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0-11-07王志安姜建民江建铭沈晓霞俞旭平
王志安,姜建民,江建铭,沈晓霞,俞旭平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3)
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和对策研究
王志安*,姜建民,江建铭,沈晓霞,俞旭平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3)
随着人口的剧增、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总需求量不断增加;另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有意和无意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生物物种及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冲击[1]。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保护中心估计,全球10%的植物面临灭绝,物种正以每天1种的速度在灭绝。药用植物也不例外,如野生人参、野生甘草、野生麻黄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导致药用植物资源流失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目前生产上大面积采用优良 “品种”,使一些产量较低但有特色的野生类型、农家品种等已很难找到,如浙贝母农家品种 “小三子”虽然产量不高,但繁殖率和抗性较强。二是在市场和价格的刺激下,一些中药材资源受到毁灭性的采挖,使自然生态幅激剧缩小,甚至减少到濒临绝灭的临界状态,如铁皮石斛、盾叶薯蓣等。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种植道地药材的地区,由于种植药材的比较效益不高,使一些道地中药材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如2000年前后,温郁金的种植面积已从几百公顷降到几十公顷,最近几年随着种植区域的调整,面积逐渐增加。四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郊的中药材种植区被城市化,如杭州的 “笕桥十八味”已绝迹。五是环境的改变使一些资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幅激剧减小。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 “世界药用植物宝库”。据统计,我国已发现的药用植物有483科、2 318属、11 146种,药用真菌400余种。但目前我国药材资源70%以上来自野生药材,近年来盲目挖掘猎捕,对道地药材过度的利用,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常用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种类增多,造成经常使用的500余种药材每年有20%的短缺[2]。中国政府对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极为重视,1994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正式颁布实施,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许多植物(中草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迄今为止,已有168种药用植物列入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2009年5月7日国务院下发 《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22号),对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于2009年9月21日开始实施,大大提升了中药产业的地位,但由于 《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有近一半来自野生,因此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保护已成为我国中药产业乃至全世界植物药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系统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刻不容缓。
1 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浙江省共有中药材资源2385种,其中植物药1785种,动物药162种,蕴藏量约10多亿公斤。已查明的地产经营药材687种,海洋面积广阔,蕴藏着大量丰富的中药资源。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重点药材品种中,浙江省有资源的为253种,占总数的70%。目前浙江省已开发经营的品种有755种,其中被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有325种,占58.8%。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1 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境内,于2002年7月2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58hm2,是我国目前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重要宝库。保护区内有野生药用维管植物853种,生物多样性丰富。调查发现保护区内有大量常用栽培药材的野生资源,如野生白术、延胡索、玄参、玉竹、黄精、太子参、前胡等;还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如三叶青、金线莲、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石斛等。
1.2 丽水市畲族药资源保护区
丽水市是畲族的主要集居地,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形成了独特的习用药材——畲药,她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调查结果显示,畲族民间用药种类达1072种,其中555种为中草药范畴,517种畲族习用药材在丽水有分布。众多的畲药资源为丽水中药产业形成特色、增加市场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浙产重要药材种质资源圃
浙产重要药材种质资源圃位于淳安县枫树岭镇,总面积6.67hm2。由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淳安枫树岭镇等单位联合创立。该种质资源圃立地条件丰富,到2009年底种质资源圃内保存的种质资源在1000份以上,主要种类有雷公藤、石蒜、迷迭香、夏枯草、益母草、千层塔、红豆杉、野葛等。
1.4 “浙八味”种质资源圃
“浙八味”种质资源圃位于磐安县尚湖镇,由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县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和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建立,到2009年底种质资源圃内保存的 “浙八味”种质资源在1500份以上。
1.5 种质资源库建设
浙江省建有我国第一座国家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总面积为210m2,分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和缓冲室。设计容量为200种5万份,库体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状况
1.6 种质资源的评价
浙江省已完成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5项,共完成了白术、浙贝母、延胡索、铁皮石斛、厚朴、玉竹、红豆杉、盾叶薯蓣、菊花、石蒜、西红花、迷迭香、雷公藤和野葛等浙产重要药材的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
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并进行整理、编号、登记,建立种质资源圃,在形态学、分类学等鉴定的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规定了各种种质资源的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研究制订了共性描述标准和特性描述标准,按照制定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评价。
2 对策研究
2.1 加强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对一些重点地区要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专题培训,分发相关资料,不断提高保护资源的自觉性。
2.2 强化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制度设计
根据浙江省实际,制订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强化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对保护资源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破坏或滥采乱伐的要给予相应处罚。
2.3 推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在2008、2009年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出版 《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名录》;二是汇总种质资源普查基本信息和主要特征特性,包括种质资源典型特征、不同生长时期的数码照片;三是起草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评估报告,包括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保护开发措施和建议。
2.4 建立和完善药用植物资源圃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建设规划要根据各种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原产地自然生态环境来确定,应尽可能与原产地相似,尽量降低因环境的改变造成的生长不适应性,提高保存质量,在种植保存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天然杂交和人为混杂,以保持种质的遗传特性。
要大力推进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保护区的硬件建设,在保护区的周围建设围栏,区内的农户外迁。对区内的物种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探明药用植物的分布规律,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调查每种药用植物的贮量、自然繁殖能力和药用价值,使区内的药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新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在磐安新渥镇建立引种观察圃和种质资源保存圃,完善田间基础设施,主要用于种植保存中药材地方品种、农家品种、生态类型等种质资源。
完善浙产重要药材种质资源圃和浙八味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研究制定药用植物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规范。开展种类和类型的整理、评价和纯化工作。按照科技部e-平台的“植物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表上报录入程序”的要求,完成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的对接,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和共享奠定基础。
2.5 促进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
浙江省中药资源的区域特色十分明显,迫切需要开展区域特色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使生态系统的恢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收集、评价(定性、定量)、保存、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应用示范研究。以野生中药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为导向,以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为主体,全面开展重要中药材的野生变家种研究,探明资源的繁殖方法、种植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逐步减少直接采集野生中药资源,促进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3]。
[1]张恩迪,郑汉臣.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1-164.
[2]程惠珍.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2(2):19-20.
[3]郭兰萍,黄璐琦.中药资源的生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15-618.
*王志安,Tel:(0571)85229946,E-mail:wangshou@mail.hz.zj.cn
2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