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2010-11-07吴冰
吴冰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 沈阳 110006)
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吴冰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 沈阳 110006)
目前,实现东北亚区域的整体经济合作尚需时日,应选择区域内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领域先行推进,并由中日韩形成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核”,组建自由贸易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同时,鉴于东北三省实际,可优先选择辽宁作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区域,再由此扩大影响面。
东北三省;东北亚;区域经济;经济合作;辽宁
东北三省位于东北亚的前沿地区,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地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10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东北三省积极利用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并“根据本省情况和优势,推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战略也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个突出特点。”[1]经过多年的实践,东北三省已经形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放合作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和沈阳经济区等发展战略,形成了自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连片开发态势,成为连接日、韩、朝、俄、蒙等国的东北亚中心区域。
一、东北三省与东北亚各国经贸指标分析
近年来,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态势良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从《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辽宁统计年鉴2008》的统计数据来看(由于2008、2009两年各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数据的常态分析,故选取2007年的数据作为参考),2007年,东北地区实现GDP2.33万亿元。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完成1.1、0.523、0.708万亿元,辽宁省经济总量约占东北地区的一半。对外贸易再创新高,与俄、日、韩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取得突破。2007年,东北地区完成出口515亿美元,进口356亿美元。其中,辽宁省完成进出口总额594.7亿美元,约占东北地区的68%,出口额 353.3亿美元,约占东北地区的68.5%;吉林省完成进出口总额102.99亿美元,出口额38.58亿美元;黑龙江省完成进出口总额173亿美元,出口额122.7亿美元。2007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75亿美元,辽宁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约占东北地区的75%。
2007年,东北三省与东北亚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数额分别是:朝鲜12亿美元,日本142.2亿美元,韩国82.5亿美元,俄罗斯128.7亿美元。同期,辽宁省与东北亚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数额分别是:朝鲜7.8亿美元,日本121.5亿美元,韩国71.2亿美元,俄罗斯13.4亿美元,所有数额占东北三省的比重分别是:65%、85%、86.3%和10.4%。吉林和黑龙江的这一数据分别是:3.4和0.8、14.8和5.9、7.1和4.2、8.0和107.3。
综上分析,中国东北三省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主要特点是:三省经济发展和贸易总量分布极不平衡,吉林省发展相对滞后,黑龙江省经贸合作对象主要是俄罗斯,辽宁省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贸易总量上都居于首位,占据东北地区的比重较大,处于东北三省的龙头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地缘经济的理论分析
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解释国际关系的一种新理论,“经济生态政治学为地缘经济学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地缘经济学是经济生态政治学的发展。”[2]生物学家发现,在有限空间中,生物密度的增加将导致它们彼此联系的增加,它们发展出新的组织水平来应对由此产生的压力。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手工业、技术和贸易是零星发展的,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图1)。然后,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形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体系(系统),增长和相互联系是无序的,因而不能持久(图2)。于是,一个高等级的结构开始自发出现,它有工业和技术的次级结构,以及分散的经济单位,这样的结构是稳定的(图3)。但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因为人口增加等原因,经济社会又回到了图2所显示的那种无序状态。如,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这种无序状态的一个反映,且很快波及全球。[3]图表中,图2代表全球化,比较复杂和混乱。图3代表区域化,比较稳定和清晰。菲斯特说:“我们的未来不能再继续……混乱的增长,……相反,如同所有增长的系统一样,我们必须经历一次变形,发展出带有区域和经济次级结构的、新的、高等级的结构。”[4]由菲斯特的定律可以推断,以小区域带动大区域,以次区域带动整个区域化,最后才能达成更稳定有序的全球化。全球化需要兼容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制度,因此需要以区域化为基础。从国家到全球的距离太大,不可能一步走到。[5]同样道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范围较大,不可能一步达成,需要先以次区域合作为起点,并逐步达到东北亚整个区域的合作。所以,以推动次区域合作开发为先导促进东北亚整个区域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之路。在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区域合作一时难以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应该更加重视次区域的开发与合作。
图2 全球化示意图
图3 区域化示意图
三、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实施大图们江开发战略的掣肘
1991年7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大图们江开发是以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图们江地区为基点,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起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平台,由中俄韩朝蒙五国共同组成。当时建立的总体目标是“用二十年时间,筹集300亿美元,把图们江三角洲建设成第二个香港、新加坡或鹿特丹。”[6]1995年5月,中俄韩朝蒙五国在北京签署关于国际合作开发图们江地区的三个协议,标志着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进入实质阶段。如今,距离大图们江开发战略的制定已近20年,图们江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远没有达到当年预期的繁荣景象。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7]
图们江开发战略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瞻远瞩,为推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并以次区域合作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在2009年7月确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国家战略后,将图们江开发开放战略确定为东北地区的第二个国家战略,这有多种因素的考虑。在这里,笔者认为图们江地区发展速度将很难处于高位,也较难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而只能以辅助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为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图们江区域虽是东北亚地理几何位置的中心,但不是合作开发的地缘经济区域中心。地缘经济区域中心应该以经济总量、外贸数额比重及外部发展条件确定空间中心,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当年选择支持图们江地区作为东北亚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和交流平台进行合作开发,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处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位置中心,该地区地缘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滞后,所以开发区域位置选取的失误是图们江次区域合作难以深入推进的根本原因。二是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战略定位与参与主体实力不符,参与图们江合作开发的国家及所涉及的地区难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当初把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总体目标定位为第二个香港、新加坡或鹿特丹。但从参与主体来看,参与图们江开发的区域无论是包括北角俄罗斯的海参崴、西角中国的延吉市和南角朝鲜的清津市在内的“大三角”,还是包括俄罗斯南部的哈桑一波谢特地区、中国的珲春和朝鲜的罗津—先锋地区在内的“小三角”,都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外贸依存度不高的地区,而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领头雁”日本只是作为观察国,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也未被列为区域开发合作的主要成员,所以通过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开发就很难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三是参与图们江开发的东北亚主要国家各揣心事,导致合作开发进展缓慢。中国认为图们江合作开发会给参与国带来共同的利益,而俄、朝则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俄罗斯甚至担心图们江地区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削弱海参崴同纳霍德卡地区的建设、分散经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的过境运输,使其远东地区变成图们江地区的原材料与半成品供应地,使大量外国劳工涌入远东而引起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化乃至失控等。”[8]除了国家间的利益需要协调外,图们江区域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参与合作开发的前沿地区、所涉及的几级行政区、广大腹地间的利益冲突也都成为阻碍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因素。
东北地区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施主体和前沿阵地,在图们江开发进展缓慢的情况下,需另辟蹊径,选取合适区域,有序地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这是当前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应选择东北亚地区经济较发达、经济总量大、经贸交往密集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以此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
四、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东北亚地区的复杂因素,决定区域合作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鉴于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可选择一些能引起各国感兴趣和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具体领域先行推进,走“一条由地区经济核心国家带动的不断扩大之路”[9],然后逐步向整体性区域合作方向发展。在东北亚六国中,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更具现实性和重要性,这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所在。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韩国的经济和技术都很发达,中国从1978年以来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劳动力和资源十分丰富。正如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金森久雄所言:“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先要有‘核’。”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正是这个对整个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核”。
中、日、韩三国建成的自由贸易区,将是一个拥有近15亿消费者、7万亿美元GDP总额、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联合起来的自由贸易区,这一地区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自由贸易区将给三国带来巨大利益。[10]自由贸易区将成为整合东北亚其他国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力量。同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国与日本、韩国发展长期稳定的政治关系,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将不断得以协调,文化理念认同将进一步推进,国民感情间的鸿沟终将被填补。2010年5月,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三方达成广泛共识,并定于2011年在韩国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支持领导人会议、其他部长级会议和外交高官磋商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协助探讨落实合作项目。自此,占亚洲GDP总和70%、全世界GDP总量的18.6%,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经济联盟即将建成,将有约15亿人口由此受益。
面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态势,东北三省作为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必须积极参与到中日韩经济合作事务中去,以建立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目标,选取重点区域,注重协同配合。根据中国东北三省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考虑吉林省发展相对滞后,黑龙江省经贸合作对象主要是俄罗斯,而辽宁省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贸易总量上都居于首位,与日韩合作由来已久,基础稳固,占据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大,处于东北三省的龙头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建议选择辽宁作为东北参与中日韩经济合作的重点区域,由点及面,由小及大。这是因为:辽宁参与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潜在条件十分优越。一是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位于环渤海和黄海的重要位置,作为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东北地区通往世界的唯一海上门户,也是东北联系华北和东南沿海的咽喉,是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其他区域与东北亚各国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二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沈阳经济区邻近俄罗斯、蒙古,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三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以大连港为中心的五大港口群,依托着东北地区广阔的腹地,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四是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将有利于实现东北亚各国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加工优势有效对接,更多地吸引日韩等国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构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力,深化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
[1]张新颖.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5]丁力.地缘大战略 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选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4] Frederic Vester.The Art of Interconnected Thinking: Ideas and tools for a new approach to tackling complexity[M], MCB Verlag,2007.
[6][10]王胜今,李玉潭,朱显平.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中国东北振兴研究[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7]褚晓亮.国务院正式批复图们江区域开发规划纲要[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6/145419058457.shtml, 2009-11-16.
[8][9]何志工,安小平.东北亚区域合作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宫秀芬
F207
A
1672-2426(2010)08-0042-03
吴冰(1979-),男,河北隆化人,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研究。