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模式研究

2010-11-08张芷毓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课外俱乐部武术

李 江 张芷毓

(1.吉林体育学院 武术系,吉林 长春 130022;2.浙江省江山职教集团,浙江 江山 324100)

吉林省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模式研究

李 江1张芷毓2

(1.吉林体育学院 武术系,吉林 长春 130022;2.浙江省江山职教集团,浙江 江山 3241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正从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的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迈进。为此,对吉林省部分高校实行武术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完善和构建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高校;武术俱乐部;现状分析;发展模式;一体化

1 前言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正从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及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迈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又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的喜爱。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吉林省16所高校的专家、教师及在校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访问了吉林大学的刁振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赵利明教授等有关专家。

2.2.2问卷调查法

向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等在校的学生发放问卷816份,回收问卷786 份,回收率96.32%。对教育专家、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8份,回收率达到92%,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100%。

3 高校俱乐部式武术教学效果

来自实行俱乐部式武术教学的高校调查结果表明,俱乐部式武术教学相对传统的武术教学确实有自身的优越性,88%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俱乐部式武术教学很有效果或比较有效果,认为一般和无效果的不到12%(如图1)。这说明人们对其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师资、场地器材、管理等)。因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回避存在的问题,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

图1 高校俱乐部式武术教学有效程度

4 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4.1吉林省高校武术俱乐部主要开展形式的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有武术俱乐部的存在形式中课外武术活动俱乐部的存在比率最高为41%,依次为课内武术教学32%,课内外一体化15%,校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为12%。课外武术俱乐部是我国高校发展最早的课外武术活动形式是武术课的延伸和补充,其目标是提高高校武术的健身功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课内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而产生的,是新时期学校研究教学改革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和传统的武术教学不同,它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功能。课内、外相结合的俱乐部武术教学模式是从培养学生整体素质角度提出的,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这种武术俱乐部模式必须以充足的设施、体育经费和武术师资为基础,它代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校内外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武术开展模式,标志着学校武术俱乐部的发展开始走向社会,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学校武术俱乐部和社会武术俱乐部相结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这种组织形式不但拓宽了学校武术俱乐部运作经费的来源渠道,也为大众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外武术活动的形式所占比率最高,说明学校武术在向新的体制转变过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参与协会的学生比重不高,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原先课外武术活动的基础上自由参加课外武术活动。

4.2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

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没有达到改革所预想的效果,问题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仍然延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堂武术教学、课外武术健身、课余竞技武术三者相对独立,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缺乏方向性指导等等。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研究,力图发现目前影响武术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建立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发展模式,即“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基本构建思路为:在高校领导的支持下,由高校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体育教研室(部)直接领导,下设体育俱乐部管理办公室,负责直接管理各项(包括武术)运动俱乐部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课外竞训的工作。

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即:

(1)在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武术运动俱乐部,并由专职武术教师担任指导和教练。俱乐部成员包括:普通会员、竞训队队员、校队队员;

(2)凡武术选项课的学生就是俱乐部普通会员,他们除参加常规的武术课学习外,还参加俱乐部在课外有计划地组织的武术训练,并将参加课外俱乐部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评定;

(3)由俱乐部组建学院武术竞训队,竞训队队员担任俱乐部的技术骨干,负责组织训练普通会员和培养后备人才,对条件好的普通会员,武术教师可选拔为学院竞训队队员;

(4)校内竞赛和校外交流活动均由俱乐部牵头组织,学院对外有比赛任务时,由学院竞训队组建校队集训和参赛。

“课内外一体化”最初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方法的改革,它将学生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都纳入到体育教学管理之中,加强了对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对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改革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越来越明确。因此,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方法,而是涉及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逐步达到统一的教学模式,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趋于完整的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说,这已基本上构成了一种新的“课内外一体化”武术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体现五个特点,即完整性、简明性、优越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这也会在实践中逐渐得以体现。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高校武术与社会武术、竞技武术的融合是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学校武术的服务主体最终要走向社会,这种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高校武术俱乐部是实现三者相互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2)俱乐部式武术教学模式前景看好,但吉林省高校武术俱乐部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3)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4)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化、社会化、可持续发展的武术俱乐部一体化教学模式。

5)一体化武术俱乐部模式是适合吉林省高校武术教育开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武术课和武术俱乐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高校武术的发展。

5.2建议

使学生顺利地从学校体育锻炼过渡到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武术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教学理论上的研究也必须不断发展,形成一个实践推动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的过程。在高校武术俱乐部开展的内容上,要不断更新,新的内容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现活动的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社会性特点,从而促使高校武术俱乐部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 何斌.高等院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四川体育科学,2005(1).

[2] 许明荣.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1-2.

[3] 陈文杰.探索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29-30.

[4] 赖锦松.高校武术运动实施俱乐部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3).

[5] 蒋玲.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J].四川体育科学,2006(1):124-126.

The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ModleofWushuClubofCollegesinJinlin

Li Jiang1,Zhang Zhiyu2

(1.Department of Wushu,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2.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of Jiangshan,Jiangshan,324100,Zhejinag,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enetrating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the universities tradition educational model has not been adopt to the fostered talent's request.Guided by the though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health first”,the teaching reform of Wushu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reak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and is forging ahead towards the new wushu teaching club patterns,which accords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health.Therefore,this thesis has investigated the Wushu club-teaching pattern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and has brough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which aims at providing a reference to perfecting and structuring the Wushu club-teaching patter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ushu club;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pattern of development;unification

2009-05-19;

2009-11-03

吉林体育学院院级课题一般项目(200914)。

李江(1980-),女,辽宁铁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G852

A

1672-1365(2010)03-0151-02

猜你喜欢

课外俱乐部武术
中华武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