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0-11-07邢广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475003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9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岗位

邢广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475003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邢广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475003

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创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建构体系;各专业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校企合作创新“三统一、多样化”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精湛技能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伴随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龙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简言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通过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构建出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1-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个性。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属性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其内涵包括: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凝聚着教育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依据。

(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不同,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运行机制以及非教学培养途径等各方面的特殊性。

(4)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是多要素参与的集体劳动成果。[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具核心意义的改革。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人才培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校企合作,创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建构体系

学院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靠什么培养人,如何测定培养质量等四个问题,校企合作创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建构体系。

各专业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分析,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

各专业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走出去”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的调查研究;通过走访工程建设单位等方式,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专业的服务面向、就业部门、就业岗位和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证书。

各专业将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请进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精湛技能四方面内容)。通过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充分利用社会调查,征求社会上所有相关利益方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等多渠道的反馈信息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案设计与实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整体建构体系指明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步骤,凸显了教学过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靠什么培养人、如何测定培养质量、如何构建社会评价反馈机制等问题。整体建构体系从设计、实施到反馈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循环闭合的系统,是一个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的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2 全院形成“三统一、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全院统一推行“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全院统一推行“教·学·练·做”一体化基本教学模式,全院统一推行“课程考核+技能认证”的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

2.1 凸显职业性,实施“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

“岗”是指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和我院专业技能标准;“证”是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能力证明,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我院专业精湛技能证书等;“课”是“岗”和“证”深度融合的结果,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2 凸显实践性,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特点,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练·做”融于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3 校企共同创建了“课程考核+技能认证”的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试改革,将课程考核与评价从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认证两方面进行。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考核,知识重在考核应用,技能重在考核操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态度重在考核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技能认证分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精湛技能证书的考核认证。

2.4 构建19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形式,制定了19个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表1为11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表1 11个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 积极推行“两证换一证”制度,开发专业技能认证系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两证换一证”制度,即黄河水院毕业生必须取得一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黄河水院精湛技能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证书。为帮助我院学生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对学生的证书考核认证费用进行补贴。

学院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确定专业核心技能,共同制订专业核心技能标准和认证系统开发方案。每个专业确定3~5个专业核心技能,并将每个专业核心技能的认证系统纳入到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认证和课程考核中。专业核心技能的认证可以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或卷面与实操相结合等形式。计算机仿真模拟按“过关晋级,终级为胜;一关失败,全盘崩溃,从头再来”的思想开发专业技能认证系统软件。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精湛技能证书是学院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针对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要求(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用以强化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而设立的技能登记证书。登记项目涵盖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融入相关课程。课程结束后,参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方式,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认证。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新认证,直至合格为止。以此引导课程体系要切实融入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注重就业能力养成。

4 结语

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学院进行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各具体环节的落实。改革的深化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龚建国,罗燕,李莹,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论与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0,(5):132-134.

[2]王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54.

[3]刘福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9.134

邢广彦(1975-),河南南阳人,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岗位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