娘”精确入轨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