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图上应标注的藏南重要地名
——巴昔卡*

2010-11-14郝晓光廖小韵胡小刚徐汉卿吴鹏飞刘根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雅鲁藏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郝晓光 廖小韵 胡小刚 徐汉卿 吴鹏飞 刘根友

(1)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7 2)湖北省地图院,武汉 430071)

中国地图上应标注的藏南重要地名
——巴昔卡*

郝晓光1)廖小韵2)胡小刚1)徐汉卿2)吴鹏飞1)刘根友1)

(1)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7 2)湖北省地图院,武汉 430071)

对藏南地名——“巴昔卡”进行了研究与考证。介绍了巴昔卡作为中国“雨都”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末端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汉藏语系中的珞巴语的特点,将“巴昔卡”的珞巴语含义推测为“雅鲁藏布江边”;强调了在《中国地图》上标注藏南地名点“巴昔卡”的重要性。

中国地图;藏南地区;地名补白;珞巴语;巴昔卡

1 关于《中国地图》藏南地名补白研究

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 2月 18日在白宫的“地图室”会见了达赖,我国藏南地区被印度所占的领土问题又成为全中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白宫的地图室位于白宫西翼底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总统曾在这里察看地图分析战局。1994年对地图室进行了装修,美国总统时而在这里接受采访和会客。奥巴马 2009年 1月就职大典宣读誓词过程中出现小差错,首席大法官在地图室重新为他举行了就职宣誓,由此可见地图室的特殊意义。

奥巴马在地图室会见达赖,正好说明了地图在宣示国家主权方面的重要性。作者不久前研究了《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内的地名空白问题,采用综合编绘的方法,将《中国地图》藏南地区东段内的图上地名点,由原来的 9个增加到 36个,意在填补“中国地图上的空白”[1-3](图 1)。

图 1 标注 36个地名点的中国藏南地区东段Fig.1 36 names are given in eastern section of South Tibet on the map of China

文献[1]所增加的 27个地名点分别是:鲁巴、曲那门、塔库姆、尼克特、巴里金、胡巴、瓦宗、伦卡、埃打让、培洛根、加士岗、旁金、巴昔卡、野如、营五、拉曼、都登、埃洛莫、尼杂木哈特、恩多林、钦邦、基明、娃买、卡多、惹英、布瑞尼、因通埃坡。关于藏南地区的地图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藏南地名经过长期延续,无不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渊源。所以,对增补的地名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这 27个地名中的一个,藏南明珠——巴昔卡(Pasighat)。

2 中国的“雨都”

巴昔卡位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东经 95°19′北纬 28°05′的雅鲁藏布江下游西岸,海拔 152 m。这里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昔卡森林茂密,四季常青,物产丰饶,各种热带植物生长茂盛,藤本植物交织缠绕,满山遍野的野芭蕉林、野柠檬林、香蕉、甘蔗、棕榈等热带植物。除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还可播种农作物,一年三熟。热带雨林中栖息着孟加拉虎、犀鸟、太阳鸟、蟒蛇、孔雀等上千种珍禽异兽,构成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巴昔卡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高程低,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水热条件优越。热带海洋暖湿空气,经雅鲁藏布江河谷向西藏高原流动时,首先进入巴昔卡区域,形成了该地区终年温暖,雨量充沛的特色。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温暖而多雨,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巴昔卡平均年降水量高达4500mm,被称作中国的“雨都”。

巴昔卡虽被印度侵占,但我国水文气象系统顽强地坚守着主权意识,一直没有停止发布这些地区的降水数据,始终把资料来源与国内各水文气象站同样对待。我们可以从中国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网上看到这样的表述:“墨脱县戴林 22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5 371 mm,巴昔卡 35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4 494 mm、1954年达 7 591 mm,为我国降水量最大地区之一”。

3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末端

我国科学家从 1973年起到 1994年,经过长达21年的科学探险、考察和论证,终于认定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这是二十世纪末重大的地理发现。1998年 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这一世界最大峡谷定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处在米林县的派镇,而末端就是墨脱县的巴昔卡(图 2)。

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 504.6 km,平均深度2 268 m,最深处达 6 009 m。中国科学探险家协会的《世界最大峡谷及其命名》中这样写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就把巴昔卡定位在中印国境线上,此不容置疑和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世界最大峡谷的长度,其末端止于国境线的巴昔卡,除了它绝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之外,是充分考虑到它的作为中国神圣领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5]。

图 2 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卫星遥感图Fig.2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map of the Yarlung Tsangpo Great Canyon area

4 “巴昔卡”珞巴语含义推测

“巴昔卡”为汉字译写的珞巴语地名。珞巴语(Lhoba language)属汉藏语系,语支未定,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南的洛渝地区。珞巴语词汇以多音节词占优势,尤以双音节词居多,单音节词较少。合成词除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外,还有一部分是由词根加前加成分构成。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也有少数汉语借词,汉语借词多是通过藏语吸收的[6]。

“珞巴”意即居住在珞渝地方的人。珞巴族内部部落很多,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七世纪起,珞渝地区即归入吐蕃王朝建制,此后即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统管之下。珞渝地区在喜玛拉雅山东段的主脉南侧,向南延伸至印度阿萨姆平原与北面广大山区的衔接线。珞渝位于北纬 27°至 30°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和准热带气候,常年多雨,温和湿润。因海拔相差悬殊,气温变化很大。雅鲁藏布江在藏区自西向东流经千里后,经过大拐弯至墨脱东北急折向南,在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

我们现在关心的问题是,“巴昔卡”这三个汉字译写的珞巴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卡”在藏语地名中是很常见的、一般出现在地名的末字,如墨竹工卡、大竹卡、罗布林卡等。所以,我们推测,“巴昔卡”应该是受藏语地名影响的珞巴语地名。

无独有偶,靠近西藏的石渠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西北部,距康定 696 km,距成都 1 054 km。这里的平均海拔为 4 250 m,比拉萨还要高 600多米。石渠的藏语名为“扎溪卡”,意思是“雅砻江边”,图3是石渠县与雅砻江的相对位置。

图3 石渠县与雅砻江的相对位置Fig.3 Relative position bet ween the Shiqu county and Yalongjiang river

由图 1与图 3的比较可见,石渠与雅砻江的相对位置和巴昔卡与雅鲁藏布江的相对位置很相似,都是在江的西侧,又都是由南北方向的江流,而“扎溪卡”按照语音也可叫“扎昔卡”。

“扎昔卡”和“巴昔卡”,一字之差,又同属汉藏语系。于是我们推测:既然“扎昔卡”的意思是“雅砻江边”,那么“巴昔卡”的意思应该是“雅鲁藏布江边”。

5 结语

国境线上的巴昔卡守望着滚滚南流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最大峡谷的忠诚卫士,尽管已被印度侵占,但永远也无法改变巴昔卡是中国的“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珞巴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钢铁事实。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巴昔卡这个重要地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藏南地区主权的庄严宣示,也是对达赖的卖国行径和美国粗暴干涉我国内政的霸权主义的有力回击。

1 郝晓光,等.中国地图上的藏南地名补白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1):66-68.

2 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

3 单之蔷.中国地图上的空白 [J].中国国家地理,2004, (7):卷首语.

4 袁玥.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 [J].中国国家地理, 2009,(10):247-253.

5 房建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至下游底杭河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地理考察 [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4):30-43.

6 珞巴族简史编写组.珞巴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AN IM PORTANT SOUTH TIBET PLACE NAM E PASIGHAT SHOULD BE MARKED ONMAP OF CHINA

Hao Xiaoguang1),Liao Xiaoyun2),Hu Xiaogang1),Xu Hanqing2),Wu Pengfei1)and Liu Genyou1)

(1)Key Laboratory of Dynam ic Geodesy,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CAS,W uhan 430077 2)M apping Institute of Hubei Province,W uhan 430071)

After the research on the fill blanks on the map of China,the author fill more place names of the eastern section of southern Tibet,from the original 9 to 36.In this paper,for one of the additional 27 point names“Pasighat”,we carried out special inguistic.Introduc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asighat as China’s“Rain City”and the end of the Yarlungtsangpo Great Canyon,and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Lhoba language in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we guess that themeaning of the Pasighat in Lhoba language is“the side of Yarlungtsangpo River”;emphasize the i mportance for filling“Pasighat”in southern Tibetan the name of the map of China.

China map;Southern Tibet;place names filler;Lhoba language;Pasighat

1671-5942(2010)Supp.(Ⅰ)-0161-04

2010-04-10

中国国家地理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11,40974013)

郝晓光,男,1958年生,上海市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研究,2002年主编完成新版《系列世界地图》,已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 70余篇.E-mail:hxg@whigg.ac.cn

P272

A

猜你喜欢

雅鲁藏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守卫大峡谷
雅鲁藏布
雅鲁藏布
大峡谷,我来啦!
致敬大峡谷
中国与孟加拉国在雅鲁藏布江河流治理中的合作与问题探究
西藏雅鲁藏布江区桥梁水文计算
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的临时钢栈桥结构计算
大美尼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