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热如何保持风险意识
2010-11-08吕甜
吕 甜
中国投资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之后的中国新形象。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2300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1.2万亿美元,遍布174个国家和地区。
9月9日,在厦门举行的2010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上,商务部及外经贸专家一致认为,境外并购将成为中国资本全球化的重要形式。同时,他们也提醒说,中国民企“走出去”必须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不同与变化,防范风险。
大步“走出去”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到高速发展时期——连续8年,中国对外直投保持着增长势头,年均增速高达48.6%!
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37%,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逆势增长6‰,投资净额565.3亿美元,在全球打乍名升至第六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首位。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在论坛上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使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空间得以拓展,全球化经营的机会进一步增加。
9月7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0~2012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也指出,2010~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令人瞩目,超过德国、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国。
“去年全国人均GDP已达3679美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5000~6000美元。而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500~400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增速将超过吸引外资,超过4000美元后,对外投资将高速发展。”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卢进勇在论坛上指出。
这意味着,10年后,中国将彻底成为对外投资的现实大国。对此,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作章表示,中国正经历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的转变,“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海外并购竖民企品牌
在直接对外投资中,比起征地建厂的“绿地投资”,跨国并购速度更快,投资周期更短,因此也更受对外投资企业的青睐。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收购国际品牌实现对外投资的同时,也对企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去年中国的海外并购在对外投资中占比仅为31%,与发达国家70%的占比还有一定差距。而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采矿业、汽车制造业、IT产业、服务业和清洁技术产业等领域,陆续都有引人注目的境外并购案例。
在海外并购案例中,民营企业的身影频繁闪现。特别是吉利迎娶沃尔沃。实现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的大幅提升。被视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范本。
“不过,中国民企海外并购风险大,尤其是品牌收购,企业家别把儿媳都当闺女养。”卢进勇教授提醒说。他认为,并购企业风险大,品牌并购风险更大,别人的好品牌不会轻易拿出来卖。目前中国企业并购品牌仍存四大误区:以为收购品牌定会快于自己培养;把买来的品牌当做主导品牌;以为卖家会把好的品牌与技术都卖给自己;以为买来的品牌,自己可以随意摆布。
同时,民企对海外投资的经验较为欠缺,且资金实力不如国企雄厚,因此风险更大,需更谨慎。此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出口信保公司副总经理刘永信说,比如文化差异、他国投资保护等因素。
“一个诱人的项目,也可能意味着相当大的风险。风险评估、可行性评估都不可少,还要寻求政府部门支持。”卢进勇教授为有意投资海外的中国民企支招,“商务部有对外投资国别指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有国家风险报告,民企可借此初步了解投资意向国,然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所开展后续事项。”
看指南评风险学经验
“9·8”期间举行的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报告发布会暨投资环境说明会上,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组织编写的英国、德国、芬兰、土耳其、芬兰、新西兰等6本对外投资国别报告正式发布,为有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权威的投资指南。
对于眼下逐渐兴起的海外投资热潮,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提醒说,中国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因素正在加大对外投资的难度: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过程极为复杂,经济完全走出低谷还需相当时间。同时,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同时,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也非常重要。例如,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常常遭遇目标投资国以安全问题进行阻挠,而避免此类困扰的关键在于“本土化”——出海,就意味着入乡随俗。
“我们在海外的分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安全委员会,全部聘用当地人来运作。这些人全部是由获得当地特殊资格的技术人员来担当,从而让所在国觉得这是一个透明的企业。”某电信行业投资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除了安全审查风险,中企出海事实上面临透明性、独立法人制度挑战,以及与当地合作者分享利益的协议风险。“一定不要节省花在当地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上的费用,这非常重要。”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