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资本市场为哪般?
2010-11-08程香吕甜
程 香 吕 甜
作为农产品,茶叶产业从最初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体量小、经营分散的特点。而历经数十年的沉淀,尤其是名优茶的发展,我国茶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红火局面。作为全国茶行业翘楚,福建众多大型茶企在规模化品牌化之后,尝试着逐鹿资本市场,走出传统经营模式的局限。这也成为福建茶叶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连锁起步
“在成熟的市场里,对企业品牌化、规模化要求更高,而茶企的品牌化规模化一直都与门店的扩张密不可分——门店不仅成为销售终端,更是茶文化的展示平台。”福建第一家茶企品牌推广公司周晟品牌推略创意总监周晟对记者说。
周晟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培育,全国茶叶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福建知名茶企连锁经营规模也持续扩张。即使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市场寒流,茶叶企业攻城掠地的脚步依然稳健。不少外销茶企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而更多品牌茶企业更是跑马圈地快速开店,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福建茶叶连锁经营最早始于天福茗茶。据天福集团观光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伯琪介绍,从1993年创办至今,天福茗茶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在中国大陆)直营连锁店已经发展到了1000余家,并还在不断地扩张中。“天福茗茶茶叶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成为福建茶叶企业的发展树立—个榜样——这种传统的茶叶销售盈利模式并不需要大资金的操作。”作为同行业的后起之秀日春股份公司总经理王启联深感认同。在此趋势的引导和带动下,占茶业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也纷纷开始品牌化规模化,又接连出现了以日香茶业、魏氏茶业等为直营连锁的代表,“安茶”、“八马”、华祥苑实业等为复合形式连锁的代表。
“直至今日,福建茶企形成了以茶叶连锁专卖店为主、百花齐放的业态形式。”周晟说。例如,在发展茶叶连锁专卖店的同时也发展茶叶连锁专柜,比较典型的当属“八马”的“名茶进名店”市场发展战略,将茶叶连锁专柜开进沃尔玛、麦德龙、天虹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大型卖场与宾馆;兼营茶馆(茶艺馆)的业态形式的茶叶连锁经营企业则以厦门的“山国饮艺”、泉州的“茗山茶艺”为代表,将茶叶产品销售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突出茶文化的特色;将茶业与其它领域完美结合发展特色经营的业态形式的茶叶连锁经营企业则以“天福”、“九峰”为主要代表。“天福”除了拓展茶叶连锁店,还发展了高速公路服务区、茶叶博物院和茶叶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及了零售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教育业等多个领域,而“九峰”则将茶叶、紫砂壶和图书结合起来,同时发展茶叶连锁店、紫砂壶和书屋的“三位一体”的业态形式,极富经营特色。
在一番“圈地”运动之后,福建众多茶企进入成熟期,品牌化、规模化越来越明显。
资本共识
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却是终端市场支离破碎的无奈。
由于中国茶的品牌主要是茶类品牌,比如龙井、铁观音、竹叶青等等,都属于某一种茶类,始终没有形成真正强势的产品品牌。市场被区域消费习惯分割成众多小块,通过单一企业来构建遍布全国的终端营销网,非一般企业力所能及。
“茶产业本身是小产业,但是发展空间大,过去的操作力度相对较少,资本进驻后的操作空间大。一旦解开茶叶终端消费市场支离破碎这个最大的‘结,茶叶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资本看准的正是这个机会。”中华无疆茶叶品牌策划研究中心执行董事黄武疆说。
在资本诸侯的推动下,普洱茶领域率先与资本市场形成对接,根植于云南土壤的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携手美国火箭投资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至此,龙润茶成为中国茶业第一只股票。根据招股书,云南龙生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收购更多的茶业原料基地,同时还会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整体提升茶产业的支柱地位。
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礼激动地说。“这个消息,让福建品牌茶企悄然心动。福建茶叶不缺良好品质,也不缺制作人才,真正缺的是资本。”
其实早在数年前,资本便已陆续盯上高速发展的福建茶产业。自远太集团收编铁观音集团之后,来自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战略合作伙伴纷至沓来。
为上市而战
不止是茶行业,新中国飞速发展的这30年,尤其是后10年当中,怀揣上市梦的人们越来越多。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倒下了。但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上,仍前仆后继挤满了形形色色的面孔。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去上市?除了钱,上市还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有钱好办事”是眼下许多茶企老板的共识。而“上市”,一个多么荣耀的光环,带来的聚拢资金,使企业快速做大,网络像吹气球般瞬间膨胀,股市圈钱一夜造就亿万富豪,哪个茶企不动心呢?但是,“上市”旅途还是充满艰辛的,千万别以为“有钱”就能把企业包装“上市”,因为前面已经有太多的企业在冲刺的途中倒下,那些为了“上市”而做的企业倒下后,才感觉到莎士比亚那句“看到海岸线才淹死。死得双倍凄惨”就是为自己今天的遭遇而写的。
九峰茗茶董事长叶清德告诉记者,对茶企来说,上市,除了最直接的资金需求外,上市公司对企业团队、结构治理、规范管理、公开阳光运营等,有着更高更标准的要求,这些将直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如果不上市,企业想挤进行业前几名很难。”叶清德说,“而一家企业如果做不到行业前几名,是无法做长久的。”
毫无疑问,风险投资带来的资金和上市诱惑,对茶企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其实,中国茶企上市已有案例。跨越上市门槛,云南龙润茶集团已先行一步。龙润茶的前身是龙发制药,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是云南企业家焦家良“龙”系集团旗下的一员。2009年5月18日,龙发制药以1.6亿港元向大股东焦家良收购其在中国内地从事茶叶销售及分销业务的龙润茶业集团全部股权。龙发制药也从医药行业转为主攻茶业市场,将注册名称由“龙发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改为“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至此,龙润茶成为中国茶业第一只股票。龙润茶集集团在香港主板的成功上市,铁观音茶企也心动了。观察人士表示,茶行业已经迎来资本运营的时代,一场茶行业的变革正悄然袭来。叶清德对本刊记者表示,当前茶叶市场处于最好的时代,也处于最坏的时代。
“正是因为目前资本介入不多,行业内尚未明确排出老大、老二,对茶企来说,人人都有机会,都有做老大的可能。所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叶清德解读当前行业现状,“也正因为排名未定,人人都有压力。还不快跑?再不跑就追不上了。”
业内人士苏振煌先生也发表了个人看法,他说,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爆发,要寻求突破。自然而然会导致上市公司的出现。上市公司带来的规范、公开、阳光运作,会触动整个行业。也会带动同行其他企业向上市冲刺。对行业发展方向、产业链的完善及规范化管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等,都会带来有益的影响。
“上市,就像一种高效化肥,先让一棵树一下就长得很大,而后各个山头的树木纷纷效仿,有可能弥漫成森林。”苏振煌用形象的比喻形容了上市对产业的影响。
上市固然是好的,但也并不一定说,企业一上市就万事大吉。作为规模茶企掌舵者,叶清德这些年亦常常与资本接触,但他对此保持清醒。他认为,上市,几乎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在很多人心目中,上市,几乎算作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头脑不可过热。
他对茶企提出几点上市建议: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企业,是否具备上市潜质,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不要还没学走路就想跑。其次,要遵循市场规律,不可贪婪冒进,为上市做一些投期取巧的事。最后,心态要摆正,当然要敢梦想,但也不可单纯靠自己想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苏振煌先生亦认为,从心态上来看,上市热潮在行业内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对筹备中的上市企业来说,多家企业同时竞争首发股,压力自然很大。而未上市企业来说,眼看同行都在排队上市了,自己也要快速追赶,谁愿意跟在最后呢。”
从长远来看,资本的介入,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利大于弊”。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规范、标准化运作的上市企业,将会为整个行业带来正面引导。未来的茶业市场,格局无疑会产生巨大改变,市场主要份额可能会被几家上市公司切走,中小企业竞争剩余的“蛋糕渣”,发展到一定程度,或有压力太大的小茶企退出市场,淘汰出局。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表示乐观预期。苏振煌告诉记者,茶叶不同于一般快速消费品,它介于消费品与奢侈品之间,虽然现在上市潮给企业家心理带来一定压力,但也不必引起恐慌。“虽然茶叶店这么多,但每家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和销售渠道。”他说,换个角度看,即便是没有出现上市公司,对有忧患意识的企业来说,洗牌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如果平时不用心经营,不做出品牌特色,随时都可能被洗牌。反之,如果企业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将来,可选择上市,亦可自主发展,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