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德国买连环画

2010-11-15梁东方

博览群书 2010年12期
关键词:海格维京收藏者

○梁东方

在德国买连环画

○梁东方

德国是不是像中国一样存在一个对以前的连环画进行收藏的怀旧人群?因为在几个城市都与这类协会的活动失之交臂,无缘得见,所以不好妄下判断,不过据说在汉堡是有专门的连环画博物馆的。骑车在大学区里找过两次,但走着走着就被别的什么景致给引了去,所以均告未果。在柏林洪堡大学门前的旧书摊上发现过连环画,但是数量不多,翻阅者购买者都十分寥然,远没有国内旧书市场上连环画摊位前的热闹。

实际上,岂止是连环画,在德国这样一个很多人都有终生看书习惯的阅读大国里,散落在各个城镇的跳蚤市场(FLOH MARKT)上的旧书摊的生意,都未见如国内一般旧书市场里的踊跃。在一种常态的购买与收藏的秩序中久了以后,整个图书市场旧书市场都处于一种波澜不惊的日常状态。细水长流,不温不火,却又源远流长,买卖稳定。从这里,似乎也能感受到整个德国图书市场稳定常销的常态。

曾经在萨尔布吕肯萨尔河边的夏末的跳蚤市场上询问过很多有书籍出卖的摊位,都没有德国本土原创的连环画出售。最后只好买了一本德语的,但是看起来有日本卡通风格的32开小册子留作纪念。研究了一下作者DIK BROWNE(1917-1989),发现这其实是一册出生于纽约的美国画家的原创作品,翻译成了德语而已,和日本卡通本没有关系。追根溯源的话,倒是可以看出日本卡通善于及时地汲取他人营养、大同小异地模仿甚至恬不知耻地抄袭别人形象的路数来。

这本32开竖翻的连环画是变形的漫画风格,名字叫做《令人恐惧的海格——无所畏惧》(HAEG ARDERS CHRE CKLICHE)。海格是个维京海盗(“维京人”指8-11世纪的北欧海盗,他们身强力壮,长头发大胡子,头上配有角饰),外形上虽然总是原始人一样挥舞着武器,但是其实是一个努力工作的维京人形象。剑是他的公文包,兽皮是他的西装。这套系列连环画表现的海格夹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夹在人与世界之间的种种抗争。扉页上的介绍文字说这连环画“让现实和故事进行了重叠,读者会对故事进行自然而然的思考”。海格的形象连带关于它的系列故事,号称20年内最成功的漫画,曾经在世界上近千家报纸上连载。它对现实世界中无情的竞争与无处不在的人生的尴尬,作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艰难困苦和荒唐不经总是缠绕着他,闹出一个又一个笑话来。作者介绍说,海格把我们带向会心的微笑。这册书的封底也有这样的广告语:“充满暴力的给世界带来笑声的维京人。”

封面上有两副画,一幅是海格率领的维京人挥舞着武器向一座城冲去,结果到了门口却停住了;因为门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油漆未干”。这连环画里充满了这样的让人会心一笑的冷笑话,这一则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更多的常常是机智有余,而直接性不足,对语言和背景知识都欠缺的外国读者一般很难了解其中的阅读乐趣。比如一个男人在社交场合对一个女人说,我妻子不理解我。结果那个女人用俄语说了一大串,他就很郁闷地离开了。再比如一个苏格兰人问烤肉好吃吗,这边回答说不错不错,就是骨头多了点。苏格兰人一看,大骂:混帐,你怎么把我的风笛吃了!这些幽默与日本卡通的简单化的笑话不大一样,是比较传统的西方式的调侃。

这本使用德语解说但是美国画家手笔和日本卡通风格(正如上文所言,其实它是日本卡通的抄袭对象)的连环画,使我对德国连环画的现状不抱太大的乐观态度。在德国城市乡村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非常留意地看过他们的连环画柜台,新版作品,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与路数。在金色的秋天刚刚到来的十月,于原东德古城莱比锡最繁华的市中心地段里,非常偶然地发现了一家叫做“收藏者”的小店。店里顶天立地的书架和横宽竖长的条桌以及走道门廊之类的稍有空间的地方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仔细察看,地上的几个纸箱里密集地竖排立着的16开画册居然都是连环画。问了问情况,女店主说这是专门卖给收藏者的旧连环画,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德国的连环画以前是美国连环画独占市场,现在基本上是日本卡通的天下,本土的作品非常罕见。

《令人恐惧的海格——无所畏惧》封面

M o s a i k封面

《令人恐惧的海格——无所畏惧》内页

这家莱比锡小店里的“文革前”的连环画自然都属于美国连环画的范畴了,果然都是一册册连续的美国连环画故事,画风质朴周详,有中国那个年代里的连环画普遍具有的严肃与写实的风格,不同之处是故事都有连续剧的味道,电影文化的影响在其中非常明显,传奇与冒险是其基本主题,一个故事动不动就会讲上几十上百本。收藏者们为了凑齐一种连环画也会花上相当的时间精力,好在德国没有发生过“文革”那样的毁灭性的灾难,书籍的传承一代一代都很顺畅,不会有国内“文革”前后那么明确的界限(当然,二战可能会是一个书籍的断层,其前的书籍收藏起来会有相当的困难吧)。正因为如此,战后德国少年儿童在文化接受上基本上没有特别匮乏单一的时候,连环画在儿童读物中始终是一个相对正常的品种,估计收藏者也只是有正常的儿童记忆意义上的正常收藏欲望,不会有国内收藏者们经常有的那种文化补偿角度上的“疯狂”。

有意思的是,女店主告诉我,我手里拿着的是早期的连环画,比后来的要贵不少,但是因为穿过钉儿打过孔,所以又便宜了很多。这些规矩和国内都是不谋而合如出一辙的。最后,我以两个欧元成交了一册,权作那个年代德国连环画的一个标本。且不说这书本身,只自己身在异国他乡,远离了原来每周必到的国内的收藏市场,在本民族文化和个人文化习惯的突然断炊里,能有这样恍然如在国内周六早市上的买书经历,已经是十万分的幸福了。即使只是对一种书籍形式的爱,也会在不期然之中为你留出一片经常让自己能感受到温馨的精神天空。

这本传统的美国绘画风格的讲述的也完全是美国故事的连环画,倒是出自一位德国本土连环画画家的手笔。作者HANNS HEGEN(1925-)2008年,也就是我在德国购买了这本连环画一年多以后,获得了德国奖励连环画家的最高奖。他画了223册MOSAIK系列连环画,我所买到手的是其中的第159册。这本连环画出版于东德,印刷于莱比锡,在东德和在西德的销售价格是一样的0.6马克(这一点很让人惊讶,难道当年东西德的货币比值是一样的?)。

这册的书名是《带BAMJO琴的年轻人》(DER JUNGE MIT DEMB AMJO),讲的是三个少年记者追踪密西西比河里的海盗,或者应该说是河盗的故事。这一集里讲到他们来到一家酒馆,看见门上挂着不开门的牌子,但是又分明发现里面有很多人,而且门上挂着一个悬赏十美元捉拿一个带BAMJO琴的黑人奴隶的告示。这个黑人青年显然是他们所曾经遇到过的,很快他们就看到了骑马逃跑的那黑人青年,还有后面同样骑马追击的白人。他们很偶然地在追击者零碎的言语里探听到了河盗女儿的身份……作为系列故事中的一本,在这一册承前启后的故事段落里,我们看到的是和美国电影美国小说里类似的情节,是那个时代德国文化在美国文化影响下的一种最直接的衍生品。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东德的画家,居然可以这么投入地进行有关美国文化的连环画创作,一方面说明了当时读者的阅读口味,也让人很是惊讶地发现同样号称社会主义国家的前东德在这类事关意识形态的问题上的松弛——这种松弛大约还是来源于一种文化接受上的欧洲传统吧。

Mosaik内页1

Mosaik内页2

在德国买的这两本连环画,不管是不是德国人画的,都与德国本土的生活有一定的隔膜,都不是德国人画的德国人自己的故事,都不是典型的德国连环画。那么是不是德国本土连环画也有一个如中国一样的没落过程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大约不是很容易,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如今的德国,连环画市场的状态波澜不惊,但是将新闻和画面充分结合起来的报纸《图片报》(BILDERZ EIT UNG),却已经是跻身于世界报纸发行量前十名的大报了。这份每一期都是厚厚的一大叠的报纸售价低廉,图文并茂,不仅有专门的漫画专版,更在每一篇报道和每一则通讯中都必定配以相应的密集插图,这些插图风格各异,几乎涵盖了当今世界上所有通俗美术的画风,让人一报在手,赏心悦目;世界大事,人间琐事,都在这里被及时熔于一炉,一炉善意调笑着的纷然画面。在这个电子传媒几乎要把传统平面媒体彻底打败的时代里,这报纸的兴盛,从一个侧面说明,读图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欣赏模式,依然在德国的读者群中享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单位:花山文艺出版社

(本文编辑 钱振文)

猜你喜欢

海格维京收藏者
不,发现美洲的不是维京人。以下是这一迷思有问题的原因所在 精读
月光的收藏者
远方的炮楼
基于用户画像理论的艺术品市场客户群体初探
古玉的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鉴定的优劣势比较
维京后裔分布在哪
维京后裔分布在哪(答读者问)
高卢英雄大战维京海盗(上)
海格流行风
在别人的故事里守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