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毕业生不要成了躲在家庭皮囊里的“袋鼠

2010-11-09单海林

科学24小时 2010年6期
关键词:职高生王勇职高

文|单海林

职校毕业生不要成了躲在家庭皮囊里的“袋鼠

文|单海林

职业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在完成在校两三年的学习之后,都将面临着职业的选择。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给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和心理压力,它使部分职高毕业生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择业,又影响职高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案例:他这份工作还能坚持吗?】

王勇,男,独生子女,生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乡镇。其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爸爸在家开办一个小作坊,妈妈在镇上一家纺织厂做工。王勇家的经济虽然在当地不是最富有,但有较稳定的经济收入,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的。

但近段时间来,王勇找工作的事一直成了家长的一块心病。王勇两年前从某职业高中染整专业毕业,一直呆在家中,整天无所事事。两年中王勇也找了一些工作,大多以不乐意去而告终,现在索性呆在家中啃老。爸爸曾多次对他说:索性与自己一起经营家里的小作坊,扩大业务量,发展再生产。但王勇说:这种小儿科的活才不干呢,情愿在家呆着,也不干这行。

前段时间爸爸托关系给他找了份与他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印染工作,做染色打样工作,可没过多久,他以在厂里没有熟悉的人为由,要求换工作。爸爸再通过熟人将王勇调到另一家印染企业,并由爸爸朋友的儿子带他。但爸妈最近又听说王勇在厂里表现很一般,学习也不主动,比较懒散……

爸妈真担心儿子这份工作还能坚持多久……

【心理分析】

职业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在完成在校两三年的学习之后,都将面临着职业的选择。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给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和心理压力,它使部分职高毕业生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择业,又影响职高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像王勇一样,许多职校毕业生面临着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境地,从而陷入窘境。职高毕业生的择业心理较为复杂,在择业过程中将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其中有些是心理问题。

1.盲目心理

校园生活的相对单纯、社会生活知识及经验的相对匮乏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使部分职高生在选择职业时难免会产生幼稚的冲动、盲目的激情。有的学生不去了解实际情况,而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听说哪里好,就往哪里跑,听说哪里条件差、待遇低,单位找上门来联系也不去,以致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如一些学生思想不稳定,趋向热门行业;一些学生相互攀比,要求高、牢骚多。许多职高生心理就业定位过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不愿从事一线或基层的工作,也不愿意下车间等。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势必在求职中遇到困难。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自己看不起自己,一些职高生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没有“靠山”、没有社会关系;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成绩一般,不好意思向用人单位作自我介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如受过纪律处分,用人单位会看轻自己,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主动性,不敢前去应聘等等。这些消极的自卑心理对部分学生的就业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得那些本来可以实现顺利就业的学生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3.关系心理

由于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职高毕业生没有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增强就业竞争力,而片面地认为要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关系,打通关系。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请客送礼,以选择就业单位。怀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会干扰就业工作的正常进行,还会无故责怪父母不作为,助长不正之风的蔓延。

4.犹豫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就业期望值较高,选择单位时容易产生犹豫不决的心理,在理想的单位出现之前,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么认为地域不理想,要么认为待遇不够高,要么认为工作压力太大、太辛苦等等,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5.浮躁心理

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浮躁虚夸,择业期望值很高,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令他们心情变得浮躁不安,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就不就业?是选择专业对口的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是选择理想的工作待遇,还是先养活自己”等问题而左右为难。他们没有主见、盲目从众,最终就不能顺利地就业。有些学生还整天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对自己未来的认识是一片茫然。

除了上述心态外,一些职校毕业生还普遍存在由于学历偏低、就业困难,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等因素的长期困扰,从而产生了抑郁的心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使得部分学生没有勇气去面对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从而产生了就业焦虑的心理,造成不积极主动地推销自己,去参与竞争,消极等待,阻碍了正常的就业,从而陷入这种就业误区而坐失良机。

【心理辅导】

其实,就目前的就业情况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认识日趋成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追求高学历或盲目追求低工资,而是根据企业不同层次的岗位选择不同层次的人才。有调查显示,职高生、中专生、技校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优势凸显。主要原因是:一是职校教育面向市场,有很明确的市场定向,从招生开始,许多学校就已考虑了今后的就业市场情况,有针对性的招生,这就为同学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预先设置了一个生存空间;二是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而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实践机会多、动手能力强,这使得职高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在人才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一些职高生毕业之所以成为“袋鼠”一族,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表现出了就业心理危机,盲目、自卑、好逸恶劳、见异思迁、以“自我”为中心等等,阻碍了自己正常的就业。因此职校生必须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才能开辟一条新的就业捷径。

1.正确认识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教育部一位负责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职校生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应该过普通人的生活。但在现实中,一些学生却学会变着法儿地琢磨那些舒适、安逸能带来丰厚实惠、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工作,这些学生往往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其结果必然是撞了南墙。要么把自己看得太高,要么把自己瞧得过低。说到底,仍然是以自我为圆心,以世界为半径画圆。细细思量,我们很容易发现,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只是教给我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我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必然阶梯。

2.走出观念误区。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有的职校毕业生不愿做工资较低、干活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不知自身的条件达不到那些岗位对员工学历、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职校毕业生要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应树立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如果盲目与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攀比高待遇的工作岗位,那只能给自己本已艰难的就业之路又增设人为的障碍。

3.守住得到的机会。假如就业时有选择的机会,我们当然要选择方方面面都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多数时候我们是处于别无选择的尴尬境地,那么,我们就要守住已经得到的机会。还是那句老话,什么工作干好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头上同样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没准哪一天掉下来,你也成了下岗职工。我们既不安于平凡,又希望有随意的人生,这正是生活与理想的矛盾。你要辉煌,你要社会承认,你就要认识承认这个社会,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它,不能仅凭自己的好恶去为人做事。

4.练就过硬技能。与大学生相比,职校毕业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手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树立竞争上岗的质量意识,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将过硬的技能作为自己求职成功的敲门砖。要克服身上滋长的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加强服务意识,发展多种能力。否则,就会像上面王勇同学那样眼高手低,最终一事无成。

5.养成谦虚美德。当你初涉社会时,对业务知识、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是陌生的、无知的,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这时你的同事、上司、客户(服务对象)会毫不客气地给你指出来,可能他们会态度生硬、语言尖刻、脸色难看,但只要他是为你的长进着想,只要你确实犯了错误,那么你就必须忍受一切,虚心接受意见,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对于一个年轻的职场新人来说,人们不仅仅是看重你的学识才干,更重要的是看你是否具备谦虚谨慎的美德,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目中无人,对有益的批评充耳不闻,那么没有人会当面提醒你,最终使你铸成大错,成为众矢之的。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学会推销自己和展现自我价值。记住教育家卡耐基的话:“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只要你超群出众,你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的好。”

总而言之,职高毕业生初出茅庐,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缩是没有出路的。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社会定位是否合理,现实与自己理想的差距有多大,抱定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用正确的思维和心态面对就业,这样你就一定会成功。

猜你喜欢

职高生王勇职高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王勇:渡过一茬茬孩子,值了!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王勇智斗财主
王勇:我的想法就是“坚持”
浅谈职高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王勇智斗财主
如何帮助职高生度过心理断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